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中華職棒大聯盟的十年蛻變:台式棒球文化如何煉成?

中華職棒大聯盟的十年蛻變:台式棒球文化如何煉成?

台灣的職棒體系經過34年的跌宕起伏,近十年逐漸邁向成熟、展現新的風貌。就讓我們以十年為節點,重新認識「台式棒球文化」一路以來的歷程。

2021中華職棒總冠軍賽首戰。(圖片/總統府 - CC BY 2.0

台灣的職棒體系經過34年的跌宕起伏,近十年逐漸邁向成熟、展現新的風貌。包含球隊數的增加帶來更多元的對戰組合,而主場經營與啦啦隊的熱潮,也使更多不同的觀眾重新關注職棒,甚至走進球場。就讓我們以十年為節點,重新認識「台式棒球文化」一路以來的歷程。

職棒球隊的增加

「中華職棒聯盟」(CPBL,以下簡稱中職)在成立之初有四支球隊,且每一隊都有不少死忠球迷,隨著收看職棒的人越來越多,擴充版圖也成了必然的趨勢。職棒4年(1993年)首次增加時報鷹、俊國熊兩隊,之後包含「台灣職業棒球大聯盟」(TML)成立和中華職棒聯盟再次增隊,台灣一度有11支職棒球隊,以總體人口來看,不可謂不多。

後續發展因兩聯盟整併、部分球隊解散、兩波「簽賭假球案」重創職棒形象,以及市場環境無法支撐那麼多支球隊營運等原因,2008年,在米迪亞暴龍、中信鯨相繼退出職棒後,中職又回到四支球隊的規模,並維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近年職業棒球環境日益成熟,終於在2019年迎來元老球隊「味全龍」重新加盟,並在2021年正式開始加入一軍的行列。2022年又增加了第六支球隊,台鋼雄鷹將在2024年進入一軍賽程。

以前長期維持四隊的規模,近似恐怖平衡,再有一隊退出中職恐怕就要面臨收攤,增加球隊是不得不的演變趨勢,藉此機會也能夠增加比賽場次、帶進新球迷。然而球賽的品質和球員的能力能否跟上擴編後的需求仍有待觀察,如果球隊戰績相差太大,弱旅對決時的票房也是必須追蹤的要點。

中信兄弟投手林煜清。(圖片/Gene Wang@Flickr,CC BY 2.0 DEED

確立主場制度

在職棒發展初期,主、客場主要是區分攻、守先後,各隊都沒有自己的主場。因為票房關係,職棒元年有1 / 3的比賽,都在現已拆除的台北市立棒球場舉行。職棒9年(1998年),聯盟開始確立起較明確的主場制,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統一7-11獅」開始將多數主場比賽舉辦在南台灣,因此有了「南霸天」的稱號。

2011年,原以高雄為主場的「La New熊」與高雄澄清湖棒球場合約期滿,將主場遷移至桃園國際棒球場,同時改名為「Lamigo桃猿」。2013年,Lamigo球團宣布實施「桃園全主場」,整年度60場主場賽事全數於桃園舉行。想看Lamigo桃猿的主場比賽,就只能到桃園,此舉不但有效刺激了票房,球迷也更有歸屬感。隔年,Lamigo桃猿將一、三壘內野側看台都劃分給主場球迷,塑造「猿風加油」的應援形式,結合球場各式活動和宣傳、提高球迷進場的意願,逐漸成為聯盟票房收入最好的球隊。

Lamigo桃猿確立主場的策略奏效,其他球團也起而效尤。2018年,富邦悍將把所有主場賽事都舉辦在新莊棒球場,成為第二支全主場球隊,中信兄弟也深耕台中洲際棒球場,味全龍則以台北天母與新竹為雙主場。

桃園國際棒球場。(圖片/Dal Lu@Flickr,CC BY-ND 2.0 DEED

如今,中職每一隊都完整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主場的確立,不只讓球迷更有認同感,各球團的特色更為鮮明可以吸引更多球迷融入,也有機會與縣市結合,推出觀光與主題活動,經營球隊、球場與地方的連結。

啦啦隊成為棒球場邊的最大看點

啦啦隊吸引大量球迷進場,是這十年來中職最大的轉變之一,很多人進球場不只是要看球,更是要看啦啦隊在場邊帶動應援,盡情為球隊加油的曼妙舞姿。

中職出現啦啦隊,其實比想像中的更早一些。2005年,La New熊就成立了「La New Girls」,統一7-11獅也在2009年有了自己專屬的啦啦隊。但那時的啦啦隊人氣並不如現在這麼高,且很多時候只在假日上場應援,較少觀眾會特地為了啦啦隊進球場看球。

啦啦隊真正開始蓬勃發展是在2012年末,Lamigo桃猿參加亞洲職棒大賽時,球團見到場邊韓國啦啦隊的表現與魅力,開始大力培植LamiGirls,加上全猿主場的實施,啦啦隊逐漸成為吸引觀眾進場的看點之一。

LamiGirls成功之後,各隊陸續成立了自己的啦啦隊。大多皆以公開徵選的形式引起話題,另外還有配合啦啦隊實施的一系列活動和主題日,加上周邊產品的推展,啦啦隊逐漸成為中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有些批評指稱啦啦隊會讓球賽的焦點被模糊,但不可否認應援經濟顯著地帶動職棒票房。賺錢,是經營一支球隊的本質,有收入的增加才能補強球隊戰力、提高球員待遇,進而提升球賽品質。

走過34年,職棒發展越來越成熟,台式棒球的熱力正在蔓延,不論你是「本質迷」,還是「啦啦隊粉」,只要走進球場、坐上看台,場下奮戰的激情與場邊應援的髮香,永遠都在。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9封面故事「文化如何創新?」,更多關於台灣文化創新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飛鳥 攝影/蔡耀徵 圖片提供/中央社、Shutterstock 編輯/温伯學 特別感謝/味全龍、天母棒球場
文字/飛鳥 編輯/温伯學 核稿/高麗音
文字/飛鳥 編輯/温伯學 核稿/高麗音
文字/飛鳥 編輯/温伯學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飛鳥
  • 編輯/温伯學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