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劇團《皇都電姬》:打開元宇宙,探索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由阮劇團與劇場空間臺港共製的舞臺劇《皇都電姬》,以臺港兩座即將被拆遷的「電姬戲院」與「皇都戲院」為故事背景,藉由回溯臺 港母語電影的黃金時代,探討母語文化失根的過程。2022年《皇都電姬》演員製作陣容全新升級,並進一步融入「元宇宙」(mataverse)議題,在魔幻又前衛的世界中,交織出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由阮劇團與劇場空間臺港共製的舞臺劇《皇都電姬》,以臺港兩座即將被拆遷的「電姬戲院」與「皇都戲院」為故事背景,藉由回溯臺港母語電影的黃金時代,探討母語文化失根的過程。2022年《皇都電姬》演員製作陣容全新升級,並進一步融入「元宇宙」(mataverse)議題,在魔幻又前衛的世界中,交織出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炎炎夏季的早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排練場外已擺滿了鞋,阮劇團演員正揮汗排練著劇中《皇都篇》的武打片段。在拳腳交錯、迴旋閃避的緊張氛圍中,外型猶如《英雄本色》小馬哥的「Mark哥」與女主角小柔,正被一群戴墨鏡的人追殺── 因為在未來的香港時空中,人們早已不被允許講廣東話,不知從何而來的神祕Mark哥,卻講著人們早已遺忘的語言。
臺灣阮劇團與香港劇場空間共製的《皇都電姬》,以臺灣香港兩座老戲院揭開故事序幕,並分成臺灣編導執導的《皇都篇》,以及香港編導執導的《電姬篇》兩條既獨立又相互交織的故事線。
《皇都電姬》在2020年首演後獲得熱烈迴響,入圍第19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決選作品,兩年之後,即將重新展開巡迴演出的《皇都電姬》,除升級製作陣容之外,也因應時局變化,重新調整編譯故事內容。《皇都篇》加入近來引起熱烈討論的「元宇宙」(metaverse)議題,並將時空背景設定在200年後的2220年的香港,以具黑色幽默的反烏托邦式預言,帶領觀眾走進元宇宙時空。
在小地方做大事情,與世界交朋友
明年即將滿20歲的阮劇團,是嘉義第一個現代劇劇團,不僅長期耕耘地方,製作的戲劇節目也以本土文化、母語議題為核心,「我一直覺得在被大眾視為『小地方』的嘉義,可以搞一些『大事情』。」劇場資源大多集中於都會城市,嘉義並非主力市場,但汪兆謙始終相信「愈在地,愈國際」,他不被城鄉差距局限,反而極力擴大格局,有意識地打破同溫層去跟世界交朋友。
2016年,阮劇團和日本流山兒事務所展開首次跨國共製計畫《馬克白 Panit It, Black!》。汪兆謙坦承,一開始他也擔心嘉義是否過於鄉下,懷著忐忑的心接待日本劇場名導來臺,當日本導演看見嘉義後,不僅眼睛一亮,還大力肯定阮劇團深耕嘉義的努力,大大地激勵汪兆謙「在小地方做大事情」的信念。
後續阮劇團不僅與流山兒事務所建立長期合作的密切關係,推出《嫁妝一牛車》、《大路:七天》等劇作,也開展阮劇團與各國團隊共製的契機,包括在2020年與香港劇場空間展開共製《皇都電姬》的合作。
香港歷經九七回歸、雨傘運動之後,港人明顯感受到廣東話被普通話侵蝕的焦慮,在四、五十年前,臺灣也曾因推行「國語運動」政策,逐漸喪失臺語作為主流語言的地位與文化。汪兆謙與劇場空間藝術創作總監余振球,兩人在一次談話中對於「母語流失」的議題產生共鳴,因而開始醞釀製作《皇都電姬》的想法。
如何連結臺港兩地的母語議題?以聲音作為傳播媒介的「電影」,成為串連臺港共製的關鍵。
位於香港北角的「皇都戲院」創建於1952年,播放過無數膾炙人口的廣東話港產片,在2020年面臨被拆遷的命運;對應臺灣亦有一座位於臺南麻豆的老戲院「電姬館」,曾見證臺語電影的風華歲月。阮劇團與劇場空間便決定以戲院與電影作為切入點,探討母語文化的消逝,並確立汪兆謙執導香港編劇及香港演員《皇都篇》,余振球執導臺灣編劇與臺灣演員《電姬篇》的交互合作模式。
