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藝術家陳普:植物的存在,讓設計與生活有更多想像

藝術家陳普:植物的存在,讓設計與生活有更多想像

陳普的植物啟蒙始於兩年前,當時未涉獵植物的他,到建國花市挑選了一棵鹿角蕨、一株圓葉花燭,在養護的過程中種出興趣,把工作室打造成都市叢林。

陳普的植物啟蒙始於兩年前,當時尚未涉獵植物的他,到建國花市挑選了一棵鹿角蕨、一株圓葉花燭,在養護的過程中種出興趣,這些年下來已逐漸把工作室打造成令人驚嘆的都市叢林。

走出捷運站,一面清爽的綠意襲來,那日陽光正好將葉面曬得一閃一閃,穿越大安森林公園,來到日目視覺藝術共同創辦人陳普的工作室。外觀是一棟普通的公寓老宅,步登細陡的樓梯來到3樓,辦公桌旁的露台竟藏著一片令人驚嘆的都市叢林,放眼望去純白一室,陽光灑在透光板上,滿室植物展現深淺不一的綠,適時噴灑的水霧為空間蓋上一層淡白濾鏡,有種超現實的夢幻。

陳普的植物啟蒙始於兩年前,搬到新家後,發現鄰居窗戶破了個洞,攝影好友提議用植栽遮擋,當時什麼都不懂的他,到建國花市沒有挑選鮮豔的植物,挑了一棵鹿角蕨、一株圓葉花燭,在養護的過程中種出興趣。

對他來說,種植物除了療癒,還具有社交意義,甚至是一種投資標的。本身就有收藏癖的陳普加入交流社團,跟植友競標稀有物種,搶在最後一秒出價,他掛上一抹得意笑容,那樣的成就感與設計不同,像是小時候打贏一場電動那樣快樂。最瘋狂時,曾在一個週末與植友開車到彰化,連續拜訪9個溫室,載了一整車回台北。

牆壁旁的畫框為初代「黑青」海報,是陳普10年前以生態及種子為題,創作出來的作品。

這兩年植物數量逐漸失控,他將工作室的露台改造成半戶外的溫室,加上白色遮光網讓光線溫柔擴散,兩側用布幔圍起擋下側風,植物燈、噴霧進駐,喜歡陽光的蔓綠絨在外側舒展,濕度要求高的火鶴、蕨類則掛散在噴霧旁,每個角落都是一框風景。角落放著一只沙發,思考創作常在這裡發生,是陳普的避難所,無法逃離都市的壓力時,這裡可以暫時讓他放下焦慮。

日常的質變不只外顯,也反映在他微小的日常,以往從不曾關心周遭變化,春夏秋冬的界線模糊,熱是夏,冷是冬,現在他能看到幽微變化:初春大安森林公園的花正綻放,夏日午後風會颳得特別強勁,他慢慢能體會到自身與環境的關聯,不再只是遙遠的數據與專有名詞,照顧著植物,也同時被自然照顧著。

「植物僅是靜靜地存在,就讓設計與生活有了更多想像與樂趣。」

後來他甚至研究起植物歷史,原本只是想查植物的學名,追根溯源了解環境,卻意外發現植株就藏著時代的暗號:生長於秘魯的霸王蓮,明明是南美洲的食物,但因為在大航海時時被英國人發現而有了洋派的名字「Victoria」;18世紀為了要運送中國茶葉,發明第一座移動溫室沃德箱,現在仍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夢幻逸品。這些故事讓他對植物有了更多情感,原來它們不只是花開葉落,還參與人類文明發展,跨越了時代,在現今有了不同的角色。

陳普認為植物僅是靜靜地存在,就讓設計與生活有了更多想像與樂趣。

最後他指著牆壁上貼著初代的黑青海報,是他10年前的畢業製作,以生態為題,種子具象有個性的角色,一直延續到現今陳普的創作都能看到黑青的存在,回頭看更像是冥冥註定的緣分,今年正在與朋友討論以3D列印打造可拼疊組裝的花器,3個月前開創的YouTube頻道「PIBI GARDEN」,記錄下自己的植物與種植之路上相遇的植人。

植物之於陳普,「若說被療癒、被拯救或許太狗血,但,植物僅是靜靜地存在,就讓設計與生活有了更多想像與樂趣。」的確,有時候人生需要一些這樣的片刻,不為任何目的的去追尋,僅是明白這麼做,很快樂。

|延伸閱讀|

回到專題:這座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GILL LI
  • 攝影/蔡傑曦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梁雯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