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New Ideas


飯箱裡的東南亞料理:從學校午餐認識多元文化
東南亞料理是想要品嘗異國料理的好選擇,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在學校午餐中吃到,當他們長大後,這些東南亞料理將不再只是異國料理,而是下一代台灣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女力蘭馨交流協會五週年晚宴,慈善募款400萬助少女圓夢

大亞集團如何成為支持眾人的穩定力量?
日常用電、再生能源非肉眼可見,卻是讓製造、醫療、金融、服務等不同產業順利運作的重要支撐。而從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致力提供完整能源鏈服務的大亞集團,正是這股穩定力量的來源。

當「網路曬娃」成為全民運動:數位浪潮來臨,如何保障孩子的權利?

2024台灣總統大選必看書單:《中國的執念》作者野島剛——書寫台灣,已成為他的使命!
「最懂台灣的日本記者」野島剛在2023年推出新書《中國的執念》——從日本視角解讀習近平強權體制下的台灣及香港。這對2024總統大選無疑帶來重要的思考。

育兒,很「男」嗎?:進擊的地方爸爸︎
隨著性別教育的普及、育嬰政策的鬆綁,越來越多男性加入育兒工作,這是夾雜在新舊時代之間的他們,走出刻板社會角色時,一個需要嘗試及面對的過程。

寶特瓶化身潮包!澳洲Moral Bags永續時尚愛地球
時尚也可以很永續,澳洲環保設計品牌Moral Bags使用25個以上550毫升的寶特瓶製成設計潮流包。不僅穿搭要有型,也要實踐愛地球的理念。

「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理事長吳伊婷:我的性別就是me
吳伊婷與前伴侶吳芷儀是台灣首對合法登記結婚的跨性別伴侶,2009年兩人創辦「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為跨性別和間性人的權益奔走。

【專訪】凌宗湧:為什麼台灣需要一座蕨類博物館?
花藝大師、 CNFlower創辦人暨總監凌宗湧近日大聲倡議,希望能在台北市建造一座「蕨類博物館」。我們的島嶼為何值得、且需要擁有這樣一座蕨類博物館?透過認識、尊重蕨類,我們又能抵達什麼樣的未來?

刀郎〈羅剎海市〉:10億級別的集體狂歡

從最多數的弱勢,成為最大的小眾:當代台語文學出版的意義與展望
作為文化復振的「小眾」,台語文運動仍有許多理論與嘗試還在進行,那一種對民主自由的實踐與追求。但這樣的活力,有沒有辦法撐到市場的成熟與讀者的接納?還是台語人口會衰退到不再具有優勢?

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Social張碩修——喜劇比死難,但我們還是撐下來

真正的國際語言,全世界都聽得懂、都在講「蛤」
你知道「蛤?」(Huh)是世界上至少橫跨31種語言、16個語系都大致通用的國際級語言嗎?這項發現,不只被國際級學術機構認證,更榮獲2015年搞笑諾貝爾文學獎,並蘊含了語言學的深度意涵。

《原子少年》的關鍵推手詹仁雄:偶像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娛樂與科技的跨界交鋒——時代的典範轉移
娛樂形式的革命,科技的進步是一大關鍵,需求與應用的創新,使得各個產業環環相扣,從串流媒體的興起,影響到車載智能系統所提供的服務,我們或許正在見證萬物娛樂化的典範轉移。

谷浩宇×簡翊洪:「台北當代」之於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Podcast榜上第一名的《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到底是關於什麼?——拷問靈魂

時尚版的地球高峰會,「2023 Prada Frames」 集結各領域學者探討廢棄物再循環

台灣家樂福:以食物轉型計畫帶動產業鏈革命

誰的「兔女郎」:關於那些被性化的兔子
看牠毛絨的身軀、水汪靈動的眼,你是否曾想過兔子做為一種動物,是如何演變為性感的「兔女郎」象徵?除外觀上的隱約聯想之外,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事。

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耗時30年打造《守護黑面琵鷺》,紀錄保育的漫漫長路

再看「八〇」的藝術與政治及其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