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成專欄:是誰告訴你的?
我們常常莫名奇妙得知許多消息,卻不知道、當然懶得追溯是從哪裡來的。殊不知消息其實也有身世,甚至有來源譜系。不只孔子的女婿公冶長懂得鳥語,英國人也懂,他們會說「a little bird told me」,說穿了,如果不是為了隱瞞消息來源,就是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聽到消息。
我們常常莫名奇妙得知許多消息,卻不知道、當然懶得追溯是從哪裡來的。殊不知消息其實也有身世,甚至有來源譜系。不只孔子的女婿公冶長懂得鳥語,英國人也懂,他們會說「a little bird told me」,說穿了,如果不是為了隱瞞消息來源,就是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聽到消息。
我們都說小孩子學得很快,卻並不知道是從哪裡學來的,只知道他們總有方法學到一些有的沒的,於是我們禁止小孩跟壞朋友交往,但不禁止自己。
從哪裡得到消息、收到風很重要。有些念過書的人,會說孔子有個女婿叫公冶長,這是《論語》所記載的沒錯,但是公冶長熟諳鳥語花香這件事,其實散見於歷代註解和雜書,但是大家也都以為來源是《論語》原文,混著不同來源對一個人的記載,最容易以假亂真。
遠古時代交通困難,資訊主要只在各自部落內流動,是個人對個人(C2C)的訊息流。數千年以來,訊息流朝著組織對個人(B2C)的型態進化發展。也就是傳播訊息的方式,漸漸呈現集中化的狀態,由機構發出的消息,開始比個人傳遞的多得多。
可以說從遠古到1995年,「訊息集中化」是整個訊息傳播的重要趨勢,過去C2C,即所謂三姑六婆的傳播方式,漸漸演變成:大家都看同樣老三台電視(不是三台電視機,是台視、中視、華視),大家都看同樣報紙的時代。
這種讓資訊越來越集中的趨勢,卻被網路的出現攔腰逆轉,網路上資訊太泛濫,造成我們來不及檢查所有的資訊,於是返祖的「訊息部落化」再行其道。大部分的訊息,又走回類似口耳相傳的C2C型態,往往是熟人轉來,或是網路上有影響力的個人散播的。
回頭看看,訊息可以說是由C2C到B2C,再回到C2C。我們手中的LINE等等通訊軟體,都是C2C居多。
商業上有「三流」之說,這三流中,一定是先有「資訊流」才有「金流」和「物流」。沒收到訊息,怎知道如何買東西,要買多少?所以不只訊息傳播需要仰賴C2C,相應的攻略也要仰賴它,於是C2C的交易像是淘寶和蝦皮大行其道。
C2C成為主流,某些當代的流行也漸漸不全然是B2C,由電視節目或廣告創造出來的流行語,如傳統的「香蕉你個芭樂」,以語音型態流傳;而網路則是C2C流行語為主,就如同「像極了愛情」或「本質很大」,以文字型態流傳為多。
目前對網路上文化傳播的現象,稱為「網路迷因( Internet meme)」,是指一夕之間在網路上被大量分享轉載的事物,「哏圖」是其中代表。網路迷因傳遞的方式大多數走的是C2C或C2B2C路線,傳播的途徑又和以往的流行語透過口耳相傳不同。
現在的流行語多半藉社群轉到社群的爆炸成長閃電擴張,比較有影響力的個人(C),已經能取代甚至超過原有組織(B)如電視報紙媒體的角色。
在政治上有影響力的是館長,年輕人搖擺的特色,在這特別清楚。館長所扮演的角色是超級「搖擺州」或台灣「天玉里」的角色,他在網路上號召舉行投票,結果再次強化自己的角色,成為C2C2C中間那個要角,蒐集大家的看法,所謂「風向」,再把「風向」傳出去。
既然現在的消息或新聞傳遞,通常是走一對一開始,最後大家聽到什麼消息,要多問一句「是誰告訴你?」。B是群力創造,做假理論上比較困難,不過也難說,我們國中課本沈復的〈兒時記趣〉中刪掉了最後一段也一直沒人發現;C是個人獨塑,容易欺騙,可是流傳一樣容易,甚至可能更源遠流長。
在B2C中,B可以發更正函,而網路C2C2C2C,是要從何更正起?所以假新聞假消息越來越多,再多的事實查證中心也不夠更正,追索訊息的身世時,多問一句:「是誰告訴你的?」會很有趣。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07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劉奕成:不具代表性
1970年生,生命前半段沒有網際網路,後半段才開始有網路。所以都告訴自己現在25歲。住過紐約、東京、香港、上海等大城市,最開心的是到過大聯盟31個球場,還為其中兩個球場的建造出過力。所有日正當中潑寫的文句,都留待夕陽來時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