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1愛上圖書館 »
May.28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文學
林楷倫的《偽魚販指南》自今年三月出版以來,持續占據書店暢銷排行榜,這其實是過去屢以小說創作拿下文學獎的他,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作品。他不僅書寫當魚販時的真實經歷,亦自我剖析成長故事。以第一線工作者的視野書寫產業的文學作品,還有入圍第21屆台北文學獎年金類的姜泰宇(敷米漿)的《洗車人家》。VERSE邀請兩位「賣魚的」、「洗車的」作家集聚一堂,談那些沒有寫進書裡,關於寫作、職業及人生的想法。
文化. 文學. 閱讀
動盪社會中,有時身為觀者的困境在於,即便沒有移開視線,也永遠無法在場。如果是這樣,為何作家與記者仍要持續書寫並發布?
文化. 文學
盛夏末了,劃分舊昔街庄的埔心溪堤岸,一座廠房內甫改建成的排練場。這個週一午後,既為蔣勳排定雜誌攝影與受訪日,也是他在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自社子島搬遷至桃園蘆竹後,初次造訪新基地與團長林智偉等年輕朋友們。但見他在表演者隨攝影閃光明滅的動態中,沉靜趺坐中央,有時也仿傚著、比劃如表演者羽翅般的手臂,並因此朗朗笑著。
朱和之的歷史小說《樂土》,描寫了樂土的失去,和樂土的追尋——一群人樂土的失去,卻是因為另一群人對樂土的追尋。
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John le Carré),在幾乎公認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說《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裡,寫了個看似平平淡淡、其實劇力萬鈞的開場。那是在一所升中學的預備學校裡,傾盆大雨中,胖胖的、不起眼、剛轉學來、沒有朋友的小學生比爾,注意到一位新來的大人開車進入校園裡。這個大人是吉姆,新來的代課老師,顯然受過傷,右手臂行動不良。然後漸漸地小學生發現,他法語道地,能說好幾種語言。小學生憑直覺知道這是一個不凡的人物。學校的教職員也感到,這人來到他們當中,就像鳳凰來到麻雀群裡。不過教職員的想像力不及小學生,只擔心這上過牛津大學、卻來路不明的人,會不會是罪犯。
文化. 文學. 精選書摘
作家王盛弘年少時期便喜愛作家琦君的文筆,與她展開長達20年的紙筆通信,建立忘年之交的情誼。
採訪當天,王盛弘帶了一個大包包,裡頭塞滿了紙張、書本、筆記本甚至還有一台筆電。他說,自己怕忘詞,這些東西都是提醒用的小抄。但採訪的過程中,他幾乎沒有碰觸袋子,讓裏頭的東西繼續安放著,彷彿被書寫的記憶也是如此,妥善安置在某處,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王盛弘徐緩地述說著,彷彿要讓腦中一顆又一顆的記憶細胞彼此連結,為我們構築一幅巨大的生活圖景。
隨著長大,我們肯定會持續遺忘、同時持續填補,直到想不起自己曾經丟失了什麼。但是蕭熠的《四遊記》,許諾了「我」這樣一個地方⋯⋯
文學. 生活
dato把旅行化為一冊又一冊的有形回憶之外,也一直都是熱愛旅行文學的讀者,從名家的旅行與文字中得到許多啟程的能量。
「所謂的社會標準,讓絕大多數的女人必須疲於奔命才能勉強及格,倒是明顯叫人發現標準並不合理。」闔起書本走入生活,發現此處的「社會標準 / 女人」亦可代換「文學 / 散文」。
人物. 專題. 文學
作家陳柔縉作為台灣非虛構寫作的指標人物,她的著作與名聲赤燄一般,而她的人卻極盡低調。
管管始終相信「把自己寫成詩,比寫詩好!」他一生熱愛自由,總能放縱想像力,不受到世俗羈絆。
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暨《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十年之間,伴隨紀州庵重啟與新生,找回歷史定位,更賦予了它新的文學意義。
文學. 觀念
當年蔣渭水診斷臺灣社會患「知識的營養不良」,那在2021年,臺文館館長蘇碩斌對現在台灣現在的文化與思想狀態提出診斷。
作家陳慧與廖偉棠談論文學在時代劇烈變遷之中如何映照社會現況,形成一場溫柔而有力的抗爭。
文協創立百年,國立臺灣文學館以「百年情書」特展來討論過往歷史,館長蘇碩斌分享從中如何看到文化推動社會的力量。
創作歌手余佩真今年(2021)首度參與「臺北詩歌節」,將於10月9日在臺北市中山堂的開幕式中帶來線上演出「啟動靈魂的歌與詩」。
作家連明偉評選2021臺灣文學獎,235本書必須在一個月半閱畢,三日評選的激辯後的結果,遺珠之憾在所難免。
文學. 新聞
2021年蔣勳《欲愛書:寫給Ly’s M》二十週年紀念再版。書中刻劃的情愛與欲歷久彌新,親密戀人的離別之傷也依舊深刻。
文化. 文學. 音樂
當黃崇凱遇上拍謝少年,出身同時代的創作者們重新審視「台派」標籤,細數關於自己和彼此創作脈絡的過去和未來。
當作家黃崇凱遇上拍謝少年樂團,出身同時代的創作者們開懷地暢聊關於創作、關於彼此、關於文學與音樂的那些大小事。
1920年代離開緬甸的喬治歐威爾,一定沒有想到他的政治寓言小說,竟然成為20世紀後半緬甸政治的最佳描寫。
1991年,村上春樹的《舞舞舞》在台問世,當時他這名字還沒跟文青連上關係,第一頁的字句如寶可夢一般,把我吸納了進去。
專題. 文學. 音樂
朱宥勳個人所著迷的,是近乎「極短篇小說」的歌詞,在極短的篇幅內建立角色、深掘內心,乃至於壓縮了生命曲折於數百字的作品。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