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用一張專輯的時間,回顧我唱歌的這20年——Lisa Djaati暌違13年的專輯《漣漪效應》

用一張專輯的時間,回顧我唱歌的這20年——Lisa Djaati暌違13年的專輯《漣漪效應》

2022年Lisa Djaati暌違13年推出全新專輯《漣漪效應》,將幕後走回幕前的這段人生經驗融入歌曲中,創造只屬於自己的聲響。

靜物樂團主唱Lisa Djaati發表個人新專輯《漣漪效應》。

2002年,那個挖掘瑰寶並打造成明星歌手的年代,一位法國生長的台灣女生Lisa Djaati,被找回台灣,創作了專輯《More Lisa》。那時台灣對於法國的印象停留在左岸咖啡的優雅浪漫,Lisa帶回來的卻是法國街頭最有生命力的雷鬼曲風。大多數聽眾無法理解這樣的音樂風格,她自己也水土不服,難以習慣台灣音樂圈的操作手法。

「當大家先看到我的臉,知道我的故事背景,但還沒聽到我的專輯時,他們會覺得我像小野麗莎(小野リサ),說『誒,你很適合唱Bossa Nova。』我覺得再怎麼解釋,其實大家也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想記得的巴黎就是那個樣子的。」

許多的雜音限制了Lisa的創作,再加上「藝人」必須要有社群互動、經營形象的負擔,讓她逐漸淡出螢光幕,做一個只需好好唱歌,無須面對大眾的工作——和聲。

從唱歌的專業開始踏入樂壇,Lisa用新專輯回顧這20年的階段性總結。

影子

擔任過陶喆、陳奕迅、林宥嘉御用和聲,更是2022年萬芳30週年演唱會《萬芳30你的30__,你今天有沒有來》的和聲統籌。隱身幕後的這十多年裡,她依然創作,曾以「靜物樂團」的名義推出專輯《蘋果與橘子》;也和何欣穗、黃小楨、奇哥組成「走下坡樂團」到處巡演。

說著「走下坡」的時光,Lisa的笑顏展了開來,「那個時候我真的超開心。」有著外放的何欣穗及黃小楨與觀眾對話,Lisa則安靜、放鬆地在後方彈著電子琴,她總習慣躲在影子中。

「其實不瞞你說,我一直都不習慣當個人歌手。」Lisa說。

轉為幕後,是為了免去作為藝人拋頭露面的工作;而樂團對她來說則是一種依靠,一起移動、做事,相依為命。因此回台灣的首張專輯《More Lisa》她帶著法國的樂手一起度過,《蘋果與橘子》裡大多是自己的創作,但仍然選擇在名字加上「樂團」,獲取安全感。

「其實很久一段時間,我都一直很猶豫⋯⋯。」猶豫和聲與創作的平衡,猶豫自我與樂團的關係,Lisa接著說:「再來是我喜歡『大家先喜歡我的音樂,然後再喜歡我的人』這個順序,可能是一個私心的成就感吧。」

Lisa獨特且充滿爆發性的聲線、永遠不走在公式上的多變創作,確實吸引了一票死忠的聽眾——即使她創作間隔較長,名字總藏在其他的團名裡面,他們依然聽得出線索。

透氣

同樣是在萬芳30週年演唱會擔任和聲,Lisa與薛詒丹不約而同地,在2022年選擇推出自己的個人專輯,「她(薛詒丹)比我勇敢,為了做專輯下定決心,把很好的和聲工作給推掉了。」

薛詒丹是認為時候到了,該邁向下一步,集中精神做出自己的首張專輯;Lisa則是兩者並行,對她來說和聲的工作是「給」,創作是為自己「充電」,之間有個平衡,讓創作的思路在腦海裡涓涓地流著,慢慢地釀著,也才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漣漪效應》——不是以任何樂團的名義,而是以自己的名字Lisa Djaati。

