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高雄|音樂篇
酒館,大港,小漁村:高雄音樂場景探索
長年來,大港很本位地替在地樂團保留一席之地。但,慶典過後,煙花散盡的日常,高雄的音樂場景又是如何?
當我們討論高雄音樂場景的時候,指的是什麼?音樂場景(scene)最初指的是在實際空間裡進行的一系列音樂實作,原先被媒體使用,而後納入學術討論裡,場景一詞還具有社群特質,例如一群人玩相仿的音樂風格,如果再加上非創作的場景參與者,風格或樂種上還帶有一點相對於主流的自我身分認同。
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1980年代北英格蘭的瘋曼徹斯特(Madchester)場景,而如今音樂場景的認定不若從前僵固,透過音樂節集結的短效性場景,或是透過網路串接起來的線上場景(例如近期YouTube上風行的city pop串燒)無所不包。
大港開唱15年屹立不搖
橫跨15年,大港開唱讓高雄港邊成為台灣音樂節新標的。
每年3月,上萬樂迷聚集在駁二特區。參與者在品味上多為寬容的雜食者,以獨立音樂為主體,但同時又自然地擁抱餵養一世代的流行音樂。這種短效高能、同質性高的聚集,是屬於大港獨有。而長年來,大港也很本位地替在地樂團保留一席之地。但,慶典過後,煙花散盡的日常,高雄的音樂場景又是如何?
以音樂節來看,從早年位於新堀江八重洲的龐克攻勢到親熱天堂,多以live house為主體的室內拼盤演出。到2010年後,戶外音樂節成為台灣各地活動的妝點。
高雄除了大港開唱,尚有以地方魅力為號召的音樂節,位於旗山的搖旗吶喊和蚵寮漁村小搖滾,結合倡議者與地方耆老,展現不同的生命力。另外還有更野生的旗鼓祭,由場景參與者自發辦在旗津的海灘上。
https://www.facebook.com/smalloysterrock/posts/473848757636476
施合峰導演《蚵子寮漁村紀事》(2015)片中有著許多2012年前後返鄉青年的身影。例如台灣罕見的dub風樂團最後大浪,首腦小肆從永和的書店到墾丁的嬉皮群落,再到高雄開設絹印工作室,也是蚵寮主視覺浮球人的設計者,如今在大高雄拓展到3號店的路人咖啡,老闆李耕豪也是最後大浪的鼓手。
蚵寮漁村小搖滾獨特之處是在地民眾對策展青年的信任,而集結的樂團美學也不限於社運場合常見風格,拍謝少年在途經台17線的蚵仔寮演出〈台十七〉,後搖老仙阿飛西雅在台上把〈蚵仔寮〉一曲獻給在場觀眾,而後封印不再於任何現場演出。如今七年後,適逢蚵寮漁村小搖滾再現,又會以怎樣的姿態來迎接不同世代的聽團仔?
2008年關奕威拍攝《從南方來的聲音》(2008),記錄當時大港獨立音樂協會與高雄電影節合作的現場演出。《從南方來的聲音II》(2013)則更進一步呈現在高雄玩團的處境,兩部影片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
十數年後回望,第一部的受訪者多半淡出,變成新樂迷回頭挖掘台灣樂團史的驚喜,部分則逐漸成為產業裡的代表人物:滅火器仍健在,陳振昌(阿昌)樂團從馬猴玩到一點生,與關奕威合開水星酒館,再到獨立經營百樂門酒館。百樂門既是樂團安排高雄演出的首選,亦是青年百無聊賴時的集散地,阿昌亦成為場景裡望火的守夜人。
台語搖滾樂團集散地
百樂門之外的場館,子宮藝文與蹦米滂消失,駁二從戶外的月光劇場來到LIVE WAREHOUSE,而位於鹽埕區的岩石音樂仍堅守著地下,從ATT秘密基地到JOIN Us,經營者讓菸酒交雜燻製成的斑駁氣味,保留一絲往幽暗處探索的老派。
經營上,浪漫破敗者還是有,更多是穩健審慎出手的咖啡店與複合式展演空間,或是如Marsalis Bar與美德客音樂餐酒館這樣的爵士樂餐酒館。
早年高雄盛產龐克團,當然不該粗糙地把向陽的都市與音樂就這麼連在一塊,但龐克確實是2000年初很直觀的表達工具。而歷經一連串音樂與社運的動盪,再到厭世代興衰,如果要圈起高雄現在的風尚,可能得更認真去面對搖滾退潮後的嘻哈興起,無論是以現場演出為主的KE柯蕭,或是Cocco & Co.夜店和嘻哈廠牌BROYA ICEBOX。
拍謝少年的維尼也是音樂圈內的高雄代表,他寫過:高雄是「台語搖滾」樂團最多的城市之一,草地人、孩子王、瞪鞋帥大叔的必順鄉村。有趣的是,近年不斷被討論,重視律動(grooving)和節奏,加上chill、類黑樂等各種標籤而成的「台式新浪漫風潮」,當中卻很少見高雄創作者的身影。
而我在百樂門,一邊聽著20歲青年說明自己的樂團,一邊討論時下流行的轉生系動畫,硬蕊(hardcore)風格是否成了掉出潮流的小眾的小眾,這些對他而言太過龐雜而虛幻,可能也不是多要緊的事。
淺堤在〈信天翁〉裡唱著「下午要不要到青年路走走/盡頭看得見日落」,青年路的盡頭正好是光榮碼頭,與拍謝少年的〈台十七〉或是宋冬野的〈安和橋北〉相仿,將城市和個人的生活記憶鍵結,這樣明確的在地化指涉最能引起一瞬共感。
然而除此之外,想必還有更多潛藏並且自然而然生成的脈動,那些關於高雄音樂場景的、更去中心且各點開花的、盡量避免一切都要相對於台北的想像,可能是產業面的、也可能是浪漫化的,但肯定不會只是望著人去樓空後的一襲華袍,而是發生在當下的故事變化。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0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回到專題:大船出港,進擊的高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