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CUYSINE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沉浸式體驗愛與痛的墨西哥傳説

CUYSINE藝術家餐桌「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沉浸式體驗愛與痛的墨西哥傳説

CUYSINE藝術家餐桌以「吃一頓飯讀一個故事」為題,創造最生活的藝術體驗方式,繼2022年推出的畢卡索藝術家餐桌後,帶來第三號作品「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透過對芙烈達(Frida Kahlo)故居的細致還原,以及多位當代藝術家的共創,將她悲壯的藝術世界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繼2022年「畢卡索餐桌」、2023年與13Hill聯手演繹「詩詠盛世 貴妃宴」,再到轉化知名作家瑪格麗特.莒哈絲生命與創作歷程的「莒哈絲.三部曲」,CUYSINE藝術家餐桌於今年堆出第三號作品「芙烈達.卡蘿藝術亡靈節之夜」。透過對芙烈達故居的細致還原,以及多位當代藝術家的共創,將芙烈達.卡蘿充滿激情和痛苦的藝術世界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八位藝術家,六道以不同時期畫作為主題的設計菜色,以及熱鬧繽紛的亡靈節慶,在這場以美食、音樂、文化為媒介的藝術策展,邀請觀眾沉浸式地走入她悲壯的一生。

為什麽是芙烈達?

以獨特的自畫像和充滿生命力的作品,成為藝術史傳奇的芙烈達.卡蘿,其繪畫反映個人經歷,也表達了對社會、政治和性別議題的深刻思考。可口創造選擇芙烈達作為主題,不僅是相中她的藝術成就,更是因為芙烈達所具備的勇氣、韌性和對生命的熱愛。

進入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象徵芙烈達‧卡蘿的家「藍屋」(La Casa Azul)的全藍牆面,牆面上寫著卡蘿曾說過的「如果我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沒有雙腿又如何」,為全場活動體驗定下基調,也帶出賓客即將進入的卡蘿世界,體驗活動主題「Through the cracks :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

展場入口以藍色牆面呈現,呼應卡蘿在墨西哥的藍屋。賓客彷彿真的走進卡蘿的家。展場入口以藍色牆面呈現,呼應卡蘿在墨西哥的藍屋。賓客彷彿真的走進卡蘿的家。

正式步入「芙烈達的房間」,彷彿走進藝術家的真實生活。以芙烈達‧卡蘿的故居為藍本,策展團隊精細復原了她的房間與畫室,並以床作為中心,向外輻散出各種承載故事的物品。現場陳列隨處可見的拼貼鏡子,反映出芙烈達‧卡蘿的破碎,也呼應了卡蘿以自畫像來抒發內心痛楚、自我挖掘的過程。現場陳設多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藝術創作與卡蘿進行一場跨時空的對話交流。 

集結八位當代藝術家,一同闡述卡蘿的一生

陶藝家王怡方參考日本攝影師石内都親赴墨西哥,拍攝芙烈達‧卡蘿遺物的攝影集《フリーダ愛と痛み》,以個人身形為基底,製作醫療胸衣、義肢外觀的石膏模型,並結合其他材料製成複合媒材雕塑,展開與芙烈達‧卡蘿關於身體經驗的對話,仿效她將病痛與堅韌具象化的手法,令人感受到藝術家身體的疼痛與靈魂的吶喊。標本藝術家梁晏齊以鳥類標本作品將生命的脆弱與永恒作了對比,進行死亡與保存的辯證。

可口創造邀請了八位當代藝術家,透過創作闡述卡蘿的一生,賓客進入Frida的房間就宛如翻閱一本具象畫的卡蘿日記本。可口創造邀請了八位當代藝術家,透過創作闡述卡蘿的一生,賓客進入Frida的房間就宛如翻閱一本具象畫的卡蘿日記本。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則以自畫像《00》,講述生活中的跌撞與再起,如同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挑戰與重生。陶藝家Yuyao對陶土近乎天真與執著的實踐精神,默契似地創作出與芙烈達‧卡蘿臥房擺設極其相似的溫潤陶器作品;刺青師韓哲睿除了展示藝術畫作,現場提供刺青服務,以「痛覺」回應芙烈達‧卡蘿對身體的感知,同時也取刺青的紀念性質。藝術家詹賀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將卡蘿的內心世界外化,呈現出一種夢幻莫測,宛如水蒸氣的氛圍。

走進床邊會發現傳來呢喃聲響,此為藝術家王榆鈞的聲音裝置作品,內容擷取自芙烈達‧卡蘿的日記,請專人以西班牙文朗誦,並加入參展藝術家的訪談,為整個空間增添了聲音的維度,讓觀眾仿佛置身於芙烈達‧卡蘿的回憶抑或者夢境之中。

現場放置卡蘿日記提供現場民眾翻閱。現場放置卡蘿日記提供現場民眾翻閱。

參觀「芙烈達的房間」,就像閱讀一本充滿情感的日記,即便完整的人生已然無望,照見內心的隻字片語依舊炙烈激越。

藝術家餐桌:「缺憾之美:裂縫中的自由」

現場由裝扮成芙烈達‧卡蘿的說書人李少榆,帶領賓客穿過象征繃帶,仿佛一幅流動畫卷的布幕,帶領我們接著深入芙烈達‧卡蘿的內心世界。藝術家陳艾琳的花藝作品,以鮮花、艷色、繁複的造型,為芙烈達.卡蘿餐桌增添專屬墨西哥的勃勃生機。李濟章的花藝裝置作品,則通過破碎的陶片與花朵的結合,完美地詮釋了芙烈達‧卡蘿生命中的傷痛與無可遏止的生機。

