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池上秋收」15年,雲門舞集池上限定《天光・霞》& 林懷民親自指導孩童跳《薪傳》

「池上秋收」15年,雲門舞集池上限定《天光・霞》& 林懷民親自指導孩童跳《薪傳》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迎來15周年,也適逢雲門舞集50歲生日,舞團特地重返池上,藝術總監鄭宗龍特別呈獻池上專屬版的《天光・霞》,更邀請由林懷民老師親自指導的池上孩童們復刻《薪傳》〈耕種與豐收〉。

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於「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中呈獻一期一會限定版的《天光・霞》。(攝影/劉振祥)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迎來15周年,也適逢雲門舞集50歲生日,舞團特地重返池上,藝術總監鄭宗龍特別呈獻池上專屬版《天光・霞》,更邀請由林懷民老師親自指導的池上孩童們復刻《薪傳》的〈耕種與豐收〉。

這幾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帶著舞團前往世界各地表演,他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們在稻田裡表演的那個美麗舞台到底在哪裡?」

那是雲門舞集在「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演出,以被山巒白雲所包圍的台東池上鄉廣闊稻田為背景,舞者高難度的肢體運動與伸展線條,交織著秋色風光。每當被問起這個問題時,鄭宗龍都會不厭其煩地將創辦人林懷民當年如何受到池上稻田景色啟發創作《稻禾》、舞團與池上鄉親之間的淵源與合作⋯⋯等種種故事重新述說一遍。

在視野無極限的大自然中,舞者們的肢體伸展與感受將會更加自由奔放。(攝影/劉振祥)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可謂是近代台灣地方創生與在地藝術節的表率與先驅,該藝術節由池上鄉在地居民所組成的「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打造,2009年首邀鋼琴家陳冠宇在絕美的金黃稻浪中展現高超琴藝,該畫面登上美國《時代雜誌》(Time)官網「當週最美照片」(The Best of Photo),引起全球熱烈討論。

爾後,這個活動便以「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為名,讓各種藝術活動在這片絕美稻田中發生,在每年10月底稻穗秋收之時,邀請全世界的朋友來到池上這座可愛的小鎮,感受絕美自然的擁抱與人文藝術的心靈衝擊。

藝術節邀請過葉樹涵銅管五重奏、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優人神鼓等享譽國際的台灣藝術表演團體,亦邀請aMEI(張惠妹)、A-Lin、伍佰 & China Blue等流行音樂的頂標人物到場演出,當然,與其關係密切的雲門舞集不僅是歷年常見的重要演出嘉賓,如今藝術節所坐擁的2500席、比照國家級劇院的舞台與座位,也是藝術節第五年時受到林懷民的建議與啟發而打造。

15年過去,如今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不僅是台灣民間獨立辦理、歷史最悠久的藝術節慶,也是讓世界看見台灣之美的在地驕傲。今年是雲門舞集50歲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池上鄉親再度邀請雲門重返小鎮,帶來一期一會、獨家限定的精彩舞作。

今年藝術節由雲門舞集(圖左)與池上鄉的國小孩童們(圖右)擔任演出。(攝影/劉振祥)

在大自然中感受身體的流動

如同2021年鄭宗龍帶領雲門舞者在池上重新詮釋的《十三聲》,這位雲門現任掌門認為,走出劇場的舞作理應更加地自由奔放,在無邊界的視野裡感受肢體極限、探索舞蹈的意義。

本次演出的池上專屬版《天光・霞》源自於鄭宗龍去年完成的《霞》,這支作品誕生於COVID-19疫情最險峻之時,在三級警戒下,他透過視訊與舞者們討論、排練,在摸不著的雲端裡討論只在現場發生的藝術行為,等到眾人回到久違的排練場時,舞者們獲得解脫的姿態,與視訊裡各自獨處的幽暗房間形成對比,令鄭宗龍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

《霞》象徵一種在苦悶中極力擺脫黑暗束縛的人性光輝,配樂由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所改編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Cello Suite No.1 Prelude)為基礎,鄭宗龍說,清水靖晃在錄音時,特別將場域移師至大教堂、廢墟、礦坑洞穴裡,並改用四把不同音高的薩克斯風演奏,讓音場與音符質地更加遼闊、充滿迴響。如今,能夠在池上稻田裡播放此曲,他也覺得似乎更切題音樂家錄音時的想法。

原本想在今年安排重現《毛月亮》的鄭宗龍幾經思索,想想,還是《霞》的意境與意涵更貼近大自然,尤其在象徵豐收、欣欣向榮的稻穗絕景裡,人類的渺小與天地的浩瀚對比顯著,他希望透過作品傳遞的初衷將會更為強烈。

在池上稻田中完成的《天光・霞》,是舞者與自然風光共同演繹、合作的成果。(攝影/劉振祥)

在《天光・霞》裡,人類的舞作幻化成自然的景色,而自然萬物也成為舞作的一部分。(攝影/劉振祥)

