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嘉義民雄:王梨田、鵝肉街、鬼仔厝以外,蓄力轉變的藝文培養皿

My Town

嘉義民雄:王梨田、鵝肉街、鬼仔厝以外,蓄力轉變的藝文培養皿

鳳梨、鵝肉、鬼屋,是許多人對於民雄的粗略印象,但其實近年來的民雄,似乎是個不斷強調「連結」的地方。

民雄鄉街景。

鳳梨、鵝肉、鬼屋,是許多人對於民雄的粗略印象,但其實近年來的民雄,似乎是個不斷強調「連結」的地方,透過和人、土地、事物、記憶、歷史的串連,延伸出一種召喚與思考,不是盲目地追求經濟和前沿的價值,而是回到生活的土地和人身上。

嘉義縣的民雄鄉,舊稱打貓,位於嘉南平原,是嘉義縣境內人口最多的鄉鎮。在這裡清晨常起霧,早起的農人和上學工作的人都是活在霧裡,在霧中開啟一天。

地方居民的生活大多是農工混合,鄉內有頭橋工業區與民雄工業區,農作物以鳳梨、竹筍、小番茄為大宗,每年6月到8月,在鳳梨的最大產季,清晨霧裡的鳳梨田都是採收農人隱隱約約的身影,又或者是紀錄片《神人之家》(註1)中採收小番茄的影子,這些霧中的影子大多都是民雄以外的人少注意到的。為了方便外地人快速了解,民雄人會有些羞赧地這樣介紹自己:

「有民雄鬼屋那個。」

「中正大學那邊。」

「有鵝肉街的。」

那是一種剛認識時的善意體貼。撥開清晨的霧換上大雨,在中正大學那邊,有個和學校緊鄰的庄頭。火燒庄今天的廟埕傳出歌仔戲、布袋戲和北管的聲音,隔著大雨聽起來有些失真。

著名的「民雄鬼屋」其實名為劉氏古厝,為地方頭人劉容如家族所興建。

無聲的煙火,4月26日的火燒庄

「仙女攏衫行佇咧/點仔膠/正跤倒跤飛天頂/挽檨仔。」——裝咖人,〈水流媽〉

民雄鄉的豐收村,舊稱火燒庄。地理位置處在民雄街區與中正大學之間,在過去庄民的記憶中,那裡有數條長長綿延的檨仔樹(芒果樹)連接而成的綠色隧道串連三地,也是台語獨立樂團裝咖人《夜官巡場》作品中的主要場景。

這天是農曆4月26日,火燒庄的庄民正在為五穀王廟的主神——神農大帝慶祝聖誕。五穀王廟是火燒庄的信仰中心,庄頭以廟宇為中心發散,少子化加上庄裡的青年都去城市工作,如今的廟會已不像二十幾年前那樣——廟埕擺滿夜市,戲台和電影演整夜,電動機台和彈珠台、撈金魚攤販旁,庄裡的小孩開心地亂竄。

今(2023)年的廟會只有歌仔戲班、布袋戲班、戶外電影和一台電子花車,已經下了一整天的大雨,看戲的人少。傳說中,五穀王廟前的廟埕是一塊風水寶地,專門求雨,風水上稱為「水雞穴」(tsuí-kue-hia̍̍t),在過去只要在廟埕演戲,戲台地基木樁一打進土地,就會驚擾地底下的大青蛙,青蛙一動天空就會下雨。

今天的雨下不停,看戲的人少了,地底下的大青蛙還是準時醒來下雨。

五穀王廟是火燒庄的信仰中心。

五穀王廟廟會。

五穀王廟旁還有一棟日治時代的洋樓——陳實華洋樓。說到陳實華洋樓可能沒什麼人知道,但和它同時期、同區域的洋樓可能享譽全台,每個在外地不知道怎麼介紹家鄉的民雄人都會說:「有民雄鬼屋的那個地方」。

