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一書一座百年城,預見彰化未知的文化風景——《彰化.前進三百》 建縣300年專刊
Promotion

一書一座百年城,預見彰化未知的文化風景——《彰化.前進三百》 建縣300年專刊

《彰化.前進三百》帶領讀者概覽這座300年歷史的城市,如何在時間長河中淬鍊出獨樹一格的精神與面貌,並且始終大步前進。

今年彰化迎接建縣300年,彰化縣政府於8月出版專書《彰化.前進三百》,梳理自然、產業、文化以及生活風格的多元樣貌,並邀請多位出生彰化的各領域名人分享成長經驗。本文特別濃縮《彰化.進三百》全書精華,帶領讀者概覽這座300年歷史的城市,如何在時間長河中淬鍊出獨樹一格的精神與面貌,並且始終大步前進。

1723年,清朝政府領有台灣,巡臺御史吳達禮上奏朝廷,劃出虎尾溪以北地區設置「彰化縣」,並以半線作為治理的行政中心。隨時間發展,「彰化縣」的幅員幾經變化,直至1950年行政院將彰化市與員林、彰化、北斗三區合併為如今的彰化縣,作為台灣第一大縣,彰化的許多角落都刻劃著台灣歷史的關鍵痕跡,在自然、產業、生活等各個面向上,也持續展現其精彩的樣貌。

走讀山水自然地景

八卦山山脈作為彰化東側屏障,最北邊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落實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為最易親近的市區綠肺;山脈中段的員林市百果山上,可見員林神社、廣天宮的山櫻花樹及藤山步道油桐花等美景;而社頭清水岩遊憩區,起登處就能朝聖近300年歷史的清水岩寺,途經中央嶺步道、擎天崗天梯和十八彎古道,既有優美林相,又能滿足喜愛挑戰的登山客;最南端的二水,有早期與南投名間松柏嶺的行商之路,在當代轉型為健行步道,沿途生態豐富。

離開山徑,故稱「舊濁水溪」的東螺溪能帶領遊客看到水文治理的變遷。橫跨九鄉鎮的東螺溪一度是濁水溪河道所在,為彰化農業發展的命脈,在社會變遷中遭受嚴重汙染,經在地公民團體「湖埔社區大學」與公部門攜手推動治溪,從民間淨溪到治溪倡議研討會,促成今日的「六大水環境改善計畫」,以好水為在地居民串起好生活。再往西邊的沿岸潮間帶前進,長久以來發展出獨樹一格的養殖漁業與產業文化,配合海水潮汐消長,可見蚵農頭戴斗笠坐著海牛車、駕駛鐵蚵車的採蚵情景。近來,越來越多漁民轉型友善養殖,或串聯在地力量推廣食魚教育,挖掘生態體驗的新商機,打造海洋廊道,尋找永續發展的解方。

由和興派出所宿舍修繕而成的和興青創基地,開放青年進駐。

產業的創新與再造

豐饒的土地,百年來育孕彰化農業、工業和商業等多元產業,並持續尋找展望未來的可能。

彰化擁有第二大糧倉地位,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從農人口減少、極端氣候的挑戰,縣府透過成立智慧農業推廣中心、共學圈等因應手法,加上生動的行銷策略如農業品牌「彰化優鮮」和「阿美廚房」,集結眾人智慧,合作走得更遠。

提到「隱形冠軍」,就會想到彰化。其以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發展工業,集結自行車、車輛零組件、水五金、綠能、紡織和機械產業。因應全球ESG浪潮,縣府介接外部技術資源,導入淨零與智慧轉型,不只讓國內外大廠爭相到彰化投資設廠,也站穩彰化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彰化的商業貿易繁盛,曾在19世紀中葉台灣五大聚落「一府、二鹿、三艋舺、四寶斗、五番挖」中佔有三席。當代透過不同領域的商家、公協會串接資源,以及和中台灣鄰近六縣市、同鄉人口眾多的新北市結盟,積極導入國內外遊客,搭上疫後旅遊潮,開闢觀光新路。

木雕講師施懿紋於鹿江國際中小學講授木雕實作。

不只吸引外來旅人駐足,彰化也力助旅外返鄉靑年深耕茁壯。靑年的創新思維和熱情能夠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甚至推動產業升級,談論一座城市的未來,也必須談論靑年在城市中的發展願景。2022年成立的青年發展處,連結各領域靑年,透過市集、論壇、新媒體等形式,以多樣化的合作模式碰撞出嶄新火花。

