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竹木造咖:雜貨行變身文創靈感百寶箱

VERSE╳台北市產發局「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

竹木造咖:雜貨行變身文創靈感百寶箱

位於迪化街的大華行是販售竹製、木製生活用品為主的雜貨行,有別於其他傳統店鋪雜亂擁擠,大華行明亮寬闊,整齊排列各式各色竹木製品,色彩繽紛、大小型式齊全的茄芷袋也引人矚目,讓不少日本觀光客都專程前來,購買他們心中最有台灣味的日用品。

大華行竹木造咖的第四代經營者王泰欽。

位於迪化街的「大華行 竹木造咖」是販售竹製、木製生活用品為主的雜貨行,有別於其他傳統店鋪雜亂擁擠,大華行明亮寬闊,整齊排列各式各色竹木製品,色彩繽紛、大小型式齊全的茄芷袋也引人矚目,讓不少日本觀光客都專程前來,購買他們心中最有台灣味的日用品。

走在迪化街北段連排的閩南式街屋,這裡是金紙店、米店、竹器店與農具店等老行業集散地,其中一處低矮的長屋,木製招牌上清楚寫著「大華行」三個字,即使樓高比周遭低矮卻依舊醒目。

店門口高掛著兩個霞海城隍廟的大紅燈籠,原來這裡的店主還是城隍廟的副爐主。大華行第四代經營者王泰欽,從小生長在迪化街,也是家族落腳大稻埕的第七代。對王泰欽而言,大稻埕有著他對家族的情感羈絆,也是安身立命的根基。迪化街是他童年的遊樂場,記憶中的商圈市井交易熱絡、城隍廟香火鼎盛,歷歷都是他重要的人生軌跡。

從包材、米粉、到生活雜貨,什麼都賣過

他回憶:「我們家族最早從事航運,從中國載貨到大稻埕碼頭,之後因為淡水河淤積,才上岸開店從事買賣,這間店就是當時的倉庫跟船員休息室。」擁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的大華行,百年來歷經幾次更名,商品型態也經過幾番調整。

起初販售藺草繩作為包裝材料,再來代理新竹冬粉、米粉作為當時主要祭祀品,而後逐漸轉型成批發廚房與生活用品為主的雜貨行。王泰欽打趣著說:「還記得那時候,我父親在當新竹知名的佛祖牌米粉總經銷,包裝上還印有我們店名,又因為我們姓王,所以街坊都稱我爸叫米粉王。」

撐起好幾世代的店面,曾一度成為後代子女眼中凋零的產業,「雜貨行的生意工時長又辛勞,當時我和其他兄弟姊妹都不願接手,長大後各自創業。」原本長年從事電腦業的王泰欽,因父親中風而回家照顧,身為長子的他不忍家族事業就此斷廢,只好一肩挑起店鋪生意,和家人回到老家開啟第二事業。

「五十年前台灣的南北貨批發以迪化街為主,生意做得很風光。十年前迪化街開始進行重建,因為重建時間漫長,有好幾年的光景,整條迪化街都因為四處是工地而黑撲撲的,客人根本不想走進來。」他看著眼前的蒸籠與炊飯桶,喚起他曾經的惆悵。

到中年才開始接手學習經營店面,王泰欽明白自己面對的是現代化製品取代原產品,老客源逐漸流失的窘境,他勢必得幫老店找到新出路,「我其實選項也不多,是要繼續賣冬粉、米粉?還是找到有價值的主力商品?後來我從竹製品、木製品著手,透過增加品項與系列商品,將產線從商用延伸到家用。」以蒸籠為例,蒸籠在他父親時代主要賣給餐廳,他則向工廠訂製大、中、小不同尺寸,增加商品的競爭力,小而迷你的蒸籠精巧可愛,順勢成為伴手禮品新商機。

擴大商品線後,為了加快老店重生,2016年王泰欽參加「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從品牌定位到空間改造,為老店徹底改頭換面。

創造老物件的新價值,掀起台潮文化

「台北造起來」的顧問團隊在瞭解大華行的客層與實際使用反饋後,從「阿嬤廚房任意變」的新定位出發;考量原本「大華行」商號無法註冊商標、不利行銷推廣,而賦予新的名稱「竹木造咖」。「竹木」不但代表產品特色,也諧音「祖母」;「造咖」則趣味轉譯台語的「灶腳」,並結合時下正起的職人風潮,透過現代眼光詮釋傳統生活道具。

品牌有了新定位與新故事,空間也要跟著改造,才能串起完整氛圍。

王泰欽回憶,當時因預算有限,他和顧問團隊都積極苦思,如何用現有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最後決定將店頭招牌重製設計,並調整店內商品的陳列邏輯。他們在大門入口擺上一座灶腳呼應品牌意象,同時撤掉店面中間的貨架,改以中島長桌陳列商品,讓參觀動線更順暢,提供顧客兼具舒適與挖寶樂趣的空間。

他指著店裡的天花板介紹,原本天花板也要重新裝潢,但顧問團隊配合的設計師很厲害,利用原本燉煮食物防黏鍋襯墊「竹墊」釘在上面,不僅遮蔽醜醜的舊裝潢,也讓店面更有古樸氣質。

如今店面雖販售琳瑯滿目的商品,卻毫無雜亂之感,其中最受歡迎的商品茄芷袋,來自王泰欽一時的創意發想。他讓老一輩買菜用的尼龍茄芷袋變身為復古潮袋,不僅有藍綠紅條紋經典款,還有紅黑、黃橘、藍白等各色款式,尺寸一應俱全,還延伸出茄芷袋筆袋、手機袋、零錢包和背包等商品,深受日本觀光客和時下年輕人喜愛。「其實也是因緣巧合,這個充滿台灣味的產品在日本雜誌報導後流行起來,現在連機場都有賣。我們這裡以批發價販售便宜、好看、實用又深具台灣特色的小物,很多觀光客經常來店裡大採購當伴手禮。」

傳統物件再度翻紅,老店成為迪化街觀光地景

王泰欽不僅讓茄芷袋一砲而紅,也間接讓在地傳統塑膠工廠有了一線生機。他認為,老物雖然老、卻依舊好用,只要給予新創意就能有新用途,讓傳統產業有機會翻轉。「參加店家再造計畫後,激盪我有更多新想法,延伸出許多新商品。老店經過行銷整合與媒體報導後,來客絡繹不絕,也有許多導覽老師會到我這裡參觀,解說古早台灣生活智慧,讓大家深入瞭解在地文化。」

身為大稻埕子弟,也是霞海城隍廟的副爐主,王泰欽每年都會結合城隍爺生日,提供免費的小禮物,一方面回饋鄉里,一方面也為商圈宣傳。目前他逐漸將店交棒給女兒經營,希望年輕一代能讓這間百年起家厝,不僅是迪化街的觀光地景,未來也持續開拓傳統產業的復甦之路。

竹木造咖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61號

台北造起來

由台北市產發局商業處所推動的「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期望由店家(點)到街區(線)逐步促進產業(面)發展,建立產業標竿,帶動產業自我提升與發展。自2015年起至2022年共輔導148間店家,經過輔導的店家營業額及來客數平均增加1至2成以上。

文字/游姿穎 攝影/林家賢 編輯/Annie 核稿/郭璈
文字/游姿穎 攝影/林家賢 編輯/Annie 核稿/郭璈
文字/游姿穎 攝影/林家賢 編輯/Annie 核稿/郭璈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游姿穎
  • 攝影/林家賢
  • 編輯/Annie
  • 核稿/郭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