民雄鬼屋,其實名為劉氏古厝,地方頭人劉容如家族所興建,在劉氏家族搬遷後,洋樓漸漸荒廢。而劉氏古厝之所以興建,是因為陳實華在火燒庄蓋了一棟華美的洋樓,劉容如看見後想要和陳實華比拚財力所蓋設。

只是將近百年後,劉容如蓋的洋樓變成聲名遠播的鬼屋,陳實華的洋樓則變成五穀王廟的廟產,成為火燒庄的公共空間,豎立在庄頭的中心。

位於五穀王廟旁邊的陳實華洋樓,目前是火燒庄的公共空間。

學校與地方的連結,從護芒果老樹運動開始

我們約了國立中正大學教授管中祥在五穀王廟裡進行訪談。2008年,管中祥來到火燒庄旁的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任教,今年是他來到民雄的第15年。在廟裡他不只跟我們聊天,每位火燒庄的庄民幾乎都認識他,一個大學教授怎麼會從傳播領域進入到農村地方呢?

中祥老師口中不斷提到的詞是「連結」,他說自己其實是從社會運動的角度在思考:作為地方型的大學,應該思考如何讓在地的歷史文化與生態成為地方區域發展的基礎,透過居民及大學師生的公共討論與參與,共同思索與促成城市的永續發展。

要如何促使共同生活在民雄的居民以及大學師生與地方產生連結、一起思索地方的未來?芒果樹成為「連結」的關鍵之一。

管中祥(圖左)與張嘉祥(圖右)於五穀王廟內進行訪談。。

串連中正大學與火燒庄的大學路上,植滿整排百年芒果樹,夏日時居民會準備長長的竹竿挽檨仔;每位曾就讀中正大學的學生,也必然有著騎車穿梭於芒果樹綠色隧道的記憶。但承載著居民及師生情感記憶的芒果樹,因為道路拓寬的因素將遭到移植,中祥老師從2018年便帶領師生參與「大學路芒果老樹的護樹運動」,與火燒庄居民產生連結,後續帶著四周國小學生打芒果,籌辦「芒果文化節」,又或者是最近成立的「打貓街坊文化協會」,串連民雄地區的文史、藝術青壯年工作者。漸漸地,把散落的個人凝聚成整體、組織,中祥老師口中的「連結」似乎具體了起來。

這樣的連結串連過去、現在與未來。

火燒庄頭人陳實華的第四個兒子陳聯薰,1960年代拍攝許多民雄的照片,中祥老師和團隊蒐集他拍攝的老照片,於中正大學舉辦陳聯薰個展,在現代再度連結火燒庄民與民雄人的時空記憶。

藥局和酒家重建:連結人和土地記憶的第一線

沿著百年芒果樹的大學路往民雄街區行去,在民雄街區佇立著一間彷彿回到台灣1960年代的「七星藥局」。第三代的藥局藥師吳至鎧為土生土長的在地民雄人,雖然他的本業是藥師,但深度參與許多民雄文化領域的公共事務,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至鎧常常是中祥老師連結民雄在地年輕世代的樞紐和執行端。藥師的本業連結著所有上門來買藥的民眾,不管是出門送藥,或是詢問來買藥的客人,和健康相關的藥局永遠是地方與人接觸的第一線。

七星藥局的第三代藥局藥師吳至鎧,同時也深度參與民雄文化領域的公共事務。

在藥局旁有一間建於日治時期的「一樂酒家」,為兩層樓的街屋建築,至鎧與其家庭共同參與酒家的修復計畫,希望保存日治時期民雄的酒家文化與建築的空間。

目前酒家大致整修到一段落,1樓的原廚房空間將成為打貓街坊文化協會的辦公室,他們還從另一間老藥局拆解一座日治時代遺留的老藥局櫃台過來,在酒家內原地重組。

2樓的空間原是酒家的客人包廂,木製的檜木空間,是至鎧爸爸去嘉義市正在拆除的日治木造街屋現場,買下這些老檜木,整理後帶回酒家,讓專業的古蹟建築修復老師拼湊搭建。一上2樓就能聞到濃郁的檜木氣味,天花板上保留了兩扇原酒家的吊扇,沒有磨掉太多的鏽痕。

