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陳明珠:我從來不覺得講客語是一件俗氣的事情
Promotion

陳明珠:我從來不覺得講客語是一件俗氣的事情

「客家妹」是很多人對於主持人陳明珠的第一印象,講客語不僅是她的工作所需,更是從小在母語環境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養成的身體記憶。

「客家妹」是很多人對於主持人陳明珠的第一印象,也是她引以為傲的身分。身為年輕世代的她,四縣腔客語講得流利標準,講客語不僅是她的工作所需,更是從小在母語環境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養成的身體記憶。

笑容甜美、外型亮麗,曾獲廣播金鐘主持人獎肯定的陳明珠,因為擔任2016年總統就職典禮司儀爆紅,成為大眾口中的「客家妹」。這個稱呼,也彰顯了她身為苗栗客家人的身分。

在越來越少年輕人熟練客語的現代社會中,七年級生、又練就一口流利母語能力的陳明珠無疑是個特例。詢問她是否曾經在某個成長階段中,對於自己客家人身分,或者說客語有過排斥感、覺得俗氣,她張著明亮的大眼,認真地說道:「我從來不覺得講客語是一件俗氣的事。」

在客家大縣出生成長,成為演講比賽上的常勝軍

對於從小在苗栗出生長大的陳明珠來說,在日常生活中「講客語」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情。「不論是傳統市場,或是現代超市,在苗栗的大街小巷,我們都是講客語。」苗栗為客家大縣,在陳明珠的記憶中,不僅家人同學間會以客語溝通,就連麥當勞店員在點餐時也會用客語幫民眾點單。


陳明珠從小就在母語環境中成長。(圖╱陳明珠提供)

不像父母輩曾經歷過禁說方言的年代,解嚴後才出生的陳明珠,從小自然地浸染於母語環境中。「直到長大到外地念書工作後,才發現年輕世代會說母語的客家人越來越少,反而突顯我會說客語是一件特別的事情。」跟陳明珠一起長大的同儕朋友,因為長成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客語的機會變少,語言能力逐漸被時光歲月磨損,「很多朋友現在都只會聽,不會說了。」她的語氣中不無遺憾。

陳明珠流利的母語能力,除了有賴先天環境的養成之外,也與她從小參加客語演講比賽的經歷有關。「我的恩師黃瑞珠影響我很大,直到現在她仍是我在客語上的指導老師。」黃瑞珠是陳明珠國小客語演講比賽的帶隊老師,她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傳承客語,並帶領陳明珠在內的學生參與第一屆「全國鄉土語文競賽」客語組。在黃瑞珠的用心指導之下,陳明珠初次參賽就勇奪全國第一名。

對陳明珠來說,母語演講比賽是快樂的童年記憶,不僅因為參賽有機會到外縣市開眼界,也讓她磨練出站上舞台的膽識與流暢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幫我建立成就感,讓我無論在學業表現、音樂才藝,或者人際關係上,都更有自信,為我現在的主持人工作打下重要基礎。」

從父母親的掌上明珠,到大家的明珠

2003年,客家電視台正式開台,陳明珠的外婆開心地對著還是高中生的她說:「總算有一台電視台能讓我知道明天的天氣如何了。」政府早期的廣電政策讓客家族群的媒體近用權備受壓抑,陳明珠的外婆只有國小畢業,華語並非她熟悉的語言,但在當時的電視台頻道中,華語為主流,屬於方言的閩南語次之,客語則幾乎消失,讓許多如同陳明珠外婆一般成長背景的客家人,只能看著電視「鴨聽雷」。

客台的成立,不僅象徵客語不再是大眾媒體中缺席的語言,也讓客家族群可以透過他們最熟悉的母語,打開看見世界的窗口。「阿婆曾跟我說,如果有一天能看見我出現在她能聽得懂、看得懂的客台上,她會很開心。」外婆的心願,也是促使陳明珠在日後成為主持人的原因之一。

畢業後初出社會,陳明珠在國小教授英文,當時客台製作人正在找尋一檔行腳節目的主持人,邀請在求學期間曾參與主持人培訓營的陳明珠前去試鏡。對於喜歡接觸人群的陳明珠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她在試鏡時展現嫻熟的母語能力、落落大方的主持台風,因此順利成為「客庄好味道」的主持人,一當就是七年。

