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上春樹圖書館到安徒生博物館,東京奧運主場館設計大師隈研吾的建築漫遊
忠泰美術館推出的「五週年計畫」展覽:《場域.啟發—隈研吾展》,以四大主題規劃出隈研吾對於場域之想像。
今年夏季,忠泰美術館推出「五週年計畫」展覽第二彈——《場域.啟發—隈研吾展》——於7月底正式開展。在台灣疫情降至二級警戒、在「微解封」之際終能走進展覽空間欣賞大師作品,相當難能可貴。而隈研吾在這次在台灣的展出中,以「孔洞」、「傾斜」、「粒子」、「時間」等四大主題,系統性地呈現其創作形式與信念,也讓我們一窺大師級建築之絕妙。
隈研吾的設計能量不只用於國家級的巨大建築案,諸如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JR新車站「高輪GATEWAY」、淺草文化觀光中心,或是台灣現在規畫中的「台中巨蛋」和「勤美術館2.0」,隈研吾也毫不設限地進行各種小規模、實驗性的嘗試。「場所(ばしょ),是我設計建築時最重視的一點,將場所之能量轉譯為建築形態是我一直以來的嘗試。」他說道。
例如這次在忠泰美術館的小型展出,我們得以見微知著,透過展場中的精選之作,從模型與影片展示多項迷人的作品,包括早稻田大學的「村上春樹圖書館」、「東京工業大學」、菲律賓「祖先的智慧博物館」、丹麥「安徒生博物館」、日本愛知縣的「GC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蘇格蘭「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等,帶參觀者一起領略隈研吾對於各地「場所」的想像。
尚未走進忠泰美術館大門,乍見到門外有一方的寧靜的裝置空間,根據美術館人員說明,它是建築師結合日本從古至今的「茶道」與「摺紙」文化之作。
簡單形塑而成的「折疊茶室」模型小巧可愛,放大成實際的大小,那一隅小角落能為疲憊的現代人尋回片刻寧靜。此次隈研吾特地創作這件名為「摺箱」(Oribako)的全新戶外裝置,「它可以收納變小、折疊或展開,透過不同面向開啟窗景,你可以體驗到風與光線的變化。」
這個移動式茶室內鋪著八疊榻榻米,打開不同的面板,可看見各個角度的光線、風景,感受空氣穿透這片半開放的空間。隈研吾的靈感取材自日本戰國時代的茶文化,茶室常被用於進行重要對話的移動,「摺箱」延伸作人際溝通的庇護之所,提供人們於紛擾時代中有一方淨土。
進到忠泰美術館內部,作品多是以模型搭配影像、文字呈現,但我們隨著隈研吾的視野,觀看他在世界各地拍攝的照片,閱讀其長年來經過深思的創作概念,完全可以沉浸在他投身各地的設計建案中,得到關於不同場域的啟發及震撼。
例如位於早稻田大學國際文學館中的「村上春樹圖書館」,隈研吾以「孔洞」的概念出發。他在大學舊建物上鑿出一條隧道,使新舊建築交融,將現實環境與館內的村上春樹世界連結,不經意間,觀者便踏入作家的世界觀中。進入這條隧道,會發現緊鄰於現實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在這裡可以看到村上春樹所寫的作品,擁有的唱片及家具。
我們都需要在現實中找到這樣的逃逸路線。「我認為村上春樹先生的小說具有類似孔洞的結構,」隈研吾認為,在村上的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出現隧道般的場所或路徑。隧道入口藏在日常生活中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只要踏入這隧道,我們會迷失進入另一個空間、另一個時間。
同樣以「孔洞」為概念建成的還有蘇格蘭「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丹地分館」(V&A博物館丹地分館)。創作靈感來自丹地北方、蘇格蘭北部奧克尼群島(Orkney Islands)海崖,將洗出碎石骨料、紋理粗獷的預鑄混凝土板變換不同角度水平疊放,形成有豐富陰影及變化的「懸崖」。
這是蘇格蘭首座設計博物館,也是蘇格蘭嶄新的文化資訊匯集地。博物館基地面對流過丹地市南邊的泰河(River Tay),部分建築突出於河面,將建築本身設計成為新的地形。「透過建築物中間的孔洞,能夠巧妙完成連接的功能。」隈研吾在建築上開出孔洞讓都市活動延伸至水岸,使水岸再次成為步行者的洄游空間,連接都市與自然的孔隙,也如日本神社「鳥居」連結神與人的世界。