至鎧對於民雄很熟悉,但也有很多記憶是透過爸爸吳嘉文藥師的口述才清晰完整,比如曾經的民雄戲院、民雄的信仰中心「大士爺廟」(註2)。早期媽祖宮(慶誠宮)前是密集的市場,如今市場遷移,大士爺廟中端坐的觀音像始終看著街上汽機車和行人來來往往,每年農曆7月21日至23日,是大士爺廟的普渡祭典,也是全台四大中元祭典之一,為民雄街區每年最熱鬧的時節。

和火燒庄一樣,大士爺祭典期間也常下雨,來參加祭典或湊熱鬧的民眾也就需要撐傘,擺攤販賣雨傘的商家比例多,民雄人會戲稱「大士爺文化祭」其實是「雨傘節」,這段期間可以看見攤販帶來各種不同花色尺寸的雨傘,下雨的時候,會撐滿整條街。

大士爺廟。

文化蓄力與即將成形

再往民雄的東面行去,轉過街道,路邊有一間坪數不大的咖啡店「慢靈魂」。負責人李佳晉在回到民雄之前,一直在外縣市駐唱生活,2017年回到民雄經營咖啡店,咖啡賣得並不貴,但剛開始民雄人還是習慣去超商或是連鎖咖啡店消費。

佳晉晚上閒得發慌,找了以前一起玩音樂的朋友晚上在店裡彈奏,戲稱是「民雄夜生活」,並一路延續到現在。慢慢做出口碑後,慢靈魂咖啡現在到了假日一位難求,儼然是民雄最熱門的獨立咖啡店,店裡的音響、唱片CD、黑膠也陸續升級進駐,現場演奏的音響硬體設備、收音器材也一應俱全,最近的演出還能搬出一套爵士鼓。佳晉說:「賣咖啡和玩音樂,我兩樣都不想放棄,它們是有可能平衡的吧。」

慢靈魂負責人李佳晉。

離開慢靈魂,往民雄平交道的方向走去,鐵路旁有一排建築物,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倉庫,「Do right渡對」和「渡對鐵道空間」就在這一排建築物之中。

渡對是一家老屋改造的餐廳,由李贏之和爸爸李英哲、媽媽許雪謹、哥哥李雨仰一起經營。贏之一家人最初的目的並不是開餐廳。爸爸英哲說,有次經過民雄鐵道,發現有這樣的空間,覺得應該要在這邊做點什麼,一家人發揮所長,開始規劃空間利用的可能性,因此成為現今的渡對。

渡對鐵道空間原本是隱藏在鐵路旁的鐵道貨運的集散轉運空間,連本地民雄人可能都不熟悉。2022年生祥樂隊的樂手早川徹Toru,在一個看似展覽空間又像舊倉庫的地方彈奏鋼琴、拍攝影片,空間外部不時會傳來火車經過的呼嘯聲,樂聲和空間交錯,充滿魔幻的不真實感,我後知後覺地發現,拍攝影片的場地就是渡對鐵道空間。

這樣的藝文空間可以說是民雄近三十年來第一個民營的中型藝文空間,它的成形也貼合著贏之一家人的思維:從空間出發,再去思考利用方式。渡對鐵道空間這一兩年來,除了常駐的靜態展,也有像是嘉義的影像工作室「種種影像」來辦影展。

