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E × 彰化縣政府青年發展處
從彰化田尾到「台灣第一植物界」——樹園藝植物專賣店共同創辦人陳妍卉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走進陳妍卉在台北建國南路的「樹園藝」旗艦店,微暗燈光灑落在各式深淺不一的綠葉。質感器皿與合夥人創作的鐵件錯落在木色桌椅旁,耳邊不時傳來播放的鳥鳴聲,搭配墨綠色地磚、灰藍色牆磚,讓人有走進歐洲庭院的錯覺。
三歲隨父母賣花,養成園藝魂、生意經
小時候,陳妍卉會跟著父母到南海路植物園、酒泉街一帶擺攤賣花,當其他同齡孩子都在上幼兒園,她則是每天清晨3點就得跟著父母備貨、外出賣花。
陳妍卉的父母及酒泉街一帶的部分花商,均是從彰化田尾——素有「東方荷蘭」之稱的小鎮——北上打拼。田尾自日治時期即發展花卉產業,在70年代成為全台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以田尾為中心,擴散至周邊的永靖、溪州、田中等鄉鎮,直至今日,仍是台灣最重要的花卉生產地。
日復一日,日子看似無味,卻也被當時還不識字的陳妍卉擰出滋味。「我常坐在我爸腿上,他抖腳、我就跟著一起抖。有人來買花,我本能叫出叔叔、阿姨、伯伯,把客人逗得樂不可支。」
擺攤猶如打游擊,一被警察開單驅離,辛苦賣好幾盆花的利潤就瞬間消失。但陳妍卉從不喊苦,更從父母身上看見韌性,「他們就是埋頭苦幹,專心做一件事,用園藝養家餬口。」隨著北市府在1988年成立台北花市,積極輔導花卉業者遷入,陳妍卉和父母漂泊不定的日子,終於劃下句點,一家五口就以花市內八坪的小攤位維生。
其實,每年放暑假,父母會帶她回老家田尾,看著一票叔叔、伯伯、阿姨都在從事花卉產業,讓她在高中時就立定志向,長大以後也要從事花卉產業。
大學畢業開花店,太安逸而質疑自己
大學就讀應用外語系時,她就在花店打工,不僅學會如何經營花店、養護花卉,也累積了美學經驗,更結識志同道合的夥伴,在2008年合開花店。
或許是因為金融海嘯導致人心惶惶,人們需要藉著蒔花弄草紓壓,陳妍卉的花店開幕沒多久就上軌道。穩紮穩打做了七年以後,她卻不禁懷疑,「這樣一直下去,會是我要的生活嗎?」
此時她父母原本在台北花市的攤位,正好要配合市府搬遷,從港墘路搬到新湖三路,而實際負責經營的阿姨因為年事已高無力搬遷,父母就把這攤位過戶給陳妍卉,「有新的攤位就來玩玩看。這完全是因緣際會,不是我人生中的計畫。」
她做了市場調查,發現台灣還沒有人正式把美學、時尚和植物園藝結合,心中創業藍圖油然而生,陳妍卉將目光從花卉轉向植物園藝,並在2015年創立植物專賣店「樹園藝」。
創立植物專賣店,從犯錯學習寶貴經驗
樹園藝的第一步,是要把品牌的基本功打好,除了設立社群媒體平台,還要設計品牌商標、印名片。「傳統園藝店多半用人情味來銷售,在和客人泡茶、聊天間把花和盆栽銷售出去,沒有品牌的觀念。因為要把品牌做好,做到有品質,要花非常多錢。」她說。
一心想在四坪小攤位營造潮流感的陳妍卉,不走傳統花店的花團錦簇風格,堅持所有販售的植物都要自己親手種過,覺得喜歡才會販售。彼時,還不懂得如何進口植物的她,能選擇的植物不多,只能用大量裝飾品營造空間氛圍,卻引來父親憂慮,「為什麼一個攤位擺沒幾樣植物,是在做什麼?」
