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陳惠婷專欄:YOU ARE WHAT YOU LISTEN TO!

陳惠婷專欄:YOU ARE WHAT YOU LISTEN TO!

在這個疫情進入我們生活的日子裡,發現我也開始了倚著窗戶往外看的習慣,突然瞭解老人家為什麼可以(或不得已),花很長時間地,看著窗外路人,或者貓咪可以在窗邊坐一下午。因為在失去一部分自由的當下,不分物種年齡身分,我們其實都是希望與外界進行連結的。

在這個疫情進入我們生活的日子裡,發現我也開始了倚著窗戶往外看的習慣,突然瞭解老人家為什麼可以(或不得已),花很長時間地,看著窗外路人,或者貓咪可以在窗邊坐一下午。因為在失去一部分自由的當下,不分物種年齡身分,我們其實都是希望與外界進行連結的。

而在這種時候,我正看著沿窗戶形狀切割下來的天空風景,寫了一首歌。於是寫歌,或是更精確地說,歌詞創作,是我試圖與自我以及外界溝通的方式,而這時候在這種場景下寫下的歌,至少對我自己來說,將來回顧時,勢必會成為這段時光下的一種紀錄吧。

歌詞文字對我來說,比音樂性本身,要承載更多傳遞思想,或是對內、對外溝通的重要責任。

我不是一個社交性格的人物,朋友聚會超過五個人基本上我就會頭暈(但似乎很適合防疫期間的自肅行為),但偏偏我感受又很多。

我覺得我會走上寫歌這條路,不是因為我有什麼遠大的音樂志向,而是我「需要」這件事,透過歌詞創作,我可以整理自己的內在,透過歌詞創作,我可以與大家分享各種同理的感受。於是我就能與自己和外界產生連結了,這使我不至於歪曲了自己。

歌詞這種文類對我來說,也許從很早的時候就在生命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不下於其他類型的創作對我的影響。大概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可以自由運用零用錢(要存一下)買錄音帶開始,我就有把喜歡的歌詞默寫下來的習慣。

在我們那個年代,課桌上都會自己鋪上一張透明塑膠墊板,然後大家把喜歡的東西,比方偶像明星照、少女漫畫小卡、遊戲卡、漫畫角色OK繃等等壓在墊板下面,為學生生活增添一番自我標誌的品味。

我那時就會懷著虔敬的心,將喜歡的歌詞默寫下來,跟著上述雜七雜八的那些,一起放在墊板下面,然後午睡時間不想睡,就趴在桌上側臉盯著這些文字,感受一些離我還很遙遠難懂的風花雪月,彷彿這樣默背歌詞,意味深長的大人世界就會離我近一點。

話說回來同時期的下課時間,我又是一個會跟男同學PK跳繩的小屁孩兒,這兩者間的差距現在想想還真是很有趣,也許從那個時候起,我就已經透過歌詞,去認識我還不懂的、所嚮往的世界,那個由梅艷芳張國榮等人代言的,華麗又多彩的成人世界。

然後高中的英搖、大學時代的另類搖滾,我們死死地記住那些歌詞,大聲地跟著唱,卡在小孩與成人之間那顆躁動的心,有太多說不出口的話,這些歌詞幫我們說了,於是我們引用一些歌詞的關鍵句子,好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救贖與歸屬。

「You are what you listen to」,等到我們長得更大一點,會又發現,原來年輕時候聽的歌是這樣無可取代的存在;更大以後,不管聽到多麼傑出的音樂作品,卻始終不能像青春時那些歌一樣,刻在心裡,定義自己,我想這也是音樂或說歌詞的時代意義,在每個個人身上的顯現吧。

幾年前,在美國旅行的時候聽到車上電台廣播節目說,接下來我們要來播放懷念金曲,我想說懷念金曲應該是披頭四,不然也是槍與玫瑰之類的,沒想到播放的竟是Nirvana,不禁讓我驚覺時間流逝速度之快,之於我來說是年輕印記的歌曲,不自覺間已成為懷念金曲,讓我默默地流下時代的眼淚。

披頭四(The Beatles)於1963年(左圖/Wikimedia Commons)與超脫樂團(Nirvana)的主唱兼吉他手科特·柯本(Kurt Cobain),攝於1993年(右圖/Wikimedia Commons

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忘記十歲、二十歲時熱愛的那些歌曲歌詞,他們還是在各方面很深地影響著我。

日本有一種「言靈」的說法,意思是語言裡有神靈,說出來就有力量,最具體的實踐就是誓言或詛咒;而與宗教相關的祈禱型態,也很多與唱誦有關,似乎歌曲與靈性世界有很深的連結。我們愛著的那些歌詞,雖然與上述這些儀式沒有關係,也不是什麼直銷課程,不見得都是正面的淨化教條;

我們愛的歌,很多時候只是貼近我們的心,歌詞替我們說話了而已,其附加的療癒效果,讓我們在孤單的時候不孤獨,低落的時候不絕望吧,尤其在現在這個不安定的時代,歌詞代替我們溝通,當我們唱著同樣一首歌,我們就是一起的,即使我們都在家裡沒有出外活動,我們也是同在的。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07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惠婷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編輯/吳哲夫 插畫/廖國成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文字/陳惠婷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編輯/吳哲夫 插畫/廖國成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陳惠婷
  • 圖片/Wikimedia Commons
  • 編輯/吳哲夫
  • 插畫/廖國成
  •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