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三重特色公園/全家人的遊樂場,親子探索城市綠地的世界觀

《IDEAL LIFE in SANCHONG 三重的理想生活》

三重特色公園/全家人的遊樂場,親子探索城市綠地的世界觀

點開地圖,位於淡水河左岸、受河流環抱的三重,猶如一片羽翼,眾多口袋公園在綿密的巷道之間點綴;羽翼的另一側,是由河水綿延而成的帶狀高河灘綠地(High Riverbank),如今也是大台北地區幅員最廣的公園。公園的誕生與蛻變,與人類社會的城市發展緊密相連,呼應著人群生活裡休憩、交誼與運動的各種必備需求,是假日親子景點首選,也是一座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代表性空間。

在公園概念尚未普及成熟之前,這類經過規劃後展現出美感的戶外休閒場所,是少數富裕人群的專屬享受。但隨著城市規劃的概念出現,公園經由政府規劃、營運,紛紛在市中心與市郊出現,成為一種為大眾共享並屬於市民集體的開放場所。無論什麼人,都同樣擁有一個在城市生活中,能自由來去、徒步可及的大自然體驗。

徒步小徑、野餐設施、運動場、花園、遊具⋯等組成,為公園賦予了更多元且親和的特質,而動物園、球場、河濱等戶外空間,也成為具有公園功能的場所。公園的涵義與角色,隨著城市發展與人口增長豐富了起來,不僅提供個體休憩與喘息,也成為社區民眾、運動俱樂部的據點,在住商混合的城市區域中,與社區居民的生活更加緊密相連,成為一座城市「宜居」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公園是一座慢板與暫歇的節點。

在侷促的樓宇房舍間,公園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風景。

三重埔:從移居到宜居


台灣的公園,最早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的城市計畫。然而在此之前,三重早已是生機勃勃,人群聚集的熱鬧重鎮,百業商貿在此發生,蘊含著各種機會與可能性。人們順著淡水河航行,在這片舊稱「三重埔」的河灘平原上岸,搭起橋樑,與對岸的大稻埕、艋舺、士林相互輝映,人群、貨物在此集散,越來越多外地人群移居於此,生根落戶。廟街文化、街市小吃,是城鎮發展的底蘊,穿梭其間的錯綜巷弄,不只通往相鄰的新莊、蘆洲、五股,更訴說著這城鎮有機發展的身世。

將視野快轉到當代,三重目前林立著20座綠地公園,其中,包含了高灘地河濱公園,與緊鄰社區的口袋公園,滿足人們不同的休憩需求。

屬於高灘地範圍內的「新北大都會公園」,位處淡水河、大漢溪交界,與二重疏洪道並行。「高灘地」指的是「河川低水河槽岸頂至提前堤前坡趾間的河床」,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河堤」,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會有水流經過;但在遇颱風、豪雨等天候時,則成為與河流之間的緩衝地帶,保護人們所生活的市區與住家,兼具防洪與休閒遊憩功能。

新北大都會公園面積達四百多公頃,是大台北地區面積最大的公園。全長7.7公里,一路從三重綿延至蘆洲、五股與三重。偌大的河堤腹地,涵括了公園的許多複合功能,不同的地景、設施與活動,得以滿足各個年齡層與群體的休憩需求,無疑是宜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廣闊的草地與植被,視野所見之處盡是開闊自在,20公里長的環狀自行車道,岸邊河水潺潺,抬頭飛鳥成群,低頭寵物伴隨。這是河濱公園的標準景致,無論步行、慢跑或騎單車,順著岸邊水流前行,就像一場在城市郊區的恣意探險,這也是被河流環繞的大台北,所共享的河堤風景。

新北大都會公園:所有人的遊樂場

相對於其他質樸的河濱公園,新北大都會公園規劃了不同特色區域、設施,涵括各種休閒功能。例如:「都會運動區」包含遙控賽車場、籃球場與棒壘球場;「親子休閒區」有婚紗廣場、共融遊戲場;以及位於五股溼地、蘆洲微風運河的「生態體驗區」。

