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oi:1.6萬個設計品牌的夢想搖籃
Pinkoi九年前誕生在設計風格依然貧瘠的台灣,營運初始就以不凡姿態出場,一路走來寫下自己的品牌發展歷史。
九年前呱呱墜地,誕生在設計風格、生活品味依然貧瘠的台灣,Pinkoi營運初始就以不凡姿態出場,市場定位、創始團隊的DNA極為特殊,一路走來,引領著Pinkoi寫下自己的品牌發展歷史,見證台灣設計生態系有機成長。Pinkoi,怎麼做到的?
曾柏允、曾麗容兄妹倆,為了守護父親20年的保養品事業,從代工轉型,自創品牌「女兒」。小小一瓶透亮化妝水,是他倆孵出的第一款商品,凝結曾家人恆常的羈絆,從新莊的小工廠出發,透過設計電商Pinkoi,限時批送到全球37個城市。
在香港,「女兒」充滿台灣味的手工皂、洗面乳最受歡迎;歐美客人,偏愛滋潤度高的乳霜。疫情期間,一位住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常客,一次下單十多盒面膜,卻因為快遞包裝上寫著「mask」,「海關誤以為是口罩,被攔了下來,」曾柏允不好意思地說。
而這些緣分,都來自Pinkoi天涯若比鄰的社群之力。
四管齊下,打造亞洲設計社群
成立於2011年8月的Pinkoi,擁有320萬會員數,既是電商、體驗活動匯聚的平台,也是品牌經銷、文創創投等渠道的綜合體。設計師想在Pinkoi開館營業,得先通過層層審核,目前站上聚集1.6萬個設計品牌,累積銷售近千萬件商品,至全球93個國家。台灣「女兒」力爭上游的故事,只是Pinkoi社群影響力的萬分之一縮影。
Pinko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顏君庭,理工科背景,曾在加州矽谷工作七年,任職於Yahoo總部的社群網路事業群。回台創立Pinkoi,帶領140人團隊跨越台灣、香港、日本、泰國和上海,台北辦公室的座位,隱身在開放長桌的一角,桌底下擱置著一塊紫色瑜珈墊,「同事說瑜珈可以舒壓,我想跟著大家運動,墊子帶來了,卻一直找不到時間,」他悠然說著。
顛覆文化產業慣性,讓數據說話
Pinkoi在傳遞「設計是普世價值」的願景之際,創辦人骨子裡流淌的網路科技血液,更高舉數據思維,從中揪出藏在細節的小魔鬼。員工中逾三成是開發工程師,當Pinkoi有新的網站頁面上線前,團隊討論的第一件事並非版面設計的美醜、好惡,而是如何埋追蹤(code)。
「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很重要,我們埋code就是要試著回答,使用者會不會因為好的UI、UX,在這一頁面停留更多時間?」顏君庭解釋。數據,是團隊溝通的語言,也反映了市場說不出口的秘密。
肺炎疫情嚴峻期間,各國邊境封鎖、物流停擺,Pinkoi整體業績下滑,但站上台灣商品的跨境銷售卻逆勢成長,顯見台灣設計品牌已有一票死忠的海外支持者;防疫的好表現,某種程度也降低了各國對台灣商品出口的疑慮。
「數據的好處是,在恐懼或不確定時,能幫我們校正心中的那個天平,」顏君庭說。數據是結果,但在每一個決策的十字路口,「人」永遠是最大變因。
Pinkoi雖然獲得國際投資人支持,包括日本創投IVP(Infinity Ventures Partners)、矽谷創投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都是重要股東,但9年來,卻始終處在虧損狀態。「沒人想要一直虧啊!」顏君庭說,Pinkoi盡可能擴大市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理想與現實的折衝之間,財務報表上短期的虧損,是不得不的選擇。
社群成長首部曲:國際擴張不回頭
2016年Pinkoi啟動跨境交易,透過對國際市場的觀察,佐以平台上的數據分析,Pinkoi邁入信心的步伐,協助設計品牌走向國際。但,日本市場卻讓Pinkoi跌了重重一跤。
進軍日本之初,Pinkoi一廂情願高舉設計大旗,卻僅是把中文網頁翻譯成日文,未能尊重當地文化、同理消費者需求,「這是創業團隊的傲慢吧」顏君庭坦言,過去的成功法則,在日本完全施展不開,苦撐了一兩年,他終於直視問題、修正態度,不再質疑日本市場為何就是不信任我們?
