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在雲石之間,與未來時代對話:洪建全基金會的下一個50年
Promotion

在雲石之間,與未來時代對話:洪建全基金會的下一個50年

洪建全基金會自創立以來,一直扮演著鼓勵「創造的文化」推手,主要專注於文史哲藝知識普及的工作,隨著時代邁進,基金會將從古典人文領域轉向,把視野瞄準當代藝術。


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洪裕鈞。(圖/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成立50週年的洪建全基金會,一直是時代的文化播種者,推動台灣文化藝術前進。日前基金會舉辦董事長交接儀式,由洪裕鈞、張淑征夫婦正式接棒。《VERSE》在第八期製作了關於基金會的深度報導,並邀請洪裕鈞、張淑征於森大青鳥書店舉辦「與未來的時代對話──新科技•新藝術•新設計」座談會,與讀者分享基金會的下一個50年目標。

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洪裕鈞的父親洪敏隆,曾在30年前寫下一篇主題為〈雲和石〉的散文:「雲在天上的飄渺、變化、美麗,有如理想一般地遙不可及。石在地上的實在、堅硬、冷酷,有如現實一般的不可避免。」

雲和石相隔天地,如同文化是在天上飄的雲朵,產業則是社會中的基石,兩者看似毫不相干,但文化蘊含著豐沛的創意,是驅動產業,並使之與社會產生連結的重要樞紐,「文化創造產業,如同雲和石的結合。」洪裕鈞肯定地說道:「人文藝術是啟發未來產業的關鍵。」

文化播種者 不斷顛覆自我的傳統

「我母親喜歡顛覆自己,如果某個文化領域還沒人投入,她就會率先跳進去當第一人,當它有了商業市場之後,她就換到下一個領域繼續當播種者。」從小,洪裕鈞就在一旁看著擔任洪建全基金會董事長的母親簡靜惠,不斷顛覆自我,他笑說母親這個習慣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眼裡充滿溫柔。而這種勇於創新、顛覆自我的精神,也成為基金會傳承下來的信念。

洪裕鈞以科技發展進程舉例,所有剛起步的新科技,一開始皆由創新者(Innovators)提倡,當它發展愈來愈成熟時,往往會遇到鴻溝阻礙,「如果跨不過去則就此止步,如果跨過去,就會發展成為大眾主流市場。」類比至文化發展,一開始或許是地下文化,是前衛的和實驗的,但若有吸引人的創意,經過時間醞釀發酵後,可以逐漸成為新時代的主流文化。

洪建全基金會自創立以來,一直扮演著鼓勵「創造的文化」(Culture of Creation)推手,協助創作者不用考慮市場性盡情揮灑,最終成為影響社會產業的重要能量。近20年來,基金會主要專注於文史哲藝知識普及的工作,隨著時代邁進,這個已經50歲的基金會,做好再一次顛覆自我的準備──這一次,將從古典人文領域轉向,把視野瞄準當代藝術。

洪建全基金會副董事長張淑征。(圖/蔡耀徵攝影)

展開覓計畫 鼓勵創造的文化

「台灣一直擁有很活躍的當代藝術能量,但需要有人支持這些前衛創作思想。」洪建全基金會副董事長張淑征表示。她的專業是建築師,藝術對她來說,不僅是從小的嚮往,更是一種從專業領域中暫時「逃脫」的浪漫。

為了支持當代藝術,張淑征在2007年推動「覓計畫」(Project Seek),並逐漸成為洪建全基金會下一個50年的目標——「HAX」(Hong’s Arts eXperiments)計畫的核心。覓計畫針對不同階段、形式的當代藝術創作者,提供贊助與支持,無論是在校學生、新銳創作者或知名藝術家,都能在基金會中找到適合的方案。

「特別是年輕的新銳創作者,他們需要練習被看見的機會。」張淑征認為,這階段的作品也許並不完美,但基金會可以協助他們將正在構思的創意實踐,這對於創作者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這些還不大成熟的作品中,看到許多令人興奮的創意。」她期待地表示。

覓計畫贊助了許多具有潛力的新銳藝術家,並在近年藝術界中嶄露頭角,包括張碩尹、鄭先喻、許家維、黃翊、劉玗、張永達、李明學、朱駿騰、李勇志、林沛瑩、石晉華、彭弘智、陳超敏、Susan Stockwell、Debbie Carlos等。

張淑征認為,「HAX」計畫是一個進行式,她也不知道未來會長成何種樣貌,但基金會將繼續支持當代藝術創作者,在雲和石之間,不斷地叩問藝術的可能性。「藝術的創意是沒有邊界的,它應該被細心培育,進而啟發他人、影響下一代。」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梁雯晶
  • 攝影/蔡耀徵
  • 圖片提供/洪建全基金會
  • 編輯/林穎宣
  • 核稿/吳哲夫
梁雯晶

梁雯晶

高雄人,學歷史,除了編輯之外,也做過企畫,曾任《VERSE》雜誌主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