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撐Live House不簡單:河岸留言創辦人林正如 ft.1976、董運昌、乩童秩序

VERSE ✕ 河岸留言

撐Live House不簡單:河岸留言創辦人林正如 ft.1976、董運昌、乩童秩序

河岸留言成立滿20年,名稱源自林正如、雷光夏、黃中岳於大學畢業前夕舉辦的音樂會。今年三月盛大舉辦河岸廿音樂祭。

河岸留言Live House,今年慶祝成立滿20年,於3月25至28日舉辦「河岸廿音樂祭——西門慶與紅樓夢」:將西門紅樓街區分成六舞台,屆時有五月天吉他手怪獸、蘇打綠吉他手家凱、雷光夏、江美淇、1976、落日飛車、四分衛、董運昌、乩童秩序等90組音樂人一同歡慶這二十年來,台灣美好的音樂黃金時代。

河岸廿音樂祭的前一週,河岸音造桌上,擺滿河岸留言歷年的節目單。因為活動逐年增加,從一張紙變拉頁,有樂團風光站上小巨蛋,有些名字已被淡忘,宛如一條河川,包容來自各地、不同的樂種。這些名字,除了見證這間北部知名Live House的發展,還能看出台灣類型音樂的消長,隨著潮起,隨著潮退。

「有廣仲啊,那時候還叫管仲。」看著節目單上的活動,河岸留言的創辦者林正如問旁人:「這是蘇打綠第一次來的時候,2006年12月對不對?」現年54歲的林正如是河岸留言的創辦人。他說,這一路走來就是懷著高中時的「吉他社性格」闖蕩至今。

林正如的高中時期正是校園民歌的尾聲,發現一群人想彈吉他卻沒地方,因此有了團隊思考,為了創吉他社跟學校抗爭一個學期,高二成立後立即吸引大量學生入社,「第一屆成員超過100人!」這件事影響他一輩子,他看見音樂是條出路。

「20年來看過好多的樂團,大概一半以上都不算紅。」這次舉辦二十週年音樂節,有些還願的心態,「希望有機會提供他們一個比較正式的舞台,這樣的想法蘊積好幾年了。」林正如坦言。「對的人,對的時空發生對的事情。我覺得這個性格影響我一輩子。因為我要開始思考,怎樣讓這群人可以玩得快樂?」林正如認為,總有人要去做一些沒想到的事情。

1995年從美國回台的林正如,於2001年在台北公館羅斯福路上的一間公寓地下室,成立河岸留言獨立音樂小型表演場。

河岸留言的名稱,源自於他跟雷光夏、黃中岳於大學畢業前夕,三人在淡江舉辦的校園音樂會,發表自己的創作。畢業後,他出過個人專輯、跑去唱片公司做過藝人,學習製作,後來才去當兵。林正如說,退伍後又回唱片公司上班,但難忘玩音樂的初衷,毅然決定出國深造。

就讀美國音樂學院(MI)期間,林正如某次翹課看到Burning Water的表演,從此改變他的人生,捨棄幕後製作,踏上樂手之路。學成返台時,正逢唱片業的巔峰,錄音、演唱會案子接不完,直到節奏被1999年的一場天災打亂。

「921大地震之後停下來,一回頭已經2000年了。那時候才想,樂手一直做下去好像也是這樣,也許還能做一點什麼?」林正如表示,最初創辦河岸留言沒有想那多,純粹是想提供一個「向上舞台」,可以讓他與樂手們能有自我增進的機會,而不是重複一樣的曲目,當時台灣缺乏這樣的空間。「商業演出很膩了,〈愛情釀的酒〉大概play了數千次?」

於是,他租下公館地下室的茶藝店,改裝成樂迷熟知的公館小河岸,接著又開了容納更多觀眾的西門大河岸。「然後一做就20年了,一直忙到停不下來,但算很幸運的。」他笑道:「我那時候做了蠻好的決定,有自己的舞台,玩自己想要玩的音樂。」

2020歷經大疫時期,河岸留言也被迫歇業四個多月,直到夏天才恢復營業,西門商圈的人潮逐漸回流。而今年趁著20週年的重要里程,也正好是舉辦音樂祭的好時機。河岸廿音樂祭邀請許多與其有淵源的樂手、樂團重返西門町舞台,連續四日的音樂盛會廣邀樂迷共襄盛舉!在開演前,《VERSE》邀請到1976樂團主唱阿凱、吉他樂手董運昌乩童秩序主唱fu-fu分享他們與河岸留言的過往回憶。

當他們相遇在河岸留言

1976主唱阿凱(以下簡稱凱)1976樂團是1996年成立的樂團,最初是在地下社會、ROXY VIBE等場地演出,當年的表演場地都會碰上適法問題,例如宵禁、娛樂稅、餐飲提供、演出音量⋯⋯因為法規問題,我們一開始沒幾個場地可以表演。好不容易有了河岸留言,都希望能排在週末演出,當時年輕力盛,每個月至少去河岸演一兩次。

