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處即將改變台灣的音樂座標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場館興建,走走停停十餘年,終於在2021年末揭幕。有人說這個新地景,不會只是高雄的,而是屬於整個南方;也有人說,高雄根本沒有音樂產業,縱使硬體奪目又能改變什麼?南風吹起,音浪激盪,那些記憶裡的高雄,除了駁二的大港開唱,百樂門、LIVE WAREHOUSE等音樂酒吧⋯⋯座落在愛河畔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勢必會成為人們下次回訪高雄的理由之一。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場館興建,走走停停十餘年,終於在2021年末揭幕。有人說這個新地景,不會只是高雄的,而是屬於整個南方;也有人說,高雄根本沒有音樂產業,縱使硬體奪目又能改變什麼?南風吹起,音浪激盪,那些記憶裡的高雄,除了駁二的大港開唱,百樂門、LIVE WAREHOUSE等音樂酒吧⋯⋯座落在愛河畔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勢必會成為人們下次回訪高雄的理由之一。
「真愛路1號」是位在高雄港真愛碼頭、光榮碼頭間的一處新地標——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高流),巨大而獨特的建築風格是港都閃耀的文化風景。高流從2014年動工到去(2021)年10月31日正式盛大開幕,除了是南台灣的音樂中心,更是激勵許多音樂創作者的流行音樂產業園區。
歡迎來到高流系
以跨界音樂創作在活躍多年的音樂創作人李欣芸,抱著鮭魚返鄉的心情受邀擔任高流執行長,備受音樂界期待。在外地闖蕩多年後不禁近鄉情怯,但在她眼裡的高雄,是一個性格剛強、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城市。「高流從計畫啟動到完工一蓋就是十幾年,醞釀了這麼久,場館的聲量也在去年10月開館時一觸即發!」作為高流的主舵手,李欣芸談起開幕時的系列活動仍然興奮不已,COVID-19疫情趨緩後,終於可以打開高流的大門、迎接來自全台的觀眾。
李欣芸特別分享「高流系」的社群理念,希望藉此連結高雄地方的熱情與人文,凝聚所有座標在南台灣的大小音樂社群,創造出全新的文化影響力,甚至建立一個全新的風格派別。
走過世界各個城市,李欣芸認為高雄的工業氣質和美國底特律有巧妙的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工業城,同樣孕育出許多重要的音樂人,非主流的音樂類型又影響著主流的音樂發展。「我說我們是『高pop』,我們是在港邊工業城,白天有烈日,晚上又有愛河充滿了柔情。」李欣芸眼裡的高雄,是日夜都閃亮的魅力之都。
有了「社群」就會有「凝聚力」,在正式開館後,高流也陸續有大專院校、Live House、音樂酒吧甚至是樂器行等和流行音樂密集相關的產業陸續進駐,光是開館三個月以來,就已經有七場的產業見學合作,由高流策畫,帶著音樂人們如宇宙人、鼓鼓呂思緯、告五人和八三夭等前進校園,在以升學為導向的高雄一中、高雄女中、高師大附中與鳳新高中,透過通識課的客席講座,讓懷有音樂夢想的學子們更加了解演藝生態,也讓音樂人們重返青春的校園搖滾。為了實際舒緩南台灣所面臨的資源困境,未來也將規劃與更多產學交流的場域共同協辦資源共享活動,讓流行音樂產業的相關知識能夠更為普及,也透過這個串聯的力量,讓高流系成為南台灣所有「愛樂人」的築夢基地。
「『衝撞』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希望每個玩音樂的人都能在這裏互相交流,用合創的『衝撞』為高流創造最美麗的風景。」談起心中的高流系,李欣芸有著綜合創作者、經營者和愛樂人的各種期待。
海洋旁的高流建築
高流的建築設計由西班牙建築師Manuel Alvarez Monteserin Lahoz在2011年拿下競圖首獎,佔地12公頃的高流園區,除了主體建築海音館和戶外的海風廣場,主要分為五大區塊:音浪塔、鯨魚堤岸、珊瑚礁群、海豚步道和LIVE WAREHOUSE。
由於建築師在考究高雄地理環境時,對基地周邊的港口風貌印象尤其驚奇,加上在地的溫暖人情也讓他印象深刻,因此他特別突發奇想,除了在各區命名融入海洋元素,也決定以中性調的粉紅色系作為高流建築基礎色,和設計理念中的海洋印象兩相呼應。