歷史長河累積的文化能量

信仰影響著生活與發展,更包含追求極致以及多元關懷的思維。彰化從信仰出發,奠定傳統技藝和文學的底蘊,並在各領域持續傳承與創新,跨越時代成為重要的磺溪精神。彰化的信仰有許多獨特之處,如日治時期的第一進香團,和洋混合觀音殿建築,以玻璃建成的媽祖廟,24小時可以吃到的素食,以及最多的南北管館閣。

每年的「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則透過市集、輕旅行和遶境祈福推廣宗教文化。

彰化完整保留了南管、北管音樂戲曲,也有懷古風韻的工藝,透過文化資產保存和教育延續傳統技藝;近年也有靑年以不同視角看待傳統,像是青年北管樂團「鹿港新聲閣」,將北管融入創作的歌手陳柔樺及曾立馨。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彰化持續提供永續傳統文化的養分,恆常建構人們對在地文化的認同。

從清領時期的文學家陳肇興、吳德功、洪月樵等人傳承漢詩文,到新文學之父賴和、陳虛谷和楊守愚等人奠定台灣新文學基礎,彰化具有深厚的文學傳統;當代文學家如陳思宏、王盛弘、劉梓潔等人也以獨特的創作風格和主題,凝聚並展現在地教育與文學力量,挖掘彰化價值和文化特色。

隨著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彰化也展示出別具地方特色的策展,「今秋藝術節」轉譯鹿港的生活文化面貌,「叫春小搖滾」擾動沉寂的民生公有市場,「鬆勢三日節」讓日薄西山的織襪產業再次神氣,雖然主題各不相同,但同樣連結在地生活與產業,形成串連藝文、商業和觀光活動的介面,並帶動地方產業轉型。

彰化縣縣長王惠美期許能讓每位縣民在這座宜居城市好好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不平凡

300年的歲月積累就潛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彰化還有許多迷人的面貌待發掘體會,從飲食、老屋保存到樂齡生活,處處展現日常生活的細節。

彰化的炕(爌)肉飯、肉圓等小吃遠近馳名,是許多觀光客造訪的口袋名單。小吃看似平實無華,卻藴含300年的歷史文化,以歷史為深、飲食為縱,《彰化小食記》作者陳淑華介紹自台灣文化啟蒙和新文學運動的重鎭中,炕肉飯、肉圓和擔仔麵三種小食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們深刻反映的彰化精神。

彰化的老空間正逐步蛻變為新的生活場域。南郭國小師生發起守護文化資產行動,將日治時代所建的「南郭宿舍群」轉變成教育及展覽空間;南郭路上的台鐵舊宿舍群,則在「1/2 Room DailyGoods & ART」胡魏茹的改造與經營下,逐步形成聚攏藝文的聚落;「小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許書基更以都市計畫角度再造鹿港,保存在地發展紋理。彰化賦予老屋當代價值,使其與人們生活重新連結,作為永續經營的基礎。

多元的城市生活是世代共有的日常。在彰化,阿公阿嬤可以參與電競賽事「英雄聯盟」,也能在社區鄰近的「不老健身房」勤練肌力。即便年紀漸長,卻不代表人的潛力因此受限,彰化注重提升高齡者的生活自立與社會連結。從食衣住行到生活體驗,不但看見精彩充實的樂齡生活,也看見了青銀共榮的友善城市。

彰化不只是一座充滿歷史感的城市,更是實踐永續發展,兼具競爭力與生活品質的宜居城市。如同縣長王惠美所説,種種努力,都是希望讓民眾從0到100歲都能夠好好生活。展望未來,彰化始終大步「前進」。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湘瑾 攝影/張晋瑞、KRIS KANG、林家賢 編輯/許羽君 圖片/彰化縣政府 提供 核稿/郭振宇
文字/陳湘瑾 攝影/張晋瑞、KRIS KANG、林家賢 編輯/許羽君 圖片/彰化縣政府 提供 核稿/郭振宇
文字/陳湘瑾 攝影/張晋瑞、KRIS KANG、林家賢 編輯/許羽君 圖片/彰化縣政府 提供 核稿/郭振宇

回到專題:彰化・前進三百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陳湘瑾
  • 攝影/張晋瑞、KRIS KANG、林家賢
  • 編輯/許羽君
  • 圖片/彰化縣政府 提供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