在Vibe結束營業後,對我們這種音量大、又需要一整晚表演時段的樂團來說,能演出的地方就只剩河岸留言了。2005年我開始經營海邊的卡夫卡,正如給我許多指教與提醒,例如消防安全、酒精飲料等法規方面的問題,我從他那裡學到許多。而在西門河岸2008年開張後,我們應該是最常去表演的樂團吧。

西門紅樓是歷史文化古蹟,比起公館的小河岸,西門大河岸在動線、餐飲以及許多設計上皆有不同的巧思。

董運昌(以下簡稱董)大家都稱林正如為Geddy老師,但我都叫他正如,他在美國MI音樂學院主修吉他,所以他會彈一些道地的Jazz、Blues⋯⋯我們這些台灣樂手土法煉鋼的練習,很難彈得像他一樣到位。當年我們曾一起幫許景淳彈伴奏,我彈木吉他,正如彈電吉他,因為我們風格差異很大,合在一起有點不倫不類,但許景淳就愛這種奇特的拼湊感(笑)。

正如的彈奏很西洋式,我的就是民謠風,合在一起確實也滿有趣的。後來他就去錄他的樂團乩童秩序的唱片,我就製作自己的演奏專輯,後來我們就沒什麼交集了,直到他開立河岸留言,我才常去那裡演奏,成為其表演團體之一,我大多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形式演出。

董運昌談到過去在河岸留言的種種經歷,以及他最初與林正如認識、合作的機緣。

乩童秩序主唱fu-fu(以下簡稱 fu-fu):早在林正如去美國前我們就認識了,至今應該超過20年。乩童秩序的團長兼貝斯手阿佑,與前鼓手宋輔仁,大家在1990年代都在等Geddy從美國學成歸國,待他加入樂團,開始我們生命的冒險。1999年我們乩童秩序的第一張專輯《愛會死》由魔岩唱片發行、伍佰製作,所有歌曲是我們四個人一起編寫。

過去小河岸的表演是以爵士樂為主,林正如、宋輔仁與阿佑當時創了「J.E.G. 這個」爵士樂團,J.E.G. 固定每月演出。而乩童秩序一直到今年才發第二張專輯,也因為樂團的吉他手是林正如,所以乩童秩序的風格狂野,新專輯在國外耗時一個多月混音後製,混音師說,Geddy讓他想到加拿大Rush樂團的吉他手A. Zivojinovich。而現在我們的演出即前衛熱門音樂的展現。

董:我跟正如都很喜歡一個爵士大師Pat Metheny,在河岸開店後,偶爾我們會合奏Metheny的音樂。其實我不會彈爵士,拿著正如給我的譜,最初我只是忠實地把那些和弦彈出來,至於即興的部分就盡己所能地去詮釋那些音符。我想自己當時是膽子勝過技藝很多(笑)。

還有一件事使我印象深刻,2001年去小河岸演出,我看到掛在牆上的電視正播出一台客機撞上兩座大樓,冒出熊熊火光,心想那是什麼電影⋯⋯回到家看新聞,才知道那是911恐怖攻擊事件。飛機撞到紐約雙子星大樓的畫面,我第一眼是在小河岸看到的。時光飛逝,那件震驚世界的大事距今也20年了。

關於對河岸的記憶,我有個笑話:像我這種冷門的吉他演奏,長年被排在星期四演出,所以我當了將近十年的「星期四先生」。直到某一天,老闆娘突然問我,你要不要演週五的時段?「真的可以嗎?」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週五晚上只排給熱門樂手,在驚喜中我接受了那次邀請,就此晉升為「星期五先生」。在多年的努力下,我終於擠進比較主流一點的市場(笑)。

:我們最近期的演出,就是在在河岸留言的2021跨年場,1976好像不太擅長跨年(笑)。今年觀眾全戴口罩,若只從眼神感受,聽眾似乎有一起合唱,但我的talking尚待加強。跨年應該要讓大家都開心,特別是這兩年發生這麼多事。疫情到目前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商業演出的變數依然存在。在大家都購票入場的表演中,我是拿麥克風的人,應該要再加油。與河岸留言結緣這麼久,每次表演仍然很期待,2022應該也會在河岸跨年吧。

台灣音樂圈的更迭與前進

林正如本來就是吉他手,他對於場地的期待與要求很高。我們看他怎麼做,(海邊的卡夫卡)也會模仿其做法。

關於創作,過去我們曾找林正如編曲,例如張心傑的〈風還在吹〉,就是找正如以木吉他伴奏。而2008、2009年,林正如也投資了1976在Sony唱片發行的兩張專輯《1976這個星球》、《不合時宜》。我們要做的音樂,正如都覺得很讚,不論是財務或精神上都很支持1976。

fu-fu:由於林正如是乩童秩序的吉他手,所以他的音樂也是乩童秩序整體風格的關鍵:狂野、華麗又精緻。我們的兩張專輯相隔二十多年,會隔那麼久,一方面是正如從2000年開始致力於河岸留言的營運,而我也忙著投入演唱會工作等。但我跟正如都在推廣音樂及建立音樂人才的平台,這二十年來我們都著力於培植台灣音樂文化。