如此藝文空間的出現,也讓民雄從一個原本農工型態的城鎮,漸漸表現出即將成形的文化蓄力跡象。

位於鐵路旁的「Do right 渡對」。

「Do right 渡對」經營者許雪瑾、李雨仰、李贏之與李英哲(圖左至圖右)。

離開民雄街區。從民雄路經台一線,往嘉義市的方向行去,會在頭橋看見一間「仁偉書局」。在民雄開業已經40年,第二代經營者羅怡芬回來和父母一起經營書店後,開始對書店有了一些不同的想像,1樓販售文具百貨,2樓除了原有的教科書、參考書,怡芬進了許多當代的台灣文學書籍,甚至有一整區台文文學的專櫃。

仁偉書局的狀態,剛好就介於新時代的獨立書店與傳統書店之間,在民雄的人口狀態下,務實發展,保持書店獨立經營的純粹性。

仁偉書局。

台一線的薑母鴨party:把四散的藝術工作者召喚回鄉

這幾年民雄的藝術文化領域,看似悄悄無聲,實際卻是生猛地發展。

比如,駐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16年的「阮劇團」,副團長MC JJ(盧志杰)是土生土長的民雄人;民雄出身也書寫在地的台文作家鄭順聰;以民雄家族為紀錄題材的《神人之家》導演盧盈良;第59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九槍》導演蔡崇隆也回到父執輩的故鄉民雄居住;多次入圍金曲獎的獨立樂團「美秀集團」,團員修齊、狗柏、冠佑,高中就讀民雄境內的協同中學;去年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裝咖人」樂團,作品《夜官巡場》以音樂專輯和小說兩種藝術形式書寫民雄在地鄉野故事。

今年成立第20年的阮劇團,這些年來慢慢有些和地方連結的特殊習慣和文化,比如每年農曆過年期間都會舉辦「薑母鴨趴」,這兩年都在民雄台一線上的薑母鴨店舉行,好像有種神祕的力量,把四散在台灣各地,甚至待在其他國家的嘉義藝術家、文化人,在過年期間召喚回鄉,在喝酒吃飯之餘,同時交流不同藝術領域的想法,隱隱約約凝聚整個嘉義的藝術文化力量。MC JJ說,阮劇團把嘉義帶到全國、帶到世界的這20年,其實只在做一件事:「我們只是好好地介紹故鄉。」

離開民雄又回到民雄,我才發現民雄似乎有著不斷強調「連結」的個性,在時代不斷新舊交替的狀況下,民雄透過和人、土地、事物、記憶、歷史的串連,延伸出一種召喚與思考,不是盲目地追求經濟和前沿的價值,而是必須回到生活的土地和人身上,所有價值的思維都是貼在這樣的連結基礎上,我們才有辦法將四散的民雄人召喚和聚集,從個人凝聚成組織,意識和記憶由點成面。

行在民雄的街區,這些人是有聲音的吧。

註1:2022年台北電影獎四項大獎的紀錄片《神人之家》導演盧盈良為民雄人,家族在民雄種植小番茄。
註2:《大士爺廟沿革》:大士爺信仰全台灣都存在,但大多在鬼月結束後會把紙糊的大士爺金身火化送走,唯一有神像存在,並且設立廟宇供奉的只有民雄的大士爺廟。傳說,大士爺狀貌惡鬼,是觀音的化身之一。

PROFILE 張嘉祥|

1993年出生。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畢業,目前就讀臺灣師範大學台文所。嘉義民雄人,火燒庄張炳鴻之孫。從事音樂製作及創作、文學創作、podcast主持等。現為「庄尾文化聲音工作室」負責人、台語獨立樂團「裝咖人Tsng-kha-lâng」團長、podcast《台灣熱炒店》節目主持人。2021年出版《夜官巡場》專輯,入圍第3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2022年出版《夜官巡場》小說。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9封面故事「文化如何創新?」,更多關於台灣文化創新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張嘉祥 攝影/PJ Wang 編輯/陳湘瑾 核稿/郭振宇
文字/張嘉祥 攝影/PJ Wang 編輯/陳湘瑾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