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瀕危高山植物敲響環境警鐘:看見台灣的高山之舟

瀕危高山植物敲響環境警鐘:看見台灣的高山之舟

鮮少有人知道,台灣這座小島的雲海之上還漂浮著植物多樣性之舟,面積雖然十分狹小,卻是兩百餘種台灣高山植物唯一的家園。

台灣擁有豐富的高山資源,保育高山植物即是保存台灣自然歷史的片段。

在全球植物保育的藍圖裡,台灣島是一艘滿載四千餘種植物的多樣性方舟。但在人類的發展藍圖裡,台灣島也可以被視為一艘舟,一艘讓2300萬人得以立足與生存的生命之舟。

一個世紀以前,台灣島的人口不到如今的四分之一,人類與島嶼自然之間的關係也比如今和諧。隨後島上短期激增的千萬人口,不僅打破人與眾生之間的平衡,也讓其他生物生存因為人類的拓殖受到壓迫,尤其是無法自主移動的原生植物。

如今,近四分之一的台灣原生植物種類面臨滅絕的風險,卻似乎只有植物學者知道這場危機。為此,他們展開名為「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行動,希望能為台灣這艘島舟繪製一張人口發展與植物多樣性兼顧的新藍圖。

不過,鮮少有人知道,台灣這座小島的雲海之上其實還漂浮著另一艘植物多樣性之舟,它的主體是聳立於島嶼中央的高山地帶,面積雖然十分狹小(大約只占全島百分之三),卻是兩百餘種台灣高山植物唯一的家園

在山岳之巔,退無可退的高山植物

台灣的高山之舟大小,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與高山植物的生存息息相關,因為如果舟的面積太小,能夠容納的高山植物族群也就少,對於物種的存續並不有利。有趣的是,歷史上台灣高山之舟的大小其實並不固定。它的範圍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而改變。譬如,在2萬6000年前全球冰河期發展的巔峰時期(最大冰盛期),高山之舟在全球降溫影響下,曾經大面積的擴張。

但如今則又因冰河期的結束而縮小到只有在海拔3000公尺之上的山區。雖然因位處高寒地帶,高山植物並未與2300萬台灣人直接爭地搶資源,但它們的存續依然深受全體人類發展的影響。近半世紀來因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暖化,正使得高山植物的生育地一步步往天際消失。植物學者憂心,在當前看不見盡頭的暖化趨勢裡,原本範圍就小的台灣高山之舟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覆滅於高溫之中。

在極端氣候的衝擊之下,高山之舟極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走向覆滅。

然而關注高山植物究竟對我們有何意義?著名的高山生態學者科爾納(Christian Körner)曾說:「高山是唯一在全球真正廣泛分布的生態系」。這句話精簡地道出高山植物的獨特性,它們的分布只受山脈分布的影響,意即哪裡有高山哪裡就有高山植物。

也因此,高山植物就像是環遊世界的旅者,而台灣的高山正是它們旅程中的一處驛站。它們之中,有些對於台灣島的地理與地質特別敏感,在尚未前往下一站前發生顯著的遺傳分化,最終在台灣島上演化成新的物種。在植物學者眼裡,這些台灣特有的高山植物是台灣人珍貴的自然資產,它們的演化過程是幫助我們瞭解台灣高山百萬年來地景變遷的重要線索。

保育高山植物即是保存台灣自然歷史的片段。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高山植物的保育的理由似乎頗為浪漫,然而在現實世界裡,植物學者深知保育工作的執行永遠只有務實的考量。對生活在高山島舟最高處的物種來說 ,比如主要生長在南湖大山圈谷的南湖柳葉菜,面對暖化,它們並不像其他海拔分布較低的高山物種,可以往更高海拔(更冷的環境)退卻。它們因為已身處山岳之巔,再也無處可退,只能等待著滅絕。更加不幸的是,其實至今沒有人知道要如何拯救南湖柳葉菜

當我們親近脆弱而美麗的高山之舟

因為在台灣,高山植物的研究少之又少,尤其是南湖柳葉菜這類高山之巔才有的高山植物,我們對其生長史、繁殖偏好都所知甚稀。若想增加高山植物的研究,得仰賴政府的重視,但是多數台灣人並不熟悉高山植物,也不理解它們面對的困境。少了民眾的關注,公家機關要挹注資源到此議題上的機率也不高,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民眾對於高山植物的關注,顯然成為啟動高山植物保育必要的先行工作。

箭竹大草原不僅極具台灣特色,也為全球少見。

近年來隨著登山活動在台灣大為盛行,越來越多登山者發現到高山植物的美麗。網路上不僅開始出現討論高山植物的專屬社群,人們也開始主動利用國家公園出版的高山植物圖鑑和植物科普書認識高山植物。在高山植物保育曙光乍現的此刻,卻還有一點令人比較遺憾,那就是台灣至今仍然沒有一座高山植物園。

在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大船上,植物園是關鍵的保育與教育場所,可惜台灣多數的植物園都位於平地,栽植的對象也並非高山植物。興建種子庫雖也是一種保育方案,卻終究無法如同植物園一般,在保育的同時為民眾創造與植物直接交流的機會。

雖然台灣短期內未見有高山植物園的規劃,但所幸城市的近郊仍有些高山地區彷彿天然的植物園可以拜訪,比如說冬季賞雪聖地的合歡山。這片山域不僅公路可通,通過山區完善的步道系統也能輕易找到許多具代表性的台灣高山植物。

像是起源於泛喜馬拉雅山的樹型杜鵑,來自日本列島的冷杉,以及極具台灣特色、全球少見的箭竹大草原。更重要的是,藉由從平地逐步親近高山的過程,一般人才有機會感受高山獨特的低溫環境以及植被分布的侷限,進而理解高山之舟在全球暖化的威脅下有多脆弱。

台灣高山夏季盛開的花海。

也許有人會想,就算兩百多種高山植物從台灣島上消失,一般人的日常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那麼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高山植物的存在就像一個預警。如果在我們有生之年,與台灣島共存萬年的高山植物都因為全球暖化而消失,那時我們生活的台灣島,可能已是一個夏天極端炙熱、缺水且冬天不再來臨的所在。對於那樣的未來,捫心自問,我們真的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延伸閱讀|


回到專題:這座島嶼是座植物博物館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游旨价
  • 攝影/游旨价
  • 編輯/吳哲夫
  • 核稿/梁雯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