Djaati是Lisa在法國時給自己的名字,「因為它在梵文裡的意思是重生,我喜歡這個意思。」取了這個名字,似乎也預告著人生會有不少的轉折。每一張Lisa創作的專輯裡,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些法文於其中,來記得自己所生長的法國。

Lisa希望在詞曲創作的結構上保有「透氣」的感受。

「但我曾想拋棄法國這個東西。」Lisa說。台灣的教育是儒家思想加上美國的制度,與法國教育裡笛卡爾的思辨極為不同,「我很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為什麼台灣人對某些事情的反應會這樣子。」為了融入台灣的水土,她必須先放下自己在法國的認知。

Lisa舉例說道,那時在法國受雷鬼與嘻哈的薰陶,她習慣先有詞再譜曲,或詞曲同時創作。「早期台灣挑歌會先挑旋律,挑完後把詞換掉。那旋律裡,比方有12個音,他可能就會填上12個字。」不習慣台灣流行音樂的「滿」,Lisa認為詞本身就帶有音樂性,文字之間該有些間隙,「我喜歡透氣的感覺。」

為了迎合台灣的市場,Lisa學著如何寫出夠「芭樂」的商業歌,什麼字的音該向下,何時該上個五度,對她來說那都是技術性的操作。但真正融入台灣,是搬到宜蘭後,「剛開像是每天在度假,久了之後慢慢認識宜蘭人有宜蘭人的慣性,台北、高雄、台中也有各自的模樣,才慢慢瞭解這個土地。」

如同Lisa所喜歡的美國詩人埃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宜蘭對她而言也是較為「透氣」的存在。

漣漪

為了創作專輯,她會規定自己,每天一定要花個兩到三小時做自己的東西。就如同畫畫,每個禮拜上一次課,也曾抓著工作的空檔,飛到日本,要求自己每天畫出一幅畫,「你要設定一些規則,然後逼自己。」

但工作與創作間還是保留著間隙,去走宜蘭的步道,或到東岸坐在木筏上發呆,那海水的聲音也成了〈盆栽〉的前奏。

生活裡的各式聲音,總會成為Lisa音樂的一部分,「這些大家可能不認為是音樂的東西,還是有情感意義在裡面。」〈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放入捷運的聲音,而女兒的痕跡也不時出現在歌曲或封面裡頭。新專輯中的〈大風吹〉甚至完全由女兒以Miss S Rain.的身份詮釋,自己則擔任和聲。

Lisa協同女兒一起製作新專輯創作。

那時,正值2021年台灣因COVID-19而三級警戒,遠在美國的女兒也在此時改成線上課程,多出許多時間上YouTube,練自彈自唱,每天傳影片給媽媽,請教指點,「所以我就想,你要不要來跟我一起寫歌?」

Lisa買了一個麥克風寄到美國給女兒,二人先對好旋律與歌詞後,各唱一個人聲的版本,相互比較、討論,創作出〈怪物的自己〉、〈盆栽〉及〈大風吹〉。

對Lisa而言,《漣漪效應》所敘述的,呼應自己過去這20年,她很慶幸有了〈大風吹〉,在女兒變聲前的15歲記錄下了歌聲,無論她未來會成為歌手與否,或許都會激起她人生的漣漪。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作者/Mion 攝影/KRIS KANG 核稿/郭璈 編輯/郭璈
文字/Mion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 核稿/鄭旭棠、郭璈
文字/Mion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 場地協力/北藝青鳥 核稿/鄭旭棠、郭璈
文字/Mion 攝影/KRIS KANG 編輯/郭璈 場地協力/北藝青鳥 核稿/鄭旭棠、郭璈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Mion
  • 攝影/KRIS KANG
  • 編輯/郭璈
  • 場地協力/北藝青鳥
  • 核稿/鄭旭棠、郭璈
Mion

Mion

讀的是食物設計,寫的是影劇,做的是Podcast。曾任《VERSE》聲音部編輯,畢業於米蘭工設學院。嘗試著各種說故事的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