歸零重練的Pinkoi,重組經營團隊,一改過去派駐台灣人的作法,現有日本團隊15人幾乎全從當地招募。此外,網頁字體、字型、翻譯用詞,也更講究貼近日本網路生態。
到了2019年,Pinkoi更進一步調整企業主視覺,從活潑的桃紅,轉向沉穩的藍色調,藉此拉攏更多高端的日本品牌,並配合線下活動,優化既有品牌高質感的意象。「女兒」就曾透過Pinkoi協助,在東京中目黑的蔦屋書店開了快閃櫃,從此知名度大開,日本訂單穩定成長。
女兒創辦人曾柏允觀察,「推敲他們的決策,都是希望市場有良性競爭和循環。Pinkoi不像其他平台把資源放在熱銷品牌,而是逆勢操作,有很多機制協助新品牌曝光、成長。」
社群成長二部曲:強化線下在地連結
國際化光譜的另一端,是透過不同的實驗性場景,諸如市集、手作課程等線下活動,持續凝聚在地社群。而Pinkoi平台上聚集的逾萬名設計師,即是推動改變最好的種子部隊。熱愛園藝的「原生態」創辦人周彥志,屏科大農園生產系畢業,從傳統花店起家,轉型做永生花、乾燥花藝。
去年,「原生態」加入Pinkoi,搭上體驗課風潮,推出的第一堂入門「仲夏星空」,教人了解夏季花語、花材備料,再透過精油抓周,完成一盆獨一無二的擴香桌花。一小時要價550元的「仲夏星空」,一個月內在Pinkoi賣出近百人,周彥志的花藝夢彷彿吃了定心丸,陸續推出多達八種課程。
但Pinkoi不收上架費,而是抽傭每一筆訂單成交額的15%作為管理費,遠高於業界個位數的抽成行情。這讓也在其他平台開店的周彥志,一開始內心還有點糾結,直到Pinkoi的線上經營訓練、宣傳支援帶來實質效益,讓他徹底改觀,「很像是一個(其他平台)在批發市場,一個(Pinkoi)在百貨公司,」他形容。
商業化、規模化和國際化,是一個品牌從零到巔峰、夢想實踐的路徑,也是Pinkoi為1.6萬個品牌規劃的不同策略階段。如「原生態」這般,從單純銷售商品到推出體驗,即是品牌走向規模化,能創造更多營收來源。
隨著體驗活動百花齊放,Pinkoi進一步啟動「品品學堂」,提供常態性的教學空間。金工、香氛、寫字,都是設計師開課的熱門選項。
「今年變動太大,不安的感覺很強烈,人們需要停下來、好好跟自己對話,」顏君庭分析,體驗帶來的有七成是新客,一方面活躍社群;另一方面,也能幫助設計品牌開拓更多商業模式。
社群成長三部曲:聚眾揪團擴大生態圈
今年夏天,Pinkoi發布新版會員制度,最大亮點是跳脫過往獎勵時,多侷限在金額「折抵」的思維,改由「P Coins」代幣串起藝文、旅遊、美食等外部合作夥伴,打通後台、靈活兌換,打造跨線上線下的設計、生活風格生態圈。
從一次又一次的焦點團體訪談中,資深會員告訴Pinkoi,「『設計』不只是送禮,Pinkoi商品只是一部分,生活中還有很多選擇,食衣住行育樂,都想透過設計來妝點自己,」Pinkoi產品設計師朱育磊轉述。
原來,每一位獨立自主的消費者,都可能是改變Pinkoi的幕後推手。
亞洲萬里通(Asia Miles)是Pinkoi新制度下的重要夥伴之一。雙方平台對接後,亞洲萬里通的逾千萬會員,可將哩程轉換為「P Coins」,選購Pinkoi商品;反之,Pinkoi會員也能將「P Coins」換為航空哩程,進一步兌換飯店、機票、演唱會門票等品項。亞洲萬里通台灣區總監陳怡伶形容,「我一直想把台灣的東西帶出去,Pinkoi是很有個性的平台,很多客製的東西,給我們的會員多一些選擇。」
Pinkoi社群走了9年,有些品牌來不及茁壯、黯然離去,但也有更多品牌,是前仆後繼落腳於此,錯落在國際擴展、或深耕在地的節點上,各自努力向前。
從一群人的起心動念,肩負使命打造設計社群,幫助更多亞洲品牌走向國際。到承載逾萬名亞洲設計師的才情與想望,深信好設計能實現美感生活,滿足每一個人對生活不同的想像。
生機蓬勃、共生共榮的設計生態圈Pinkoi,說得早就不只是自己的故事。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01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