多變的建築功能,從場館基礎建設、複合式商業空間到大、小型和戶外展演空間以及不定期的快閃市集等,李欣芸特別強調,高流的啟動是為了做出屬於高雄的「高」水準(Kaohsiung Style),透過場館的整合力,消弭在流行音樂間的南北城鄉差距,並活用軟、硬體資源,帶領高雄的流行音樂和文化發展走往更純熟的理想境界。
海音館(Hi-Ing Music Hall)是高流建築群中的最大亮點,總人數容積約3500至5500人,命名為「海音」是以海浪的台語發音「hái-íng」發想,表演廳內設有全台唯一建置的d&b soundscape沉浸式音響系統,並且解構固定式舞台的室內場館傳統框架,讓未來的每場演出都能因應節目特性、內容進行特製化的舞台設計。在開幕前的硬體測試,特別邀請嘻哈創作歌手Leo王、客語歌手米莎和神棍樂團作為場館開幕前的調校依據,開幕式暨演唱會「Sea the Future」也邀請旺福、許富凱和魚丁系等堅強卡司共襄盛舉。
開幕後第一個週末的月光場「榮耀的樂章,正在開始」音樂會,是以卑南族傳統祭典「婦女除草完工祭」為概念,發展為對土地和文化的期待與祝福,邀請到南王部落「普悠瑪家族樂團」成員吳昊恩、陳建年、紀曉君和南王姊妹花等,歌詠屬於南台灣的榮譽樂章。除此之外,首先開唱的流行音樂歌手盧廣仲「立志演說高流演唱會」和布拉瑞揚舞團之夜,也都成功地在海音館內創下紀錄,以AR投影技術、舞團的「第一場演唱會」為亮點,帶來滿滿人潮。戶外表演空間海風廣場也在開幕系列活動盛大啟用,廣場容納人數最多可達6000到8000人,巧妙設計的草皮波地面向海港景致,不論是搭台的正式演唱會活動,或者只是週末的忙裏偷閒,廣場從開放至今,時常坐滿人潮,生機不斷。
五大建築群像中最吸睛的音浪塔是為音樂產業社群所創造的空間,其中又分為高塔、低塔,目前已有如楊大正等高雄出身的音樂人首先進駐。因為港口是高流建築的最大特色,場館周邊連接區域特別以海豚步道相連,其中建有五個多功能複合型空間以及skywalk天空步道,連接高低塔和其他園區範圍,包括鯨魚堤岸和珊瑚礁群兩大重點商業空間,分別服務複合型和獨立型的商業空間。
由臨港倉庫改建而成的音樂空間LIVE WAREHOUSE,是高雄首座千人規格專業演唱會場域,場地不僅提供給售票音樂演出,也開放給一般院校、地下樂團租用,配置有專業的燈光、音響設備與舞台技術人員,希望透過常態的現場成果發表、音樂分享,實質培育未來的流行音樂人才,並創造出結合在地特色的獨特聲景。此外,LIVE WAREHOUSE也同步線上平台,去(2021)年6月至7月在Clubhouse推出「HOUSE好事計畫」,邀請音樂產業界人士如落日飛車國國、馬世芳和鄭宜農等音樂人,在空中與民眾暢聊音樂事。
一起創造新的音樂宇宙
高流啟動元年,將場館開放給全台樂迷和創作者,是身為場館營運人的首要任務。李欣芸認為高流的「園區」概念就是一個相當具體且完整的產業模組,能夠綜合發展各種規模的音樂會、工作坊,以及商業空間與產學交流等跨域的合作。她也以去年底和中華文化總會與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合作的「文協百年音樂會」為例,認為一南一北的流行音樂中心應作為姐妹場館結盟,一起推動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的終極目標:確實做到人才扶植、專業治理以及推動永續經營。
面對許多live house的經營者在疫情打擊後的經營窘境,李欣芸也特別希望高流的出現能夠催生更多的機會,以產業間的社群連結去創造更多的合作可能,讓高流成為不同空間、場域和產業別的黏著劑,推使這些原本就存在於高雄的演出場景更加盛大。
「『海音』不只是「海浪」的台灣話,更是流行音樂的台灣味。」少了台北作為首都的無形包袱,李欣芸尤其珍惜回到高雄之後的這份自由度,不管是在發想創意或是執行。帶領著高流上下七個部門,其中不少也是返鄉服務的在地年輕人,在他們眼中的高流,除了是從家鄉的土壤長出來的一座音樂堡壘,更是能在未來培育出南台灣之光的夢想基地,能夠讓南台灣的流行音樂如浪花般洶湧、細水般長流,在音樂串流平台壟斷視聽市場的今日,仍能透過現場的感官體驗,帶領觀眾們回到音樂最動人也最真摯、可貴的初衷。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關於更多恆春民謠的傳承與創新,請見VERSE 010封面故事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