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創作歌手黃宇寒:我在交錯的語言之間尋找流行

花啦嗶啵:客家新文化

創作歌手黃宇寒:我在交錯的語言之間尋找流行

身為客家與印尼華僑「混血」,黃宇寒能唱的不只是客語,還常以音樂包羅英語、印尼語等多種語言,在多聲道之間轉換,不僅是她創作上的祕密武器,更是平凡不過的家庭日常。

距離首張作品發行至今不到五年,黃宇寒已接連交出三張不同風格的全創作專輯,從吉他民謠、流行搖滾到電子音樂,穩定且出色的創作,讓她屢獲金曲入圍肯定。身為客家與印尼華僑「混血」,黃宇寒能唱的不只是客語,還常以音樂包羅英語、印尼語等多種語言,在多聲道之間轉換,不僅是她創作上的秘密武器,更是平凡不過的家庭日常。

幼稚園的體操隊演出,是黃宇寒的登台初體驗,跳過鞍馬的瞬間,她意識到自己好喜歡表演,不論是什麼形式的舞台。

在拿起吉他之前,黃宇寒曾學過十年芭蕾,也透過鋼琴訓練聽力、掌握節奏。曾經夢想的舞者之路卻因腰傷不得不中斷,「不能跳舞了,我就想學一個可以伴唱、隨時帶著走的樂器。」高中開始,她加入吉他社,練習彈唱、創作,希望以音樂回到舞台上。

大學期間,在同儕的激勵下,她積極參金旋獎、金韶獎等各大專院校舉辦的音樂比賽,起初以華語創作的歌曲卻都未得到迴響,「當時覺得很沮喪,直到某個深夜,我突然想起以前哼唱的客家歌,才寫下了我的第一首客語創作。」

「亻厓愛飛過 最遠个山頭/正做得看到日頭/亻厓愛行過 最大个路口/正做得直前走」——〈分自家〉

黃宇寒透過創作為自己打氣,用最熟悉的客語安撫挫折。〈分自家〉順利獲得第35屆金旋獎創作組最佳作曲獎、創作大賞兩項大獎。真誠且清新的母語創作,為她打開了新的可能。

「後生人」的使命感

其實「母語」對於黃宇寒來說,從來都不是單一的,「我們家,一般來說會出現五種語言。」除了最常出現的華語、客語、電視八點檔裡講的台語,還有媽媽和朋友聊天用的印尼語、和外婆談心時說的潮州話。黃宇寒分享:「我的一句話裡面時常會參雜各種語言,因為有些詞彙用特定的語言更能表達,有些用法說久了,身邊的人都慢慢能聽得懂。」

兒時的她,也曾排斥開口說華語以外的語言,「其實我都會,但就想要跟學校的朋友一樣,都講華語。」這份小小的叛逆,一直到國小開始練習「客語相聲」才逐漸化解。

「我們說的是四口相聲,必須跟著老師用客家字寫成的稿子練習,裡面還有繞口令、貫口一類比較有節奏的段子,會一邊打著響板一邊講。」相聲的訓練,替她打下深厚的客語基礎,客語裡許多較拗口的音節,她都能清楚且自然的發音,甚至可以直接以客家字書寫。

黃宇寒生長在桃園龍潭,地理位置處於說四縣腔和海陸腔的地區之間,因此她所習慣的,是結合二者的「四海腔」。在聲調與咬字地微妙差異當中,她意識到家中習以為常的語言,是那樣珍貴且獨特。

經歷反彈,而後在反覆練習中找到認同,作為少數懂得說四海腔的「後生人」,黃宇寒對於語言的存續有一股質樸的使命感。「會說客家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如果我不去講、不去做,以後可能就沒有人聽過這個語言了。我想要盡一點點心力,從音樂創作開始讓大家去接受。」

用音樂打破語言的藩籬

不只有傳承語言的信念,黃宇寒對音樂本身也有明確的企圖,「我想要做的出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流行音樂,雖然不一定懂得歌詞,但一樣能琅琅上口,就像我喜歡聽的K-pop、J-pop。」

她不斷嘗試創造屬於客語的流行,三張專輯以來的風格轉換,也與她自小聆聽音樂的歷程有所呼應。《有時有日》的吉他民謠風格,來自最早接觸華語流行音樂時聽的陳綺貞、盧廣仲、韋禮安等創作歌手;《虛空之下》當中緊實的bandsound,圓了她參加吉他社時想要組團的夢;新作《故事力》則結合充滿畫面感的北歐電子樂,向她所喜愛的挪威歌手AURORA致敬。

