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訪】唱片企劃戴均叡(戴居): 只要音樂產業還在,這份工作就不會消失

VIBES PAPER 02 - OFFICE

【專訪】唱片企劃戴均叡(戴居): 只要音樂產業還在,這份工作就不會消失

唱片企劃在音樂產業中不可或缺,卻是一般消費者看到專輯作品時,很難意識到的幕後角色。 「大家很好想像經紀人、製作人、設計師的工作內容,但企劃不一樣,很多時候你得特地看專輯後面 credit,才會知道有這個角色。」戴均叡(戴居)幽幽地說。

從事唱片企劃將近六年的戴居,目前在「放飛音樂」兼職in-house,同時對外自由接案,小至新聞稿撰寫、平面企劃,大至創作者的形象與專輯視覺統籌,工作內容可謂包山包海。VIBES PAPER這期採訪的陳芳語、雷光夏,新發布的專輯中都有戴居參與的足跡。

戴均叡(戴居)

降低溝通成本的潤滑劑

早些年時,戴居在吹音樂、娛樂重擊等媒體擔任編輯,原先的專業著重文字和訪談。至2017年左右,獨立廠牌「洗耳恭聽」的老闆陶婉玲找他擔任企劃,他才首次接觸這項工作。戴居坦言,起初所有事都邊做邊學,「公司編制很小,只有老闆、一個經紀人、一個製作助理,所以從製作面、藝人形象管理,還有幫忙借衣服這些小事都接觸到。」

在洗耳恭聽工作四年之後,戴居決定成為自由接案的唱片企劃,也因緣於2021年參與放飛音樂的籌備,接著以兼職形式加入這間廠牌。戴居分享,「放飛音樂就像我長期合作的夥伴,我會參與他們旗下創作者的唱片企劃,也會協助上架音樂到串流平台。」那為何只做兼職?他說是為了保持多面接觸的彈性,因為對現階段的自己,感受企劃工作的「好玩」相當重要。

「企劃多數時間都在當潤滑劑,讓每個齒輪順利轉動。不能讓一件事溝通成本過高,否則大家都會很辛苦。」這些年來戴居深刻體悟,每個案子狀態不同,沒有什麼東西絕對適合或不適合,即便自己有主觀的美感和做事標準,但久了會知道「有些東西不需堅持」——並非放棄溝通,而是在與不同對象磨合時,知道重點不在改變別人想法,而是盡力讓別人要的結果,靠近自己也喜歡的樣子。「擔任企劃一定要保持彈性,才能找到方法和設計師、藝人、造型師、化妝師這麼多角色溝通,也要拿捏自己轉達意見時,不是指使的語氣,才能讓每個合作對象是比較舒服的狀態,彼此調整、配合,畢竟大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作品好。」

而種種經驗累積的人脈、溝通技巧,都會讓企劃工作更具價值。戴居觀察到,越來越多新生代創作者習慣自己包辦一切、獨立製作,站在自由接案企劃的角度,他更有自信與這些想法鮮明的創作者配合,「我的角色彈性很大,他們不一定整張專輯包給我企劃,可單就平面視覺或新聞稿外發。」專輯前期籌備時,企劃能在形象方面提供新視角,讓原本個性延伸更多表現;接著從拍MV到唱片裝幀,企劃可以有效率地整合人脈完成作品,協助讓所有溝通過程更順利。

不會消失的工作

去年開始,戴居陸續將企劃過的作品放上個人 IG,合作對象包含靈魂沙發、壞特、歐陽娜娜、守夜人、文慧如,還有今年剛入圍金曲新人獎的鄒序,各類型的音樂作品他都參與,每次玩的風格則截然不同,且仔細檢視專輯概念延伸至視覺層面的細節,都會找到趣味和巧思。「其實我經營社群很懶惰,畢竟業內的人該知道就會知道,這些分享比較是給非業內的人看。同時想讓大家知道成就這些作品背後的有哪些人,像有些專輯也會找共同企劃夥伴 33 一起參與。」他笑著說。

環顧戴居的住家兼工作室,書架與書櫃佔了不少空間,裡頭擺滿唱片、雜誌,還有林林總總裝幀精緻的書籍,感覺靈感在這裡俯拾即是。他喜歡靠窗的沙發座位,窗邊擺滿觀葉植物,這些植物就形同調劑工作的療癒介質。

看待工作,相較於實踐美學或理想,他想得更務實,說能賺錢養活自己最重要,同時肯定地認為:「只要音樂產業還在,唱片企劃這個工作就不會消失。」

本文同時收錄於音樂報《VIBES PAPER》 02 期,隨《VERSE》雜誌 024 期發行。

文字、攝影/Annie
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VERSE VOL. 23 台灣當代時尚文化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