尤其在辰光橋與中山橋之間堤防上的「熊猴森樂園」,以台灣特有種生物為主題,結合動物可愛版形象的地景設施,讓公園遊具脫離一成不變的外貌,幻化為動物形象,草坡成為滑梯,大人小孩都能在台灣帝雉、櫻花鉤吻鮭、台灣黑熊、台灣雲豹身上玩耍,孩子盡情撒野「放電」,大人則解放久違的童心。

這一整片似無盡頭的河堤樂園,兼具安全、寓教、休閒、運動多種功能,並免受汽機車打擾。長者悠閒散步、乘涼,進行身心舒展;孩子能與玩伴在遊戲沙坑集合,或者蕩起鞦韆,穿梭迷宮與大型管道遊具間,將一期一會的童年友誼,延長為社區小夥伴的不定期童樂集會。

遠離喧鬧急促卻便利可及,河堤綿長的景致下,天際線與沿岸建築匯聚,白日艷陽灑落,水波映金光;夕陽西下,沿途路燈在水面搖曳,遠方萬家燈火為背景,將繁華盡收眼底。微風吹來,仍是清新空氣。

口袋公園:生活日常風景

相對於河濱公園,或市中心的大型公園,藏身巷弄鄰里間的口袋公園,則是宜居社區所必要的另一種公園形態。

下樓、轉角即可抵達,口袋公園的便利,幾乎是日常生活的必要風景,出現在住宅區、住商混合區之中。也正因它的常見與親鄰,若無悉心留意,我們可能都不會發現,每天通勤時,會經過多少座口袋公園。但它的存在,讓我們前腳剛踏出便利商店,或是想找個地方休息時,能輕易找到一個與綠叢、樹蔭相伴的小天地,歇歇腳,喘口氣,繼續下一段行程。

即便面積袖珍,甚至位在巷弄道路旁,但口袋公園的坐落區位,以及被人行道包圍的特質,讓它的便利性在兼顧安全的同時,也大幅降低步伐的高低落差,為高齡者、行動不便者,提供了更多走到戶外與人際互動的可能。

公園,是城市、社區與居民的交集。這片開放空間,不從屬於任何人,卻為所有人共享,尤其與住宅的緊密性,口袋公園不只是一個地點,更成為社區人際交流的場域,進而促進鄰里的更多可能,凝聚人與人的情感與歸屬感。

以位在冠德心天匯前的「二重埔公園」為例,冠德建設為響應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政策,以提升地區整體景觀及環境品質為目標,承諾回饋公益圖書館、捐贈公園用地,此公園才因應而生,希望未來除了住戶,往來途經的民眾也能在此活動。

各種共創的可能

從大台北地區的視角俯視,三重正位處於近中心區域,在16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有將近38萬人在此生活,並經由其四周的9座對外橋樑,在三重與穿梭其他相鄰區域之間通勤,打拚生活。

各種滿足食衣住行育樂的場域,例如雙鐵經過的捷運三重站,為三重發達的交通區位增添便利;重新橋下的重新橋觀光市集,能找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二手寶物,創造獨特的消費體驗。更別說三重作為清代即熱鬧發展的老城區,有數不盡的小吃美食。一日24小時所需要的生活需求,幾乎都能在三重的咫尺範圍內被滿足。

與前述琳琅滿目的生活條件相比,公園可說是三重宜居生活清單中,最為溫柔、被動,又始終如一的代表。不分季節與日夜,隨時敞開懷抱,歡迎所有人的停留駐足,或是靜待社區厝邊的能動性,賦予它獨特的特色與價值。

藉由公園的可親性,人們能在公園發起、創造各種體驗,帶領社區的發展,當公園的使用度越高,意味著鄰里社區的歸屬感越高。不妨就從出發到公園開始,讓公園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打造屬於自己與家人的三重公園世界觀吧!

文字/徐立真 攝影/日常散步 李盈靜 編輯/Annie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徐立真
  • 攝影/日常散步 李盈靜
  • 編輯/Anni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