主持節目上山下海,帶給非科班出生的陳明珠很多挑戰,除了要因應不同環境場域,掌握主持節奏之外,也要打開多為素人長者的受訪者心房,讓其敞開胸懷侃侃而談。陳明珠平易近人的主持風格,也為她收穫了許多「資深級」的粉絲。

有一次去台東池上拍攝,吸引許多在地鄉親到場圍觀。其中一位九十多歲的阿婆,一臉掩不住興奮地拉著陳明珠說:「明珠,我從小就看妳的節目長大!」阿婆從80多歲時就看著陳明珠主持節目,她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洗完澡後拿出板凳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揚著開朗笑容的陳明珠出現在電視上。

阿公阿婆的熱情,是支持陳明珠最主要的動力,「他們是最樸實的素人,但擁有非常閃亮動人的故事,我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能量。」比起年輕人的支持,長者粉絲對她的喜愛更加激勵陳明珠在主持工作上繼續努力,「因為我講的話是他們聽得懂的語言,他們是因為我主持的節目喜歡我、進而支持我。」

這些長輩大多如同陳明珠的外婆一般,過去因為語言的隔閡,阻礙了他們透過大眾媒體接收外界資訊的管道。陳明珠主持的「客庄好味道」,不僅能以流利的母語與觀眾溝通,更成為這些長者粉絲的雙腿與雙眼,帶領他們上山下海,品嚐各地美食,看見客庄之美。

在這些忠實粉絲的眼中,陳明珠就是他們最疼愛的「國民孫女」。陳明珠名字中的「明珠」之意,有著父母對於她寵愛珍視的情感,當她從事主持人工作之後,便不再只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我是很多阿公阿婆的掌上明珠,更是客家的明珠。」在她主持的「客家妹來打卡」廣播節目中,每到節目尾聲,她都會以輕快的語氣向聽眾道別:「我是大家的明珠,我們明天見。」

我來自台灣,我是客家人

對於從小就在母語環境成長的陳明珠來說,自己客家人身分,以及會講一口流利的客語,從來都不是一件需要懷疑或者隱藏的事情。因此當後來發現越來越少年輕人會講客語,甚至過去語言政策造成現代社會大眾對於「說客語」存在著老舊、俗氣、傳統等負面觀感時,她既有困惑,也有不贊同。「不論講何種語言,都不應該被視為俗氣的事,會形成這種觀感,是在於本身的心態,與語言本質無關。」她認真地說道。


越在地就越國際,陳明珠認為從小學習母語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她認為,母語的意義不僅是詞彙發音而已,更重要的是語言裡蘊含的生活知識、族群文化,以及世代之間的生命記憶。族群語言中常常會有獨特的黑話、俚語系統,且背後擁有深刻的系譜脈絡,「如果我不會講母語,只能用華語跟阿公阿婆溝通,轉譯的過程中會喪失很多細節,我就無法深入了解族群背後所承載的豐富知識。」

現代家庭大多為阿公阿婆學華語與孫子溝通,甚至有英語、華語不標準,會耽誤孩子學習成長的想法,「我覺得這個想法是完全不對的。」陳明珠嚴肅地表示。現代資訊取得便捷,大眾可以透過後天學習,以及各式多元管道了解世界潮流變化,但惟有從小在母語環境中成長,才能從語言邏輯中理解自己家鄉的文化脈絡。

「越在地就越國際,當我們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要講出自己文化獨特性時,首先必須要能講出我從何而來,根源為何。因此學母語理解自己的文化,是相當重要的事情,甚至比學英文還要具有競爭力與國際性,一點也不俗氣。」

陳明珠的姪子現在約五歲大,自小便在多語環境中成長,外公外婆跟他講客語、媽媽跟他說閩南語,他的華語也很流暢,擁有在不同語言頻道中自然切換的能力。她認為,台灣本來就是多語言族群國家,在多語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反而能練就更敏銳的語言能力。

「客家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因為工作的因素,陳明珠很常跟外國人、第一次認識的人介紹自己是誰,面對這個問題,她都會很自然地說出:「我來自台灣,我是客家人。」這是她從來不曾懷疑過的信念。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梁雯晶
  • 攝影/蔡傑曦、劉德媛
  • 圖片/陳明珠提供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吳哲夫
梁雯晶

梁雯晶

高雄人,學歷史,除了編輯之外,也做過企畫,曾任《VERSE》雜誌主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