他將原版《霞》刪減,調整段落,從劇場移到池上稻田,在這處全球獨一無二的縱谷田間舞台上跳舞的確唯美,但在戶外自然環境下的演出著實考驗舞者。

在藝術節為期三天的演出中,首日鄉親場天氣遭遇秋老虎、次日正式場又迎來強烈東北季風,每每都考驗著舞者們的身體和意志力——酷熱的高溫直接讓舞台升溫,影響舞者足部動作,更有甚者直接燙破腳底,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完成首日演出;而次日的狂風不由分說,對於細微動作講究的舞者們又是另一項挑戰。

鄭宗龍與舞者們認為,在自然中跳舞所感受到的心情,似乎也能比擬農民在田中工作時的感受,我們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也要以汗水與辛勞回報天地。

在《天光・霞》裡,人類的舞動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而自然萬物也成為舞作的一部分,吹拂的風、偶爾撒下的日光、此起彼落的鳥鳴,都在頃刻之間成為作品元素,我們總能藉由自然發掘藝術本質,也經常在藝術作品裡試圖回歸自然,然而池上限定的《霞・天光》則將兩者思考合而為一。

讓孩子們為池上感到驕傲,就是藝術最重要的事

除了雲門舞集獻上的限定版舞作,本屆更邀請池上的孩童們上台演出,集結池上國中、關山國中、萬安國小、福原國小與大坡國小的16位學生,精彩復刻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昔日經典作品《薪傳》中的〈耕種與豐收〉章節。

這齣描繪農友辛苦耕作的場景是《薪傳》裡動作難度極高的一段舞蹈,孩子們由林懷民協同與雲門舞者許嘉卿、蘇依屏親身教授與指導,僅經過十次的練習,這群孩童就在藝術節上完成令人振奮的精彩舞作,動作精準有力,待演出完成之時,現場觀眾的掌聲歡呼久久不止。

由池上孩子所組成的限定舞團重新演繹林懷民《薪傳》中的〈耕作與豐收〉。(攝影/劉振祥)

池上孩童由林懷民與雲門舞者許嘉卿、蘇依屏親自指導,僅用上十次排練場合就完成《薪傳》〈耕作與豐收〉的高難度舞蹈動作。(攝影/劉振祥)

「池上的孩子,已經把藝術節視為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了。」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梁正賢如此表示,這正是藝術節希望帶給池上孩子們的正能量與啟蒙,這場由民間自主辦理的大型活動已持之以恆15年,每年都受到在地鄉親的強力認同與支持,對此,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也保證,要讓藝術節比照日本百年祭典,年年發生。

每年動員的300名在地志工,都將藝術節視為是年度大事,他們眼神有光,熱情地歡迎所有參與藝術節的到訪來客。除了舞台上的精湛演出,現場與這些志工們的互動交流,亦讓人更感受到池上的美好。

雲門舞集舞者上台為池上孩子的精湛演出喝采。(攝影/劉振祥)

去(2022)年,攝影師林柏樑在池上駐村,也前往藝術節中擔任攝影,他在演出結束撤場前,在舞台上為志工孩子們拍攝幾張照片,這位攝影名家從孩子們身上看見人類最原始且珍貴的純真,他說,這些池上小朋友是真心為家鄉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認同且驕傲,他為孩子們拍下照片,希望幫助他們記住這份自信。

無論這些孩子接下來的人生會往哪裡去,這股原生故鄉的根源能量與記憶情懷,將會陪伴著他們繼續長大,成為人生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持與力量。

2022年,攝影師林柏樑在藝術節結束時,在撤場前於舞台上所拍攝的志工孩子們,照片名為《池上孩子》,首次公布於「V-10視覺藝術群:五友@池上攝影展」。(攝影/林柏樑)

雲門舞集舞者《天光・霞》謝幕。(攝影/劉振祥)

我們總希望人文主義真的能夠帶來改變,這件事在池上實踐得徹底,這裡不只有最好吃的米,也能讓人類重新省思世間最偉大的藝術——自然。然而這座小鎮之所以如此可愛、令人嚮往的原因,由來自池上人對自然與生命的崇敬。

同場加映:「池上.薪傳」特展,回望池上人的百年記憶

今年也適逢「池上穀倉藝術館」成立五週年,這座展館同樣由「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與「台灣好基金會」共同規畫,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進來體驗藝術的和諧場域。此次展覽盼以回望池上百年發展歷程,基金會特展走訪逾五十位池上鄉親,梳理地方脈絡和家族故事,現場更有許多鄉親們珍藏已久的數百張老照片,每張照片都是深藏已久的珍貴記憶,宛如一部小型台灣移民史。

創作歌手暨音樂藝術家王榆鈞為特展創作《水也四部曲》,以水流之聲作為採集線索,藝術家搜集了不同時段的池上日常聲音,包含風聲、大坡池的蟲鳴鳥叫、涓涓流水,並加入隱隱隱約約的太鼓聲,在一處陽光得以灑落的小房間裡,放置一個裝滿稻穀的米斗,以作品邀請眾人入觸摸稻米、聆聽池上。
展期:2023.10.07(六)~2024.03.03(日)
地址:池上穀倉藝術館(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時間:周三至周日10:30~17:30
電話:089-862-089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攝影/劉振祥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文字/郭璈 圖片/台灣好基金會 提供 編輯/郭璈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郭璈

郭璈

在《VERSE》上班、寫作和當編輯;在搖滾樂團裡彈吉他、寫歌和唱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