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文化說書人邵璦婷:2021「文協百年」打造臺灣文化運動的現在進行式

文化說書人邵璦婷:2021「文協百年」打造臺灣文化運動的現在進行式

今年是正是文協成立100週年,「文協對於這一代最重要的影響,是它真正意義地啟蒙了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邵璦婷如是說。

文化銀行創辦人邵璦婷與其團隊協助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文協百年」特展。

邵璦婷——文化銀行創辦人,自2017年以來,其團隊年年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下簡稱新文化館)共同籌辦「新文化運動月」系列活動。今年他們除了推出嶄新面貌的新文化運動月,更協助國立臺灣文學館(以下簡稱臺文館)策劃「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

關於這一大串活動,都要回頭從1920年代說起,那時候赫赫有名的知識分子,如蔣渭水、林獻堂等人開啟了臺灣第一波文化啟蒙:他們在臺推動「新文化運動」,於1921年創辦「臺灣文化協會」(以下簡稱文協)。他們打開了臺灣早期的自由思潮,陸續透過請願、報紙、音樂、戲劇等方式影響當時受日本殖民的臺灣。

如今的臺灣本土文學、藝術等創作能如此繁盛而豐富,都可以追溯至文協當時種種的耕耘軌跡。而今年是正是文協成立100週年,「文協對於這一代最重要的影響,是它真正意義地啟蒙了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邵璦婷如是說。

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posts/3988963084537704

以「情意」追溯文協的抱負

在國立臺文館「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中,文化銀行團隊採用深偽技術重現六位文協人物的現代樣貌,除了賴和,還有楊逵、盧丙丁、林氏好、陳澄波、李獻璋等人,為觀眾在展區說書,將當時文協傳授新知的歷史具象化。

邵璦婷說,文協由當時的菁英分子組成,所能觸及,甚至擾動的「底層」民眾不多,在各層面上,文協影響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寬廣,「最終並沒有可以定義成功的結果,只有不斷地去追求、影響民眾。」

也因此,團隊以「情書」作為策展概念,詮釋文協知識分子與一般大眾之間的關係,將知識分子比喻為「你」、大眾為「我」,打造展區呈現「在啟蒙的浪頭上我等你」的意象,用以回顧過去文協對於「大眾」的追求與情意。

國立臺文館「百年情書・文協百年特展」中,文化銀行團隊採用深偽技術重現六位文協人物。

打開認識文化的途徑

而今年的新文化運動月也有別以往,首次涵蓋Podcast、線上戲劇、變裝市集、線上論壇等。「現代人喜歡的手法,便是大家認識文化的門檻。」邵璦婷分享道,本次策畫特別以「眼、耳、身」三種感官途徑,帶著大眾認識新文化運動。

回應文協知識分子曾發起「無力者大會」,來對抗支持總督府的「有力者大會」,團隊策劃了Podcast《有聊者大會》,邀請各界創作者對談,另也錄製20集簡短故事,從臺灣早年的流行歌曲,到百年之前的飲食文化、生活型態等等,等待民眾側耳傾聽。

除了聆聽,團隊也策劃變裝市集「本島音樂會」,「期待民眾透過變裝,一睹日治時期的大稻埕風情。」邵璦婷說明,市集設計致敬臺灣第一代藝術家郭雪湖的畫作《南街殷賑》,參考昔日街坊模樣,邀請大稻埕百年店家擺攤,也邀請現代音樂創作者重新演出1920年代的民謠。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以賴和筆名「懶雲」為主題,推出「懶雲診療室」特展。

邵璦婷覺得最特別的第三種活動方式,即「我的文協百年」影片徵件活動,這是文協活動舉辦數屆,首次讓民眾主動參與並呈現自己對於文協的理解、疑惑或連結。

「我們觀察到一般臺灣民眾對文協議題並不是那麼了解,可能是我們的成長背景,或歷史學習較少針對這個議題去著墨。」希望透過這個小嘗試,鼓勵大眾思考百年前的文青前輩對臺灣文化的關注。而這個徵件活動短時間內就獲熱烈響應,也令團隊感到格外振奮與意外。

以說書陪伴臺灣文化

正如1920年代,文協創辦成員嘗試戲劇、電影等方式,讓文化親近民眾,邵璦婷與其團隊從過去發行新文化運動館館刊《掛號》、桌遊遊戲,再到今年採用新科技媒材,數年來不斷嘗試各種當代形式,讓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能越來越近。

回過頭望,邵璦婷也看見專屬自己的「文化啟蒙」時刻:

就是前進,朝著那未知的前方,不停地前進,為實現我們的願望。路上也許有荊棘,有暴風雨,但是我不怕,只要並肩同行,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節錄自八卦山賴和詩牆上的散文《前進》

「《前進》訴說一對兄弟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並肩而行,後來因路線不同而分開,令賴和感到惋惜。」這篇散文寫在文協「分裂時期」,即1927年文協因意見相左而分成兩派,從此分道揚鑣。邵璦婷有很深的感慨,尤其是現今臺灣黨派因理念不同而分歧、爭執,「但這些不同的聲音,都是希望臺灣這塊土地可以更好。」

https://www.facebook.com/tw.bankofculture/videos/972692466643347

理念不同但心意相同,這是百年前後的深切連結,賴和的文字仍時時刻刻深刻回應著邵璦婷,也從此發現自己對於文化領域的用心,始終是在致敬文協前輩。而這幾年來的努力有所成果,邵璦婷觀察到,全臺各界響應文協運動的聲量漸大,她確實感受到社會觀看文化的方式正在改變中。

「這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人們說多學一個語言就會多認識一個看待世界的方式,那麼多認識一種臺灣文化,就是多一種觀看土地的方式。」在這漸進過程中,邵璦婷將持續扮演說書人的角色,也期盼大家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發生在這座島嶼的每個故事。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陳葶芸
  • 圖片/邵璦婷提供
  • 編輯/李尤
  • 核稿/游千慧
陳葶芸

陳葶芸

文字工作者。曾就讀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大心理所。試圖以寫作,留住生活中賴以過活的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