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後殖民的瘡疤——《納由拉之歌》三個女性、三個世代,試圖走出戰後的傷

葡萄牙導演荷西米格爾里貝羅(José Miguel Ribeiro)製作,入圍2022年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動畫長片《納由拉之歌》,以色彩濃烈的手繪筆觸,透過三個女性角色,述說著安哥拉飽受戰火摧殘的創傷。創傷不曾因為戰爭結束消失,它將成為後世的包袱,持續疼痛、折磨,直至結出足以撫平隔閡的痂。

動畫長片《納由拉之歌》以安哥拉的戰火作為背景。

葡萄牙導演荷西米格爾里貝羅(José Miguel Ribeiro)製作,入圍2022年法國安錫動畫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動畫長片《納由拉之歌》,以色彩濃烈的手繪筆觸,透過三個女性角色,述說著安哥拉飽受戰火摧殘的創傷。創傷不曾因為戰爭結束消失,它將成為後世的包袱,持續疼痛、折磨,直至結出足以撫平隔閡的痂。

電影開頭第一幕,即明晰地勾勒出故事場景,女性的嗓音訴說著她的夢境:在傾盆大雨的熱帶叢林裡,一個男子倉皇跑過,他身後揚起槍鳴,灰色人影逃竄,最後不支倒地陷入那窪泥淖,一隊身著軍服的人快步行經;而男子倒下的那地,長出了一株巨大、蓊鬱的榕(Mulemba),那枝葉散成蜿蜒河谷中的叢林。

鏡頭推移,望向遠方遼闊的黃色沙丘,一名女子提著行囊行經煙硝四起、被砲火炸得滿目瘡痍的大地。那是1995年的安哥拉,身著軍備的士兵們在近乎半人高的尖毛草叢掩護下,成群推進;而女子亦壓低身形匍匐前進著,在沙地埋著地雷,隨時承受著成為敵方俘虜接受拷問的危險。戰爭,如影隨形。

時空來到2011年,安哥拉首都盧安達,在遠方大興土木的高樓大廈之下,眼前破舊、花雜的屋篷交錯疊置,市集上的人群熙熙攘攘,年輕的女孩沿街販售她的饒舌音樂專輯,她是雅拉,一名滿懷理想的年輕饒舌歌手,在城市中尋找夢想與機會;她從小就與生母納由拉分離,母親為了尋覓在內戰中生死未卜的丈夫而走入戰區,於是年幼的雅拉與年邁的奶奶萊蓮娜相依為命,僅憑著一本母親留下的日記遙想著母親的形象。

從小便和生母納由拉分離的雅拉,與年邁的奶奶萊蓮娜相依為命。

戰爭,痛苦的濫觴

電影基本上以這三位分屬三代的女性為主角,勾勒戰爭對人民造成的永恆傷害。固然這場戰爭並非出生、成長於葡萄牙的導演荷西米格爾所親身經歷過,但他的父親在非洲參戰的經驗,為他與家人的人生留下無以抹滅的傷痕,於2016年創作的動畫短片《Fragments》即直接地處理他與父親的這段經驗。

戰爭帶來的創傷,不會因為戰爭結束而消失,它將成為與此苦痛經驗交會之人生命中的一環,伴其一生,並無以避免地影響前後的世代。當片中年輕的雅拉閱讀著納由拉當年寫在日記裡的心情記事,遙想那未曾有機會好好認識的母親心情時,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的隔閡與不解,似乎有了新的理解的可能。

就此意義而言,《納由拉之歌》試圖透過三位女性角色,串接起實質身陷戰爭之中與並未真正步上戰場、但卻一輩子深陷戰火陰影的人物情感。當片中納由拉面對老母親萊蓮娜近乎哀求,「回來吧,妳的女兒需要妳」時所回應的:「沒有人能夠從戰爭中活著回來。」人物語氣所透出的,乃蘊含了未曾參與過戰爭的荷西米格爾對戰爭本質的體悟。

表現主義的筆觸,化作戰火下虛構的陰蔽

帶有表現主義式的畫風強調人物情感的流露,鮮豔大色塊的蒼綠、沙黃、赭紅,大筆勾勒壯觀的非洲地貌。

安哥拉經過長達四百年的殖民統治,1975年終於自葡萄牙政權獨立,但旋即陷入漫長的內戰,不同陣營糾葛的歷史關係與國際強權在冷戰結構下蔓延至非洲的政治角力,使得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仍深陷夢靨之中。

