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並不特別像誰——Joanna王若琳專訪側記
回顧這位出道 12 年、發行 10 張專輯的歌手,其風格可說是從單純到複雜的過程,離當初所設定的形象越遠,越能反映出她的本質——一個多元複雜的有機體。
新作《愛的呼喚》突破翻唱專輯的窠臼,同時在影像展現如復古科幻電影般的創意,這讓王若琳首次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之提名肯定。入圍公布的當下,她是從同事傳來的截圖得知這項消息,「因為今年是個很奇怪的一年,完全沒有想到會有正常規律的事情在發生。」
回顧這位出道 12 年、發行 10 張專輯的歌手,其風格可說是從單純到複雜的過程,離當初所設定的形象越遠,越能反映出她的本質——一個多元複雜的有機體。
近期在 podcast 崛起的浪潮之下,王若琳再度將自己的聲音宇宙擴張,陸續開了兩個節目。從 singer-songwriter 到 podcaster,她一直讓自己處在創作狀態,保持娛樂大眾的初心,不論媒介如何變化。
夏末初秋的午後,南港附近的攝影棚,除了此起彼伏的快門聲,還出現 Paul McCartney 與 Linda McCartney 的歌曲。補好妝容的王若琳,換上另一套洋裝,聆聽著自己的播放清單,嘴型隨著〈Long Haired Lady〉的旋律變化,肢體則配合攝影師的指示擺動。這些歌曲讓她放鬆,更能進入拍照的狀態。
王若琳此次受邀擔任《VERSE》第二期封面人物,攝影師 Puzzleman Leung 特地為她量身打造三種視覺,呼應她的個性與這期的主題「聲音」,並利用隨手可得的素材製作小道具,分別是白精靈菇偽裝成的 AirPods、塑膠杯做成的電話筒,以及畫在紙版的耳機,散發出「低科技」與網路迷因的味道。
我站在一旁,好奇這位知名歌手平時聽些什麼,於是利用現代科技搜尋這些音樂。結果顯示,除了熟悉的歐美經典、另類搖滾,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倉橋 Yoeko,這位具有個性嗓音的日本唱作人,風格融合爵士與昭和歌謠,搭配獨樹一格的歌詞,雖看似退隱江湖好些日子,但仍擁有一批忠誠的粉絲。她讓我看到眼前的王若琳,比起同時代的歌手,多了怪異氣質,也創造出充滿想像的音樂。
我很喜歡倉橋Yoeko的音樂,很感激有這些作品存在,有人創造出這些想像世界。這就像是我的夢,有人實現了它,而且是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
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王若琳從小接觸各類音樂,並在 19 歲出道就受到矚目。可能是擁有一副在華語樂壇少見的磁性慵懶嗓音,所以當時唱片公司以「西洋的諾拉瓊斯,日本的小野麗莎,台灣的Joanna」作為首張專輯《Start from Here》的宣傳標語,好讓大眾對這陌生的名字能盡快產生連結。
但如今看來,這只是刻板印象,她並不特別像誰。王若琳在概念性極強的第三張專輯《博尼的大冒險》開始擔任製作人,施展自己獨特的音樂魔法,外界逐漸注意到她的創作才華,以及幽默的壞品味。例如,她會在自己另一個臉書粉絲專頁「Chicken Joanna」裡,轉貼好笑的迷因,甚至是開心穿上神祕網紅「財哥」的T恤。因為沒有太多距離感,深得粉絲喜愛。
我看到財哥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是一個很棒的惡作劇帳號。
這十多年來,王若琳的創作更貼近自我,並不避諱「俗」的一面,希望音樂內容豐富之餘,仍能帶些幽默感,例如卡通電玩感的《銀河的危機:最奇異的午夜轉播》、《鮑伯音樂》,或是充滿故事畫面的《霸凌之家》、《摩登悲劇》,細聽這些專輯都可以見到她的風格逐漸在進化。