我自己的唱片公司也培養了台灣樂團MATZKA、胡德夫、李雨寰DMDM⋯⋯他們都是台灣具有現場演出實力的藝人。林正如則是為台灣注入爵士樂涵養,除了引入許多著名的爵士樂表演,也拉拔許多台灣的音樂人才。

河岸留言創辦人,人稱Geddy的林正如。

:總覺得現在年輕人的音樂比較chill,老人家的比較硬派(笑),但1976在過去也曾經是相對chill的樂團。但目前我仍持續做新的音樂,也期待自己有技術上的突破。現在製作或發行年輕人的作品時,我並不會刻意使用他們的音樂語言。我喜歡的樂風比較老派,至今仍嚮往五、六十年前的音樂調性,我也熱衷收集黑膠唱片。

日前去林哲儀的四樓唱片行,買了Martin Gore的新專輯,樂風很工業,聽起來是老音樂,但藝術表現仍有突破。我們團員間常互相討論將來會朝哪個方向去。以前的樂迷有些覺得我們沒在做新專輯,我在想,如果沒有很多突破,那大家對我們的期待是什麼,是希望乘坐時光機回到從前,或是真心覺得我們會有全新的創作?無論如何,對於未來的可能性我還是滿心期待。

:我從一個獨奏樂手的角度來看,像林正如這樣優秀的樂團音樂人(MI音樂學院的榮譽畢業生),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把音樂、事業與家庭三件事同時都顧好,他有三個孩子,在我們這一代有三個小孩的家庭並不算常見。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在這時代做這樣的事——經營中、小型音樂表演空間;音樂製作工作室;音樂教學中心——以現在的環境來看,想再開一間Live House,邀請樂團、藝人來做售票演唱會實不容易,因為最好的時間點已過去了。但林正如選在對的時機,做了正確的決定。也由於他從搖滾到Fusion、Funk,分枝Blues,直到最高端的Jazz都有涉略,所以對每一種樂風的判斷都有一定的程度準確。

林正如除了把音樂從美國帶回台灣,也把音樂界的商業運行模式帶進來,他是21世紀初期便開始在台灣做這門生意的始祖,更重要的是,他帶有專業的音樂背景知識,因此能夠站穩腳步,發展並拓寬事業版圖。我想往後就算有人複製其商業模式,也很難再達到同樣的高度。

1976樂團3月26日於河岸廿音樂祭演出。主唱阿凱笑道,如果沒有河岸留言,他們當年應該都會改行了。

fu-fu:回想過去,伍佰早年的表演場地是在台北的Live-A-Go-Go,我們有時候會在伍佰或陳昇前面暖場演出,從Live-A-Go-Go到林正如的河岸留言,以及後來的Legacy,我們剛好經歷了台灣音樂展演空間的轉型期。

台灣的Live House若要跟東京或首爾相比,無論數量或質量都頗有差距,但台灣的場地已慢慢增長,雖然大家都經營得很辛苦,但只要有進步都是好現象。接下來要在音樂創作上繼續努力,也必須樂觀看待台灣音樂圈的未來。

我們的前一代比較多翻唱樂手,而新一代則漸漸多了原創性,投入音樂創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現在台灣的樂團在技術與風格上跟國外相比,演唱與編曲的水準已漸漸提升到位,新一代樂團,如落日飛車草東沒有派對都是質感很好的團體。

董:談到表演場地的專業又可分成兩個層面:其一是Live House的場地該用什麼器材與技術人員。像我們這種搞音樂的,最怕器材故障,雖然都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如果再三發生就會影響大家對表演場地的評價。要買什麼樣的音箱、鼓、收音器材,要找那些工作人員來協助樂團,這種硬體面在河岸留言是很專業的。

其二是軟體,該找哪些樂手在河岸這個場域演出也很考驗專業判斷。要找本土、西洋或唱跳類的藝人⋯⋯這些都需要敏銳的嗅覺,要知道找誰能帶來票房。林正如在人物、樂團的挑選上,感覺相當靈敏,而判斷的基準並不只是藝人是否當紅,還有藝人與場域之間的適配性考量。這需要有導師般的素養與胸襟,或者說,要具備看人的眼光。這些都是當今音樂人可以跟林正如學習、討教的部分。

董運昌的私人收藏:林正如的第一張專輯CD《現代書生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作者/王信權
  • 訪談整理/游千慧, 吳哲夫
  • 攝影/鍾邑穀
  • 責任編輯/游千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