然而,這些錯綜複雜的背景並非導演意圖在電影中明說的,他身為殖民者後代的身份以及葡萄牙政府在安哥拉內戰中扮演的角色,也非影片意圖著重的面向。雖不能說是刻意迴避,但也不免令人感受到電影試圖擺脫複雜的政治與歷史脈絡,直接召喚具普同性的人性情感。

或為一種讓普羅大眾共感的敘事策略,特別是導演選擇1995年及2011年兩個橫跨內戰的時代作為背景,藉由不同世代的人物對比出價值觀的差異,同時也讓故事更為豐厚立體;穿梭於現代化都市與熱帶叢林、荒原、洞窟等迥異的人造與自然地景之間,《納由拉之歌》透過細膩的繪畫筆觸與奔放的色彩,向觀眾敞開安哥拉這地相當豐富的人文與自然景觀。

帶有表現主義式的畫風強調人物情感的流露,鮮豔大色塊的蒼綠、沙黃、赭紅,大筆勾勒壯觀的非洲地貌,不時穿插的魔幻場景,在人物的夢境、潛意識、帶有寓言性的思緒之間遊走,於看似線性的時間軸增添了非線性的層次——在納由拉代表的過去與雅拉和萊蓮娜身處的當下之外,創造了如夢境、如神話般的魔幻時空。或許在殘酷的歷史現實面前,古老的、神秘主義式的傳說才能提供人們隱遁的空間。

然而多數時候,《納由拉之歌》寫實地勾勒人物的現實處境,戰場上人物壓低身形、竄逃躲避戰火轟炸的視角,動畫的分鏡和鏡頭移動,讓觀眾身如其境地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威脅。導演在片中亦使用一小段歷史檔案影像,呈現安哥拉內戰對人民造成的傷害。

在哀悼之後

《納由拉之歌》故事雖奠基在安哥拉劇作家荷塞愛德華多厄瓜薩(José Eduardo Agualusa)與莫三比克的葡萄牙語作家米亞科托(Mia Couto)合著的舞台劇劇本《黑盒子》(A Caixa Preta),但導演荷西米格爾的故事不只是關於過去的歷史,他更關注的其實是未來。

因此在電影中,他融合時事將雅拉設定成一位饒舌歌手——此取材於2015年發生的一起饒舌歌手與16名社運份子被安哥拉政府控告意圖謀反、顛覆政權,因而入獄、採取絕食抗議的真實事件。試圖回應即便內戰結束,但人民對抗暴權的戰爭卻未曾止歇的狀態。

一如雅拉在電影中兜售的專輯封面寫的「País Novo」(嶄新的國家)、她房間牆上貼著的弗朗茲.法農切格瓦拉與女性主義字樣的海報,年輕世代對於更宜人居的理想未來所期盼與想像,皆透過雅拉此角色展現。

雅拉代表著安哥拉的年輕世代,對於更宜人居的理想未來所期盼與想像。

片末那幕奶奶萊蓮娜直視鏡頭、與櫥櫃上納由拉的照片對視的目光,亦與正觀看著電影的我們對上。一抹人影義無反顧地向前方走著,灑脫地沒入黃沙之中。《納由拉之歌》選擇以走上戰場、為此犧牲自己的母親納由拉為片名,是種悼念,悼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們,亦是世代間的和解。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 觀摩長片|選映10部國際動畫長片,如葡萄牙《納由拉之歌》、丹麥《艾倫的電波冒險》、巴西《特務森友會》、羅馬尼亞《魯濱遜夢遊仙境》等精彩電影,帶領進入動畫的異想世界。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謝以萱 圖片/臺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編輯/Mion 核稿/郭璈
文字/謝以萱 圖片/臺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編輯/Mion 核稿/郭璈
文字/謝以萱 圖片/臺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編輯/Mion 核稿/郭璈
文字/謝以萱 圖片/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編輯/Mion 核稿/郭璈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謝以萱
  • 圖片/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 編輯/Mion
  • 核稿/郭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