「疫情封鎖國境,讓許多香港演員無法來臺灣演出,但我們始終堅持選用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演員。」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表示,母語是文化的根,也是《皇都電姬》中相當重要的元素,因此他們克服許多困難,全臺甄選居住在臺灣的香港演員,募集到許多優秀的香港劇場夥伴。
除此之外,2022《皇都電姬》製作陣容也全面升級,包括剛拿到第30屆香港舞臺劇獎最佳劇本、最佳填詞的劇作家兼演員鄭國偉、作詞人張飛帆;音樂總監柯鈞元也因應《皇都篇》劇情的重新編譯調整編曲,並邀請知名音樂創作人柯智豪加入團隊,讓《皇都電姬》在音樂的呈現上迸發出更多的火花。在演員方面,除了邀請在臺香港夥伴加入之外,《電姬篇》也齊聚許多優秀臺灣劇場演員,如李辰翔、程伯仁、張瓈丹等人,讓2022《皇都電姬》有了令人期待的嶄新面貌。
自首演以來,《皇都電姬》便是在COVID-19的艱困情境中誕生與成長,從疫情爆發走到後疫情時期,兩年之間時局不斷變化,「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繼續做好戲而已。」汪兆謙堅定地說。
電影就是五○年代的「元宇宙」
隨著時局變化,重新巡演的《皇都電姬》在劇情上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調整。2020《皇都篇》女主角小柔,面對的是香港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黑社會與街頭肉搏戰;到了2022《皇都篇》,小柔的意念則走入元宇宙,在這個科幻虛擬的世界中,她在宇宙艙中遇見會說廣東話,因而被系統視為Bug的Mark,兩人一起攜手躲避系統的追殺。
透過小柔視角的抽絲剝繭,展現香港社會運動已從2020年的身體肉搏戰,演進到現今的資訊戰,並隱喻其背後擁有無形的巨大系統機制。此外,元宇宙議題也呼應著1950年代,港臺兩地曾輝煌燦爛的母語電影時代,「電影就是五○年代的元宇宙!不覺得電影的概念跟元宇宙很像嗎?」余振球表示,對應現實生活,電影為觀眾打開另外一個世界,不僅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更是可以盡情追求夢想與理想的出口。
《皇都篇》藉由元宇宙隱喻未來現實的可能性──廣東話不再被允許使用,與過去五○年代曾輝煌發達的母語電影時代,相互映照成具警世意味的鏡相關係。
語言是核心,臺港互為映襯的相似命運
「語言」是《皇都電姬》的核心,《皇都篇》藉由元宇宙的設定,將被系統視為「不和諧」、「不正確」的廣東話字詞,進行後設的「消音」及「普通話翻譯」處理,不僅展現黑色幽默,也蘊含著無聲的控訴;《電姬篇》則藉由臺灣政府在1950年代推行的「國語運動」,演繹臺語電影配上與演員口型不相符的國語配音,以及禁止在校園中說方言等情節,呈現臺語如何從臺灣主流語言沒落的過程。
完全不懂臺語的余振球表示,語言並不會成為導演與演員之間交流創作能量的阻礙,他執導《皇都電姬》時,主要是去「感受」演員如何說出臺詞,而非「聽」演員臺詞說得好不好。余振球相信,戲劇的能量可以超越語言,但他也表示,自己是真的不懂臺語,「有時候演員加了臺詞、減了臺詞我也不知道,感覺是蠻好騙的哦!」余振球大笑回答,顯現在執導過程中與臺灣演員培養出的默契與好交情。
《皇都電姬》的《皇都篇》與《電姬篇》講述兩段時代、主角身分背景各不相同的故事,並在劇情演進中不斷相互交錯。詢問汪兆謙與余振球想藉由這兩段看似不相關的故事,向觀眾傳達什麼,兩人不約而同地提起劇中如鏡像般的結構──臺灣與香港在電影、語言、政治上,彼此映襯的相似命運。
余振球表示,近年來社會局勢的變化讓他有很深刻的感受,「其實我們原本都來自同樣的地方,只是在不同的生活環境與文化脈絡下,形成不同的樣貌,進而發生了許多矛盾與問題。」但「矛盾與問題」是否能得到解答,並不是《皇都電姬》的主要目的,藝術的存在是點出問題,藉由戲劇的能量,引導觀眾後續深刻的思考。
2022《皇都電姬》期待邀請觀眾走入戲院,登入如同電影般既魔幻又前衛的元宇宙世界,共同探討臺灣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2022 阮劇團X 劇場空間 《皇都電姬》
➤ 時間|111年7月22日至31日
➤ 地點|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 購票點我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