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奇美博物館策展為什麼成功?帶你走入國際大展的幕後眉角
今年5月在台南奇美博物館開展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是英國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成立200年來第二次的世界巡展,並首度來台灣策展,光是新聞與購票階段就在台灣社會引發少有的藝術熱潮。國際借展經驗豐富的奇美博物館,此次迎來前所未有的策展規格,究竟與國際間的策展細節與眉角是什麼呢?
位於台南的奇美博物館,從1992年創立到2015年新館啟用至今,在常設展之外,持續為台灣觀眾關注著國際上的藝術巡迴展。
2020年,奇美博物館曾邀請在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以下簡稱V&A),將他們在世界巡迴的「蒂姆沃克:美妙事物」帶到台灣。隔年,正逢創立30周年的奇美博物館,再引進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以下簡稱NPG)的世界巡展「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在當時把這間肖像博物館從未帶出英國的展品帶入台灣觀眾的視野。
今年5月開展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以下簡稱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由奇美博物館和英國國家藝廊聯合主辦,述說著奇美博物館對西洋藝術的重視,也是英國國家藝廊創館200年來首次在台展出,在售票階段即備受矚目,開賣隨即搶購一空。
《VERSE》特別專訪此次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展覽統籌、奇美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長周春桂,分享奇美博物館強大的策展力,還有國際大展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國際大展初登台南
創館於1824年的英國國家藝廊為英國倫敦的首都美術館,館藏橫跨13世紀至20世紀初的繪畫作品,200年來都是世界知名的美術館之一。
在創館200周年之際,英國國家藝廊展開開館以來第二次的世界巡展,展出50位大師的真跡,包括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林布蘭、哥雅、透納、塞尚、莫內、雷諾瓦、高更、梵谷等,並以藝術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來分區,由文藝復興、巴洛克、壯遊(文化交流)、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等四大單元展區,引領觀眾穿越文藝復興至印象派,深入了解西洋繪畫史超過400年的概貌。展覽結束後,作品將回到倫敦,參與英國國家藝廊200周年的盛大慶典。
奇美博物館希望台灣觀眾也能觀賞到這場重磅的藝術盛事,經過重重難關克服,才促成這次的合作。
展覽幕後的浩大工程
然而,當合作連上線,挑戰才正式開始。由於每個博物館的展場規格都不盡相同,奇美博物館必須根據合作方制定的展覽邏輯來規劃展示空間,提供詳細的空間配置圖、展牆及燈光選用的示意等,將各種不確定因素降到最低。
周春桂回顧疫情期間,奇美博物館和國際展館的合作,受限於雙方布展人員無法現場協作,僅能透過攝錄影或是視訊策展。V&A的蒂姆沃克展是由與蒂姆沃克長期合作的工作團隊費時三年策展,V&A因此希望奇美借展到台灣後,能原汁原味呈現這場展覽的設計理念和展示規格。而NPG的部分,雙方全程透過視訊策展,每件作品歷經開箱檢視到上架結束,前後都需花費約莫一個小時。每檔都有不同的挑戰,過程必須彈性地應對。
本次與英國國家藝廊的合作,光是安全性設施就有非常嚴謹的細節需要確認,展覽各環節的規劃數據都得經由英國國家藝廊仔細地考核,從觀展動線安排、館內音量分配控制、作品所處空間的溫濕度、保全控管、保險條件、甚至燈光到展示設備的材質,都由英國國家藝廊鉅細靡遺地條列在24頁的安全評估報告中,以此檢視奇美博物館的場館規格。為了符合英國國家藝廊的展示標準,部分展示設備還得從國外採購,通過重重關卡,才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標準。
行銷宣傳也必須符合英國國家藝廊的規格。負責本次行銷統籌的媒體公關鍾佳欣分享,像是文宣的設計和標語,社群上的文章、圖片如何使用都必須送審,當然還有後續的現場公共服務、動線安排等。周春桂曾詢問其他國內友館從事卸布展的人員,才明白這是史無前例的策展規格。
她用帕雷托法則(80/20法則)來形容籌備過程的嚴峻,「如果展覽成果佔據20%,要成就一檔展覽,得借助其餘的80%支撐才能呈現,包含行政協作能力、票務系統、行銷宣傳、設計、硬體、工程、安全系統等,且每個系統都會有相互連結的關係,要考量的面向實在太多了,必須保有彈性,每次的順利都很不容易。」
展覽必須是面向大眾的
將國際的文化資源帶到台灣,一直是奇美博物館努力的目標,也是創辦人許文龍的初衷——在台灣看見不同的西洋藝術,把世界帶進台灣。
奇美如何選擇舉辦什麼樣的展覽?周春桂分享,無論是館內的常設展或是國際借展,奇美博物館都是以歷史文化為核心,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為理念去規劃展覽,站在觀眾的角度思量:「這檔展覽能對台灣社會有什麼影響?」
這次的展覽目標,是想把一座微型的英國國家藝廊帶給亞洲的觀眾,但因為是巡迴展的關係,文案難免有點大同小異,而奇美博物館透過改寫,讓內容更平易近人,用說故事的方式為民眾建立觀賞藝術作品的概念,再引導至畫作的細節。眾多巧思的投入,讓即使是看過其他城市巡迴展的人,也有再次觀賞的理由。
正如周春桂組長所說,策展時必須運用一些方法,讓內容更貼近生活,「材料就是這些,你要如何烹調,得根據加的佐料、火候控制,去端出不同的菜餚。」展覽重要的不僅止於內容本身,還得透過不同層面去連結更多人——從設計、文字陳述、學習資源的開發,讓美的事物突破年齡與身份隔閡,讓所有人都能共同感受,甚至進一步達到教育意義。除此之外,奇美博物館每年年底都會舉辦聖誕周末活動,扣合特展主題,透過遊樂型的內容,降低接觸藝術的門檻,讓民眾自然而然走進博物館。
台南的文化復興從奇美開始
周春桂組長也私心推薦幾幅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中不可錯過的作品。首先是對藝術史與西洋繪畫影響深遠的拉斐爾,他筆下的《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加瓦聖母)同樣是為了祈禱所用,但構圖、人物的姿勢與表情既神性又人性,寄予更豐厚的情感;來自「光影大師」林布蘭的《自畫像》,則細膩地運用色彩描繪自身的樣貌;義大利巴洛克畫家卡拉瓦喬的《被蜥蜴咬傷的男孩》,既有人物肖像,也有靜物的觀察,光影運用技術亦相當高超。她更叮嚀前來觀展的大家別錯過梅西那的代表作《書房中的聖傑洛姆》,不僅是珍貴的木版畫,也是這次展件中歷史最久遠的。
奇美博物館用藝術策展滋養每位觀者的生活,對於台南、甚至台灣的藝術文化,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正是創辦人許文龍的願望:「台灣的文化復興,從台南開始;台南的文化復興,從奇美開始。」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