來到餐桌,可以見到的是布置、餐具選擇,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與芙烈達的藝術世界和墨西哥文化遙相呼應。 菜單畫作以幻燈片形式呈現,呼應卡蘿一生與病痛相處,多次進出醫院所拍攝的X光片。邀請賓客一起拆解幻燈片畫作菜單,進入卡蘿的內心世界。食物設計師袁采楓以六幅卡蘿畫作為靈感,創作了六道別具特色的菜肴。每一道菜都與一幅畫作相對應,將視覺與味覺體驗完美融合。從前菜的墨西哥辣椒湯,到主菜的牛小排,再到甜點的水果拼盤,每一口都訴說著芙烈達‧卡蘿的故事。

《兩個芙烈達》(The Two Fridas, 1939) 展現了內心的矛盾與掙扎,同時也象徵德國與墨西哥混血的身份。 CUYSINE以傳統的墨西哥塔可餅,作為視覺直觀上的菜色。《兩個芙烈達》(The Two Fridas, 1939) 展現了內心的矛盾與掙扎,同時也象徵德國與墨西哥混血的身份。 CUYSINE以傳統的墨西哥塔可餅,作為視覺直觀上的菜色。

CUYSINE第四道料理《迪艾哥與芙烈達》(Diego and frida, 1944) 以巧克力mole與番茄mole搭配牛的雙部位料理呼應畫作中愛情結合的意象。CUYSINE第四道料理《迪艾哥與芙烈達》(Diego and frida, 1944) 以巧克力mole與番茄mole搭配牛的雙部位料理呼應畫作中愛情結合的意象。

如《水的賜予》以墨西哥辣椒湯的辛辣,表達了芙烈達‧卡蘿內心深處的壓抑與熱情。《兩個芙烈達》則以多口味的玉米餅,象征了藝術家混血的身份。在品嘗美食的同時,賓客們也能感受到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提示著藝術可以超越畫布,通過味覺、嗅覺等多種感官方式,進行更深層次交流,令每一口都是味蕾的激盪與靈感的驚喜,都成為對藝術家的一次致敬。

在飲盡一杯以西瓜和洛神花共同調製的「VIVA LA VIDA」雞尾酒,感受恰如人生況味的酸甜交織口感後,賓客們接著移步至戶外空間,為下一場亡靈節派對拉開序幕,餐會場地則轉身為墨西哥酒吧,結合最具實驗精神與創新精神的unDer lab,藉三款Don JulioTequila調酒點綴狂熱。

芙烈達·卡蘿生前的最後一幅畫作《生命萬歲,西瓜》(Viva la Vida, Watermelons ) 作為餐桌結尾,表達對生命的讚頌。芙烈達·卡蘿生前的最後一幅畫作《生命萬歲,西瓜》(Viva la Vida, Watermelons ) 作為餐桌結尾,表達對生命的讚頌。

從身體到靈魂的藝術饗宴

精心打扮的賓客化身為色彩斑斕的亡靈,或扮演芙烈達,或化身成骷髏舞者,自然融入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節日,在DJ播送的熱情的拉丁音樂中盡情狂歡。現場的特效化妝師則為後到的來賓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妝容,讓任何人身在這個充滿墨西哥風情的世界中都不顯突兀,懸掛在空中的傳統紙雕、被萬壽菊和點點燭光包圍的巨大骷髏道具,以及琳琅滿目的墨西哥小食,觥籌交錯的可樂娜啤酒,整場派對彷彿來到現世與冥間的恍惚交界。

在墨西哥文化中,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而是另一個旅程的開始。 可口創造主理人Vicky和我們提到,「將藝術家芙烈達與亡靈節主題結合的發想,是想藉亡靈節文化獨有的生死觀,從芙烈達的生命故事引伸出積極樂觀的一面,如同動畫片《可可夜總會》的啟示「只要不遺忘,就不曾離去」,藉此鼓舞人們樂觀看待生離死別及失去,為當下的每一刻喝采,致敬自由靈魂。」

左為亡靈節派對現場,右為後方為藝術家詹賀為本次活動所繪製的主視覺畫作。左為亡靈節派對現場,右為後方為藝術家詹賀為本次活動所繪製的主視覺畫作。

亡靈節的精髓在於銘記,阿茲特克人認為,人的死亡分三個階段,第一次發生在身體機能停止,第二次則是遺體歸於塵土,而靈魂的終結則發生在逝者被遺忘的時刻;本次活動的三次空間轉換,正呼應著這三個階段,從肉身的拘束到精神的自由,再到一場熱鬧的派對,象徵著生命的不斷轉化,每一段旅程,皆是可圈可點。

派對的高潮是由精靈幻舞舞團帶來的兩段佛朗明哥舞表演。 首段以大紅色經營出西班牙鬥牛讓人血脈崩張的熱情氣息,演繹芙烈達生命中的愛;次段舞者則化身為兩名芙烈達共舞,將整場派對扣連回畫作《兩個芙烈達》;緊接著,賓客們共同敲碎皮納塔(Piñata),皮納塔雖非亡靈節專屬節慶物品,出現在此卻別具深意。手工藝品從無到有,從有歸無,看似破碎,從中散落的糖果卻留下一地喜悅,恰如所有參與芙烈達餐桌的賓客都會同意,為這美好的一夜畫下的並非句號,而是驚嘆號。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編輯/Eugenia Yang 圖片/可口創造 提供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編輯/Eugenia Yang
  • 圖片/可口創造 提供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