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吃飯,就是參與
「大米缸計畫」:重整對待土地及人的價值觀
2018「大米缸計畫」的核心,是連結社會上的不同角色,共同挑戰多種關於「吃飯」這個既定價值觀,於是「大米缸計畫」被賦予更獨特的意義。
獨善其身的時代已經遠去,向外走去與向內探索,兩股看似牴觸實則相乘的力量,成為這座島嶼近年來社會脈動的主題,「連結」二字演化為各式各樣的品牌聯名、企業跨界、社會公益議題,然而,以長遠社會影響力的角度觀看,創意是令人驚艷一瞬的星點火花,有邏輯的貫徹才是續火柴薪。
做一件與「人」相關的好事,第一步:重整價值觀。
始於2018年,「大米缸計畫」的核心,是連結社會上的不同角色,共同挑戰和重整多種既定價值觀念,當公益單位長期面臨米飯供需與品質不穩、有機稻作生產者受到消費者對有機價值的質疑,及飲食習慣改變的挑戰,「吃飯」這個每個人脫離不開的日常行為,於是被「大米缸計畫」賦予更獨特的存在意義,守護純淨土地的永續存在,重新定義何謂人與人之間的好好對待。
想法變成實際作法後才產生價值。
「大米缸計畫」架構出買與賣、施與受多方角色各自盡已所能、友善相待,共組良善循環的有效運作方式,向外推動,邀約支持者實際參與,維持合作方案的公開透明及服務內容合理性,隨支持者增加新增有機稻作生產面積與合作公益單位,定期評估單位真實需求,穩定每月供應適量米糧。
向內以質化方法,有系統地將生產者、公益單位、企業或個人支持者對於土地與人的所思所想所經歷,以及想做卻礙於人力或方法而無法執行的企業社會責任,透過影像、文字、體驗整合執行並擴散影響力。
端出12道連結影響力人物、土地、生產者與公益單位的友善料理。
Le Plein滿堂林凱維表示,「我自己曾有過一段理念很高,但是實際執行面不夠的時候,所以「大米缸計畫」實現餐桌邀請我的時候,我最先考量是不是畫了大餅,但沒有做出什麼。」然而,計畫運行至今來到第四年,2021年開展的「大米缸計畫 實現餐桌」系列企劃,邀約12位品牌餐廳主廚、家庭料理人與影響力人物創作12道特製米食食譜,連結台灣新銳插畫家、攝影師以及視覺設計師共同創作。
泔米食堂提出,「大米缸計畫 實現餐桌的特製食譜,我們定位是一道容易讓任何人在家裡面做出來的料理,所以用簡單容易取得的食材原物料,讓人更願意去做。」
食譜是另種型態的家書,食材取代紙本,調味即是標點,視覺嗅覺和味覺代替了字句,寫回憶寫情感,也寫串起產地與餐桌的生活哲學,當加入大米缸計畫於嘖嘖募資平台上的個人方案,每月收到可自行烹飪的有機米、並提撥固定比例為公益單位儲米之外,還會收到每月一道特製米食食譜,等待12個月收集成冊。
餐桌上的每日支持,實現從耕種、採集、料理到食用,自己吃飯同時守護他者,脈絡一以貫之的大米缸計畫友善飲食鏈。
Yokoneco松鼠食堂的Sandra說道,「做料理是我平常就在做的事情,參與大米缸計畫 實現餐桌這個企劃活動,只是我又抽了時間,把這件事再做一次。」
「給予他人,是比豐富自己更重要的事。」大米缸計畫的出發點是兼善天下,將給予他人支持,視作比豐富自己更重要的事,有機稻田對生態的影響、生產者田間揮汗的農務工作、公益單位的照護專業、企業負擔起社會責任的回饋心態,樣樣都對於人們及環境有著不可取代的利他性,唯有彼此緊密串接,才能達成長久存續。
當給予不是失去而是獲得,從一個虛擬米缸發想創意而起的火花,就成為不滅的利他篝火。
大米缸計畫
|
|
支持者 |
中悦建設機構、大硯建築、京懋建設、新創開廣告、美居建設、探索廣告、富宇建設機構、誠邑築建設、長昇事業夥伴、悟實建築、科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
生產者 |
天賜糧源 |
公益單位 |
基督教門諾會花蓮善牧中心、屏東伯大尼之家、勵馨基金會台東分事務所 |
嘖嘖募資平台 |
1053人次支持者(截至2021年3月10日) |
大米缸計畫 實現餐桌 食譜創作團隊 |
Yokoneco松鼠食堂、HUGH dessert dining、泔 米食堂、許愿、蔡維倫、澀 Sur-、Sinasera 24、滿堂 le Plein、森山舍、吳佩珒、花蓮深夜食堂 |
合作插畫家 |
OUNCE studio 玩食插畫工作室 Leslie Wang 王意馨 |
合作攝影師 |
Kuang Wei Dong 唐匡維 |
合作設計師 |
AU.LAB 李信宏 |
計畫執行團隊 |
裏物文化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