能夠如此精準掌握、呈現多樣的曲風,不單是靠黃宇寒的創作實力,從第一張專輯合作至今的製作人林易祺更是功不可沒。

2017年,黃宇寒在一場音樂人培訓活動「尋光計畫」上認識了擔任樂團林瑪黛吉他手的林易祺,活動結束後,她自告奮勇參與林瑪黛的巡迴演出,從整理線路、熟悉器材做起。黃宇寒一路跟隨林易祺入行,協助他的另一組樂團Vast & Hazy編寫、錄製合聲,希望能進一步了解音樂產業。他也鼓勵黃宇寒:「妳應該做一張母語專輯,比起參觀我們的製作過程,實際去做會更有幫助。」

兩人合作的首張作品《有時有日》成功讓黃宇寒的才華被大眾看見,「音樂的風格定位,是易祺最厲害的地方,他會有一些編曲上的想法,讓音樂變得更完整。」亦師亦友的林易祺持續為她的作品引入活水,同時與她一起探索各種創作的可能:或與樂手溝通合作,或從編曲、節奏出發⋯⋯讓黃宇寒在短時間內不僅嘗試了不同風格,還以完全不同的創作方法完成了三張專輯。

失聲的淬煉

黃宇寒以超乎同輩的節奏,在短短四年內發行了三張專輯,問起今日再聽這些作品的感受,她原本帶著笑意的臉龐,悄悄抹上了一層愁容。

去(2022)年5月,《故事力》的歌曲剛剛收齊,正準備開始錄音,黃宇寒的聲音卻因為確診突然「壞掉」了。「過了兩、三個月,我的嗓子一直恢復不了,像是分岔,一次會有兩個聲音。」她試著用以前的作品練唱,卻發現完全做不到,聲音變得沙啞,唱一唱就會喘,也跟不上過往的音域。

在疫情之中失聲,也失去演出的機會,最糟糕的時候,她甚至想過轉行。聲音雖然受損,但她仍沒放棄最熱愛的舞台,黃宇寒將那段低潮寫成歌曲,再次用創作將自己拉出黑暗之中。

「我望向天邊的盡頭/光影變得脆弱/什麼遮住了我/卻無聲無息偷走/我的輪廓⋯⋯我以為我張開雙手/會就這樣墜落/溫暖和煦的風/接住了無聲的我/毫無保留」——〈灰色的夢〉

黃宇寒說自己在《故事力》裡的嗓音明顯滄桑了不少,卻也因為聲音的改變,讓她發掘過去唱不了的歌路,反而更合乎現在的年齡與狀態。

採訪結束之際,黃宇寒又恢復樂觀的模樣,談起下一張專輯的計畫。經歷失聲的淬煉後,她沒有就此放緩腳步,仍在追尋著更大的舞台、更多流行的可能。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花啦嗶啵Falabidbog」

時間|2023年 6月24日至8月27日

地點 |
台北展區|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
第一展區|龍潭、關西、竹東、峨眉、北埔
第二展區|三灣、南庄、頭屋、獅潭、公館
第三展區|大湖、卓蘭、東勢、石岡

三大主軸|
藝術策展:50位藝術家創作42組藝術品轉譯客家文化
設計導入:21組設計團隊優化傳統生活空間與儀式
飲食實驗計畫:45間在地餐廳創作30種全新客家味

官網|https://www.romantic3.tw/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8封面故事「花啦嗶啵:客家新文化」,更多關於客家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温伯學 攝影/蔡傑曦 編輯/鄭旭棠 核稿/郭振宇
文字/温伯學 攝影/蔡傑曦 編輯/鄭旭棠 核稿/郭振宇
文字/温伯學 攝影/蔡傑曦 編輯/鄭旭棠 核稿/高麗音
文字/温伯學 攝影/蔡傑曦 編輯/鄭旭棠 核稿/高麗音
文字/温伯學 攝影/蔡傑曦 編輯/鄭旭棠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温伯學
  • 攝影/蔡傑曦
  • 編輯/鄭旭棠
  • 核稿/高麗音
温伯學

温伯學

1998年生,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曾任《VERSE》編輯,每日聽歌、寫字,治腸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