不過,就算樹園藝植物種類不多,充滿質感的櫃子、傢俱、陳列物、玻璃櫃、架子等擺飾品卻銷售效果奇佳,甚至有許多花店同業登門購買。後來,為了不成為「被植物耽誤的傢俱店」,陳妍卉開始研究如何進口植物,卻又是慘痛的一課。
第一次進口植物時,因為不懂法規,連土壤一起進口,結果全部都被銷毀。「沒關係,一開始試水溫,進的量很小,而且有了第一次失敗經驗,第二次就知道該怎麼做。」陳妍卉積極請教前輩和相關單位,隔了一個多月,再度找了合夥人到泰國挑植物,第二次就成功了。
師法日本辦市集,數千人與會
這樣的成就所帶來的踏實感,沒有讓陳妍卉安份太久。2019年,她和合夥人到日本挑選植物,看到植物盛會「天下一植物界」,賣植物也賣園藝產品,吸引大批同好逛展。兩人突發奇想,「日本可以,為什麼台灣不行?」
回國後,他們立即找了蒐集特殊植物的玩家、田尾在地花卉植物品牌,一共二十多攤,在建國花市擺起名為「台灣第一植物界」的市集,還邀請國外專家學者分享植物養護技巧,吸引數千人參加。連建國花市自治會會長張學堂看到盛況都直呼:「怎麼可以吸引那麼多人來,而且來的還都是穿著時髦的年輕人?」
此情此景,讓市場嗅覺敏銳的陳妍卉發現,台灣高端時尚盆栽市場已漸趨成熟,但台北花市的攤位太小,不足以呈現品牌特色,而且營業時間只有清晨到中午,無法服務其他時段想要選購的客人,讓她興起另覓店面開設旗艦店的念頭。
2020年11月,樹園藝旗艦店正式開幕。20坪的店面,是樹園藝品牌化的集大成,店內所有設計,都是陳妍卉和合夥人兩人包辦,甚至櫃檯前面為空間畫龍點睛的水池也是合夥人在自家開設的鐵工廠打造。
開幕時,陳妍卉找來一棵樹齡百年的銀葉橄欖樹放在店門口。這棵橄欖樹本來要運到東京奧運賽場,但因為疫情只能作罷。在她成功的社群操作下,不少人遠道而來,爭相和橄欖樹拍照。樹園藝培養不少忠實顧客,在疫情期間逆勢創下佳績,園藝設計的案件成長三到四成,零售盆栽成長兩成。
帶田尾二代轉型,往品牌化衝刺
目前,陳妍卉在台北內湖、彰化田尾各有植物園,栽培各種植物。每天早上6點就得到園內澆花,趕在大太陽出來前澆,而且不能澆得太快太急。傍晚太陽下山時,上述流程又要再重複一次。
每周她也至少會抽一天回田尾,除了看照自己的園子,也會走訪其他園子,看看是否有適合的植物可以帶回樹園藝銷售。一次次下來,她發現田尾已經從她孩提時期的印象蛻變成長,「以前阿嬤家旁邊是墓仔埔,晚上根本不敢出門,現在是觀光勝地,每到假日總是擠滿人潮。」
她也發現,越來越多田尾花卉、園藝產業二代,也想要和樹園藝一樣成立自己的品牌,開始經營臉書、Instagram、拍影片。陳妍卉除了告訴這些二代經營者目前流行趨勢,也會幫忙從國外進口植物,並分享成立樹園藝的甘苦談。
另一方面,已舉辦三屆的「台灣第一植物界」,規模越來越大,第三屆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參觀人數破萬。不少田尾園藝品牌參展後,也因而獲得曝光的機會。
陳妍卉期許,不只是專業園藝蒐藏家,一般消費者也可以知道,源自彰化田尾的台灣園藝,實力其實非常強。這種實力,絕對值得走進尋常百姓家,「如果大家覺得家裡沒有植物,就會很不習慣,我的目標就達成了。」為了達成目標,她還要帶著田尾二代們,全力往更精進的品牌化目標衝刺。
彰化縣政府廣告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