這座目前計劃於馬尼拉興建的博物館,靈感來自菲律賓的洞窟,隈研吾再次以「孔洞」概念,連結當地原風景與史前時代人們住在洞窟的記憶,將之轉譯為建築,使它成為現在的文化景觀:
「史前時代的文化與孔洞有相當深厚的關係。」隈研吾的發想,即馬尼拉市區裡驀地出現的大孔洞,觀者彷彿被吸附般踏入其中,可以看見洞窟往天空上昇,並從大洞窟分歧出不同展示空間,形成氣勢磅礡的結構。
而頂層是大片汪然水面,獨木舟得以往來穿梭或漂浮其上,這片水面正象徵著菲律賓透過群島間的溝通交流,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建築師嘗試透過建築,讓當地強而有力的原風景,與當地孕育出的文化融合為一。
丹麥奧登色市(Odense)是世界知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誕生地。隈研吾以安徒生的故居為中心,在其中設計出柔和曲線的樹籬。
而樹籬包圍的庭園各自對應不同的安徒生童話,來訪者得以一一沈浸在安徒生創造出的世界中,遊逛每一座庭園。「我們嘗試於此提出一種庭園形態的博物館,以取代建築形態的博物館。」安徒生博物館是特別以「時間」為設計主軸的作品。
隈研吾解釋,「乍看之下只覺得是一座庭園,每座庭園都流動著各自不同的時間。」建築師希望讓大家體驗到不同時間的流動、不同時間的速度⋯⋯就像走進安徒生的小說、童話中一般。如此綠意盎然的動線引領到訪者穿梭其中,使人們由此充滿人性和自然風情的城市氣息裡獲得跨越時間的漫遊。
隈研吾也利用「傾斜」的設計,連結人與人的相處空間、場所與場所之間的無縫銜接,將人工建構物化身為具備天然大地質感的斜面,與周圍地景融為一體。
東京工業大學校園位在東京台地被呑川削蝕而成的斜面上,探出頭來的綠坡處處可見。建築師試圖以塑斜面的建築取代垂直關係的箱體結構。斜面上以類似沖積扇的有機幾何塊狀鋪出薄型露台,並於間隙綴以野草。在此手法之下,人工建構物化身為具備天然大地質感的斜面。
「TAKI PLAZA的正門連接著山丘,山丘另一邊則錯落著東工大的各種建築物,」隈研吾認為,建築物往往會成為世上許多東西的阻隔,然這些「傾斜」能讓人與人之間的空間得以相連、不斷裂。
隈研吾對於許多「粒子」組合方式的實驗也深感興趣,他認為以有趣的接點、有趣的卡榫結構來連結大量的「粒子」,不只能運用於中、小型場館,也可以擴展至大型建築中,例如本次首展的愛知縣的「GC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便是透過60公釐見方的木條搭建而成的木製建築。
該建築將日本古法工藝熟練地應用其中,無須使用釘子或者黏著劑進行接合的「千鳥」格狀結構體,隈研吾以材質、結構、技藝等作為建築雛型的實驗,透過觀察這些模型可以進一步認識其創作思考過程,提供完整的「隈研吾式」創作脈絡。
除了以上作品,忠泰美術館也集結整理、陳列出隈研吾長年來以手機在世界各地拍下的照片與自述影片,「關於各個場所的小幅意象,或許從擷取的鏡頭中,也蘊含著我的建築概念的各種線索。」對不同場域所帶來的啟發能量,隈研吾是如何與場域溝通,或許我們從那一張張照片與影片口述中,能更深入建築大師的設計信仰。
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展覽在忠泰美術館本館旁的「明日聚落」一樓空間展出中,展期從7月24日起至9月12日止,為線上預約,免費參觀;另外,美術館本館現正展出的《聚變:AA倫敦建築聯盟的前銳時代》,因應疫情延展至12月5日止,同樣也啟動線上預約制參觀,預約系統試營運期間,為舒緩週末預約參觀人潮,推出「首月平日免票(8/15前)」參觀優惠。
游千慧
現任《VERSE》網站執行主編。台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畢業,曾任《放映週報》、《藝術家》、《紀工報》、《關鍵評論網》、聯合報系《500輯》編輯。期能透過網路平台持續編稿、撰文,繼續尋找另類的感覺、思考、話語及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