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從《油麻菜籽》看台灣女性的電影形象:過去與未來

徐佑德:影視趨勢報

從《油麻菜籽》看台灣女性的電影形象:過去與未來

萬仁執導的電影《油麻菜籽》(1984)改編自作家廖輝英同名小說,在第21屆金馬獎中獲得「最佳女配角」(陳秋燕)與「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並獲選該年香港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這部台灣新電影極具代表性的女性主義作品誕生於新舊價值觀的交界處,透過如今修復重映,使我們重新理解這顆種子在四十多年前如何發芽。

萬仁執導的電影《油麻菜籽》(1984)改編自作家廖輝英同名小說,在第21屆金馬獎中獲得「最佳女配角」(陳秋燕)與「最佳改編劇本」(侯孝賢、廖輝英),並獲選該年香港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這部台灣新電影極具代表性的女性主義作品誕生於新舊價值觀的交界處,透過如今修復重映,使我們重新理解這顆種子在四十多年前如何發芽。

《油麻菜籽》的小說與電影,可說是台灣文學與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啟蒙點。生於1948年的廖輝英,以自己和母親的成長史,勾勒出從50到70年代台灣女人的真實身影,以及她們如何困在父權結構裡難以動彈的悲情。1982年,當廖輝英以短篇小說的篇幅寫出橫跨數十年的女性形象寫下《油麻菜籽》,勇奪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當時文壇最高獎項)時,多數作家探討女性大多圍繞閨秀時代的風花雪月、小情小愛,可以說廖輝英的文筆一刀刺破男女性別權力的嚴重失衡。

《油麻菜籽》透過文字與影像的渲染力產生社會影響力,對於80年代後期風起雲湧的婦女運動,以及從閨秀轉向性別政治的精彩台灣女性小說家創作的新頁,都起了非常關鍵的帶動作用。廖輝英種下的這顆「油麻菜籽」,精準地掉在了歷史新舊的節骨眼上,狠狠地發出了新芽,從此改變了版圖。


新電影的文學改編光榮傳統,台灣影視史上前衛「淑/俗女」

首先,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1982年,現在看來已經陳腐不堪的父權結構,在當時仍然是人人信奉的不二法門,而《油麻菜籽》提問已經現代都市化的台灣,還要不要信奉這套逼死女性的「宗法」?出生於50年代的廖輝英,是台灣戰後第一批女性高級知識分子,她們在都市中悠遊自在,和整個傳統社會的價值觀產生了劇烈衝突。

由蘇明明所飾演的電影版主角,在設定中是位「淑女」,但即使聰明溫婉如她,卻連自己最基本的感情需求和約會日常,都要透過激烈的抗爭和反叛才能得來。對照幕後原作者廖輝英,本身可以說是台灣史上第一位「俗女」,台大畢業、縱橫廣告業界,上談話節目談女性情慾,簡直把「傳統女性形象」視為無物,但她內心仍有一部分對於自己無法成為父母心中的「淑女」,有著一種複雜的情結。

《油麻菜籽》隨即在1984年為新電影導演之一的萬仁改編為同名電影,成為新電影「文學改編」的光榮傳統中的一部,彰顯了當時小說家和電影導演站在社會改革前衛第一線的身分——他們仍有著強烈的文人傳統,深信創作是為了改變社會與世界。透過電影,這個故事與理念跟更多社會大眾進行了溝通,為80年代的性別翻轉奠下基礎。


與當代經典「瘋」女人形象遙相呼應

前面說的是《油麻菜籽》在台灣歷史縱軸上的重大意義,接著要講它橫向與世界電影的串連。《油麻菜籽》中陳秋燕扮演的母親秀琴,是個在父權體制下只能被動仰望丈夫的女人,而因為丈夫的不爭氣、剝削和外遇,不斷陷入經濟與感情失能的狀況,最終成為情感勒索的怪物。但即使如此,在電影結局裡,她仍然保持母親角色、仍然愛著女兒並希望女兒幸福,這樣的雙重性,讓人感嘆有多少女人如果能夠不受到傳統社會的束縛,能夠有怎樣更璀燦的生命?

片中最後那段母女對話,讓我一路哭到片尾,因為我也很難不想到,出身大家族的我,自身生命歷程中真實感受到的父權存在,我親眼看著長輩重男輕女、看著家中的女性事事要聽丈夫與父母的話,家中的男生優先獲得讀書的資格、女生讀書則是浪費,不如趕快去賺錢養家或嫁個好人家才是光宗耀祖⋯⋯我尤其想到我的母親跟姑姑,她們都是秀琴、都是在這結構下的受害者。

李宗盛寫的同名片尾曲〈油麻菜籽〉歌詞也緊扣女性的命運與小說主旨,寫出了「誰說我的命運好像那油麻菜」,讓人想到余佩真〈昏你〉「這毋是油麻菜籽命/也毋是恩情親像山」的致敬,其實都透露著女性受到父權壓力的反作用力跟抗辯。

更重要的是,劇中秀琴從50年代一路演到80年代,劇本針針見血地直面所有血淋淋的場面,大膽之餘讓人想起50年代《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70年代《受影響的女人》(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兩部經典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她們都是在父權下被逼瘋,但又必須繼續在日常生活中生存下去,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掙脫命運的枷鎖,台灣在這波女性自覺潮中,以《油麻菜籽》回應,顯見當年台灣跟上世界潮流的腳步。


女性第一次掌握流行文化詮釋權,不再是苦情女人

同等重要的是,除了母親秋燕將傳統女性的困境詮釋出來以外,蘇明明飾演的「阿惠」李文惠(也是本片的英文片名),最終成為80年代初第一批受高等教育的都會「新」女性,片中我們看到她最終從重男輕女的家庭中走出來面對世界,透過自己的優秀能力成為廣告公司主管,開啟了全新不同於上一輩女人的命運和職涯。而她最終也透過堅持與抗爭,選擇了自己所愛的交往對象成婚,在職場和愛情上,都做出了與「傳統」截然不同的選擇。

不只是阿惠走出了悲情,這些年,越來越多的電影文本帶來更多元的女性角色,如《孤味》裡帶著內心憤恨但終於走向和解的林秀英(陳淑芳 飾),《本日公休》裡悠遊自在的中年女性阿蕊(陸小芬 飾),或是《俗女養成記》裡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但還是走出一條自己人生路的陳嘉玲(謝盈萱 飾),都讓人看到台灣走過一大段幽黯的父權時代後,女性的自由光芒日漸更加全面多元,我們即將正式告別悲情的那一頁。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徐佑德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文字/徐佑德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徐佑德
  • 編輯/郭璈
  • 核稿/郭振宇
徐佑德

徐佑德

無垠公司共同創辦人、《Mapless Vision 新趨勢產業報》創刊人暨總編輯,前《娛樂重擊》主編,現職製片/劇本開發/前期統籌/影視與文化內容觀察/數據分析。2020 以《地下弒》入選金馬創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