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ugh the Lens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 豪華朗機工:從鐵皮屋長出茂密的藝術森林
分別藏身在社子島深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奇岩的「豪華朗機工」,將工廠改造為他們的「Art Factory」,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
有時候,如果風向配合,當飛機降落在松山機場前,會需要繞行一圈台北盆地,將機首調整到對的方向,才能下降至跑道滑行。人生中曾經有幾次在日落時回到台北的經驗,河岸兩旁紅一塊、綠一塊,層層疊疊的鐵皮建築映入眼簾,這個景象真是記憶中再熟悉不過的台灣意象了。
作者介紹
林彥廷|自由攝影師、影像書寫工作者。新北板橋人,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以新聞攝影/紀實攝影見長,喜歡在攝影過程中觀察人與人的互動,並試著將人文社會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正努力推廣台灣的攝影教育,協助報導者文化基金會規劃「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鐵皮屋作為台灣地景的一部分,無論是都市或鄉下,似乎已經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建築樣式,而工廠更多是以鐵皮的形式存在。鐵皮之上可以透過飛行的體驗粗略地觀看,但是鐵皮之下的世界,才是迷人的所在。這次拍攝,從平視的角度出發,以空間為主,人物為輔,並將兩者的互動視為成長中的有機體,如盛開的藝術花朵,向上開展。
座落在社子島深處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是一個挑高的排練場為主體的鐵皮屋,夾層處設置了辦公室、休息室,以及放置近800套戲服的更衣間。
導入劇場的概念,在這邊進出排練場的不只是演員本身,更有劇團的行政人員一起撐起。排練場作為所有演出的第一場,團隊在此凝聚起默契,更是走出台灣、邁向世界演出的核心。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成立於2011年,以美麗之島為名,結合傳統文化、在地文化、街頭文化及劇場藝術,盼能創造屬於台灣多樣化的當代馬戲藝術。台灣的馬戲藝術吸收了中國雜技的傳統技巧、新馬戲的創新,以及當代馬戲的美學與精神,作為台灣馬戲的指標性團隊,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以多角化的經營模式,開創許多台灣馬戲的紀錄。
FOCA不但是第一個登上愛丁堡藝穗節和外亞維儂藝術節的台灣馬戲團,也是首個進行海外巡迴的台灣馬戲團。由於其獨特且多元的美學形式,這些年來,FOCA受到廣大的國內外觀眾的喜愛,走遍國內外大小藝術節。
同樣隱身在工廠裡的藝術團體,還有工作室位於奇岩的豪華朗機工。他們最初因為團隊更大的製作需求,以及部門間的擴大整合,加上更多的跨域合作,搬離在西門町的舊址,而開始尋找具有廠房規模的工作室,結果在這個有機的場域裡一待就是十年。
今年,豪華朗機工將空間賦予更多元的機能性,除了各式的施工作業區,重新規劃了開放的辦公空間,改變原本團隊間的隔閡,打造出具有一定透明度的工作環境。
原本對於心目中的「Art Factory」有著浪漫的想像:猜想藝術工作者們是為了尋找更多的靈感而來到工廠般的場域之中,但比起虛無飄渺的靈感,我看到的是更實際的創作需求—隨著種種挑戰接連來到,而被迫透過自己的力量重新規劃設計,尋找更大的創作空間。
今日拍攝的藝術工廠,雖然看似機能完整,但或許也只是過渡,兩個團隊都提到,現址在使用幾年後都可能會不敷使用,除了現在的運行,他們皆不忘尋找能夠澆灌下一個十年的創作腹地,準備好繼續盤根,開展出下一片藝術森林。
|豪華朗機工|
豪華朗機工成軍於2010年1月,由四位1980年左右出生的藝術家張耿豪、張耿華、陳志建及林昆穎組成。四位藝術家以往分別以「豪華兄弟」及「朗機工」兩個團體進行創作,並各自以不同專長在視覺藝術及新媒體藝術領域展露頭角。
2017年,操刀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聖火裝置備受好評,也讓他們在公共藝術領域的創作受到大眾矚目。隔年,以在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推出作品「聆聽花開的聲音」,再度引發關注,該作品也榮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肯定。2019年,團隊更榮獲第十屆總統文化獎 「青年創意獎」殊榮,表彰他們的「共創精神」,以及在產、官、學、藝界引起翻轉世代的實質力量。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03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