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圖書館,也是文物典藏館:南投縣埔里鎮立圖書館
1999年的921大地震,震垮了埔里鎮立圖書館。五年後圖書館重新開幕,五層樓的建築物拔地而起,蛻變的不只是建物,還有埔里圖書館在地方扮演的角色。在這座人文氣息豐厚的小鎮,駐館藝術家以及年年舉辦的「閱讀埔里」主題活動,讓圖書館成為重要的文化策展中心。
1999年的921大地震,震垮了埔里鎮立圖書館。五年後圖書館重新開幕,五層樓的建築物拔地而起,蛻變的不只是建物,還有埔里圖書館在地方扮演的角色。在這座人文氣息豐厚的小鎮,駐館藝術家以及年年舉辦的「閱讀埔里」主題活動,讓圖書館成為重要的文化策展中心。
921地震發生時,現任埔里鎮立圖書館館長蘇麗雯才到館工作一年半,剛剛完成館內4萬本書的書標整理,地震一來,擺好的書籍從書架上跌落,浸泡在水塔破掉後漫出的水窪中。
圖書館重建過程百轉千折,不斷搬遷,從民眾服務站、臨時圖書館到藝文中心,最終才落腳到現在的空間。蘇麗雯和其他館員在這當中一遍遍整理書籍,圖書館也負責陪伴因父母忙於工作而無暇照顧的孩子們。埔里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就這樣在眾人努力下,凝縮在這座小鎮圖書館中。
搜羅歷史與文化的空間
地震以前,圖書館只是典藏書本的地方,地震後,鎮上居民為了重建房舍,將不要的舊物捐給圖書館,從鎮民過去的生活用品到鎮上藝術家的藏書都成為館藏一部分,這些陳列在樓梯間以及四樓典藏地方文物的「埔里文庫」,讓圖書館猶若地方博物館存在著。蘇麗雯說:「如果圖書館放棄典藏,這些具有時代意義的文物勢必會消失。」
如今,圖書館內的埔里文庫專區,不僅重現街區雜貨小賣所「日興商店」,以木造矮房還原彼時空間規劃,擺設商店經營者後代捐贈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再以見本櫥和老菸酒牌勾勒出時代氛圍;另一個角落,則是小鎮醫師李長的工作場景—木製招牌、醫學書籍、看診桌、領藥台以及太太黃淑郁的「三菱十字號鐵馬」——完整重現日治時期診療所樣貌。
除了實體空間之外,圖書館也持續在線上以老照片和大眾互動。2008年埔里鎮舉辦12年一次的建醮大典,圖書館整理出一批老照片放到醮壇,出乎意料的獲得民眾迴響,許多人因地震遺失了照片,展出作品因此成為民眾與過去連結的方式。目前圖書館仍持續徵集照片,也放在網路社群「埔里影像故事館」供民眾閱覽,提供他們對於照片的資訊,協力完成資料的建置。
從圖書館到策展單位
埔里鎮立圖書館不囿於典藏的功能,將收集到的資料和文物以展覽或策展的方式,讓更多民眾可以接觸到這些資訊。
每年,圖書館都會邀請在地藝術家、文學家和音樂家駐館,並以講座、課程、工作坊融入圖書館活動。2014年的駐館藝術家,甚至到小學指導學生,在圓形木牌上繪製自己,這些作品最終張貼在圖書館一樓牆面上,成為大家共同創作的集體記憶。
每一年圖書館都會訂定主題,從族群、民俗到產業來實踐在地閱讀。2019年以埔里眉溪四庄平埔族的民俗傳說「番婆鬼」(Maxa-daxedaxe)為主題,舉辦舞蹈劇、尋找番婆鬼的歷史遺跡,也與陳叔凰教授合作,將傳說中會吃小孩心臟、在夜晚換上貓眼睛、手持芭蕉葉飛行的番婆鬼,重新詮釋為保護孩子的「埔里魔法阿嬤」,並請小學生按照這個故事繪製自己理解的繪本,最後印製成書。
https://www.facebook.com/BuLiYingXiangGuShiGuan/posts/1955303641291365
另外在年度主題自然埔里的規劃下,也曾和南投縣野鳥協會合作,前往鯉魚潭賞鳥。為了讓大眾能進一步認識埔里的環境及生態,相關主題布展的地點也會往外延伸到哲學步道、木生昆蟲博物館、桃米親水公園等實際場域,讓知識在生活中體現。
對蘇麗雯個人來說,她希望圖書館能成為地方上的小型文化中心,不只是閱讀書籍、參加活動,而是在這些過程中去理解自身成長的土地,並讓圖書館成為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人、閱讀和愛地方,其實都是息息相關的,不只是閱讀,希望鎮民都能在這裡獲得很多東西。」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1 封面故事「愛上圖書館」,更多關於圖書館的報導請購買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