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宋尚緯專欄:現代人的愛情圖鑑——我如何看BL

宋尚緯專欄:現代人的愛情圖鑑——我如何看BL

我第一次看BL作品好像是高中的時候,是同學介紹我看的。那時候對BL並沒有什麼認識,就只是當作普通的愛情故事來看。當時的社會風氣與現在相差甚遠,能見到的作品幾乎都是同人誌,所以我跟同學偶爾會去同人場。不過因為我個人沒有體力的關係,都得拜託他幫我買,然後就會出現以下對話。

我第一次看BL作品好像是高中的時候,是同學介紹我看的。那時候對BL並沒有什麼認識,就只是當作普通的愛情故事來看。當時的社會風氣與現在相差甚遠,能見到的作品幾乎都是同人誌,所以我跟同學偶爾會去同人場。不過因為我個人沒有體力的關係,都得拜託他幫我買,然後就會出現以下對話。

「幫我買幾本清淡一點的。」「好,幾本重口味的。」「⋯⋯」當時會去同人場的原因,一是沒有商業出版社願意出版類似的作品,二是有類似題材的都是沉重的文學作品。

雖然同性情節的故事存在這個市場已久,也有電影《斷背山》於2006年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八項提名,但事實上大家都還是把它當作「文學作品」來看。

BL作品與同志作品雖然並沒有嚴格定義,導致很多人將他們混為一談,但都是講述同性之愛為題材的作品,在一般人眼裡應該都一樣吧?—一樣挑戰社會傳統價值觀。

然而對於同志跟對BL愛好者(俗稱腐女)來說,關注的點卻不太一樣,同志讀者看的是作品中的主角符不符合自己的喜好,而BL愛好者更關注的則是角色之間的關係。(我寫到後來才發現網路上已經有文章整理出類似觀點,〈鏡頭中的BL:談BL作品真人影視化〉)所以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會有人喜歡橡皮擦跟紙與筆之間的三角戀關係,也有人喜歡大陸板塊擬人化之類的配對。

對我這種既不是同志,也不是腐女的人來說,看這種作品與其說是看著兩個同性相愛,不如說是看兩個人相愛。也就是對他們來說這段感情中的性別已經不重要了,所有的性愛片段,與其說是目的,不如說是手段。一種側面描寫主角(攻)跟主角(受)之間,角色個性差距的表現手法。

更甚至物種也不是重點,重點只是在劇情與劇情之間怎麼轉換,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合理的邏輯,而這些過程最後會導向什麼結果。對我來說,研究劇情為什麼導向這邊,以及角色之間的內在情緒邏輯,顯然要比看兩個角色莫名其妙湊上去要來得有意思。

雖然現在商業的BL比以前要來得常見,也有一些非典型的作品,例如《與變成了異世界美少女的大叔一起冒險》、《僕少女》、《魔女的僕人與魔王的角》,這些作品相較於BL,更像是透過「變性」來確定主角彼此之間的心意。

然而透過時代的推進、風氣的發展與變化結局也有更多的可能。譬如1987年的《亂馬1∕2》,雖然主角也是因為各種意外而能在兩種性別中切換,但當時的社會風氣讓我們都能夠想像結局多半是變回男性,與女主角結婚(為了確定這件事情,我還去找了它的電子書來看結局)。而現代隨著同性戀逐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結局出現了新的可能,像是《僕少女》就是由主角(男),變換性別為女,最後隨著劇情推進,決定自己要成為女性,並與男性友人相愛。

這些種種的戀愛故事,其實拔掉性別就是個性各異的人在談戀愛,雖然有受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但追根究柢仍然是愛情故事,而愛情故事不會因為性別就有所區別。

這篇我想了很久,與其介紹BL的流變,不如和大家談談我是怎麼看待BL的。希望社會風氣逐漸轉變,有一天大家在談起BL的時候不會用異樣眼光看待。BL作品不過就是兩個同樣長著男性性徴的人在談戀愛,用平常心去看待即可。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5封面故事「是男生,是女生,是流動與多元」,更多關於性別流動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宋尚緯 插畫/ONE.10 Society 簡士閎 編輯/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宋尚緯 插畫/ONE.10 Society 簡士閎 編輯/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宋尚緯 插畫/ONE.10 Society 簡士閎 編輯/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宋尚緯 插畫/Spike 編輯/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宋尚緯 插畫/Spike 編輯/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宋尚緯 插畫/Spike 編輯/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宋尚緯
  • 插畫/Spike
  • 編輯/温伯學
  • 核稿/郭振宇
宋尚緯

宋尚緯

1989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碩士,創世紀詩社同仁,寫了幾本書,目標是讓台南不再是自己的絕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