再度挑戰全翻唱專輯的《愛的呼喚》,可說是累積出道第一個十年的精華。她挑選跟女性與戀情有關的經典歌曲,並注入迷幻元素,跳脫過往翻唱專輯《為愛做的一切》、《午夜劇院》那般發燒美聲,這次更能掌握到詮釋的精髓。不受前人的框架影響太多,她清楚知道將翻唱與創作做結合的方法,想像自己正在寫一首全新的歌,拼湊出全新的樣貌。
而最新單曲翻唱 Bob Dylan 於婚姻觸礁時所寫下的〈Isis〉,此曲結合埃及神話與英美民謠的象徵形式。王若琳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關於一位男人找到畢生的最愛卻留不住,流浪之後再次相遇,有著浪漫結局——依然將她的另類美學放入歌曲,特別是接近結尾加了歇斯底里般的吶喊。
我發現心情很好的時候,可以唱出平常沒有辦法想像的東西。〈Isis〉的最後,我就是有喊很長的一聲⋯⋯我平常的肺活量,應該沒有辦法做到那樣子的事情,印象就有點深刻。
今年初,疫情嚴峻的期間,王若琳拓展起自己的聲音版圖,跟很多人一樣開了podcast,先是向早期交友雜誌致敬的限定計畫《愛情霓虹燈》。再來與好友榮忠豪,另做了關於真實犯罪的《暗黑森林 The Dark Forest》,暢聊世界各地怪誕奇談,揭示人性黑暗的一面。
我很享受讀關於那些謀殺案件的資料,有時候維基百科上有相關的頁面,我就會點進去看。所以榮忠豪找我那時候,我其實已經讀了滿多令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故事。
封面拍攝告一段落,王若琳留在現場,接受 podcast 內容公司「鬼島之音Ghost Island Media」共同創辦人吳怡慈(Emily Y. Wu)的訪問。
「開始做 podcast 後,對妳創作或音樂有任何改變嗎?」「Nope!」王若琳直接了當回答Emily的問題,沒使用更多字句,反映出她鮮明的個性,即便最近正在風頭上的podcast,是此次她們對話的主題之一。
同樣擁有海外生活背景的兩人,言談交雜中英,從音樂作品聊到podcast。但對於王若琳而言,音樂相較於 podcast 又更抽象些,後者則是另一種創作形式,每個人習慣透過不同途徑去接觸喜歡的事物。「Podcast 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某些人喜歡這種方式,像是邊開車邊聽很有趣。我覺得它有點像是聽電台那樣吧?」
說到網路上找到王若琳早期的自介裡,提及想為「低檔俗氣的音樂劇做配樂」,王若琳說,喜歡歌曲搭配舞蹈呈現的樣子,這跟當「很誠實」的創作歌手感覺不同。「它比較像是『我就是要來娛樂你的!』這正是我喜歡做的事情。」
我喜歡創造出這種角色,一種捏造、浮誇的角色,就像是一位說書人或是帶來娛樂的人。
Emily 接著問,有沒有打算將 podcast 結合音樂劇?「我在音樂上會想開很多玩笑,視覺上也是,所以不透過視覺呈現會很可惜。」王若琳似乎沒有這想法,熱愛視覺的她,音樂作品的影像也是相當精緻。她在〈我只在乎你〉的MV之中,頂著一頭大捲髮戴上大眼鏡,化身為設計機器人的工程師,每天日複一日的工作,最後愛上餐廳擔任服務生的機器人;視覺充滿復古未來感,再度入圍本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那次訪談結束後,相隔了半個月,我到了西門河岸留言,王若琳跟一群好友組成尷尬美聲在那演出。團員換上她所挑選的Disco風格服飾,上頭嵌著的亮片閃閃發光。他們輪流演唱著關於月亮的中、英流行歌曲,主持人偶爾出現插科打諢,充分地把娛樂帶給台下的觀眾。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場,王若琳操著兒童節目的布偶,隱身在後的她,沒說太多話,即使不是戲份最突出的那位,依然展露出光芒。那開心的神情,或許是她最接近為「低檔俗氣的音樂劇」做配樂的片刻吧?
欲閱讀 Joanna 王若琳與 Emily 完整訪談,歡迎購買《VERSE》第二期〈More Than Podcasts 歡迎來到聲音的自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