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劇場表演者周瑞祥:魔術的真假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

劇場表演者周瑞祥:魔術的真假對我來說不是最重要的

魔術師周瑞祥於2019年開展《新人類計劃》,在追求新潮的表演中反其道而行,回溯人類過往曾有的超能力。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合作的《新人類計劃》已進行了三部曲,藉由不斷地探問,突破魔術的框架,真假的辯論早已不重要,他想帶著觀眾到另一個靜好之地瞧一瞧。

劇場表演者周瑞祥。

魔術的起源來自古早的神秘學,結合了近代科學、心理學、生理學,最早包括了催眠、醫術與表演藝術,然隨時代的推演成了娛樂形式,魔術的界定也逐漸狹窄,魔術師周瑞祥於2019年開展《新人類計劃》,在追求新潮的表演中反其道而行,回溯人類過往曾有的超能力。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合作的《新人類計劃》已進行了三部曲,藉由不斷地探問,突破魔術的框架,真假的辯論早已不重要,他想帶著觀眾到另一個靜好之地瞧一瞧。

魔術追求快速新潮,他卻想慢慢說故事

外人看周瑞祥變的是魔術,對他而言則是魔法。在他的表演生涯中,有幾個重要的節點,當下也許平凡日常,回想起來深深地影響了他。爸爸在小時候,每週會變一個簡單的魔術,那些現在想起來都令他莞爾的戲法,像是利用障眼法讓雙手交疊的拇指變不見、用細細的繩子綁著手帕,製造出自體移動的假象,爸爸總會隔週再告訴他解答,一週一次與爸爸的魔術之約,成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一微光,牽引著他走上表演之路。

國三的時候,偶然在電視上看見魔術師羅賓的橡皮筋魔術,把兩條橡皮筋交纏後,吹口氣,橡皮筋就能分開,他至今一直忘不了當下的震撼,「我覺得那不是一個魔術,那瞬間我打從心裡深信表演者擁有超能力。」周瑞祥很難具體形容這是什麼感覺,大抵是有人帶著他去遊歷了另一個未知的所在,在那裡什麼都允許發生。所以後來周瑞祥的表演都不追求騙人,他也體會不到耍人的樂趣,而是渴望與觀眾一起打破框架,創造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那時魔術尚為小眾,連學校社團都沒有魔術社,升高中的暑假,找到了間名為魔術大師的店,周瑞祥正式成為簡銘宣的徒弟。在魔術大師什麼類型的魔術他都練,也練得還不錯,高二第一次有了商演的機會,「那時候我也跳街舞,還得過幾次厲害的獎喔,少年煩惱是未來要當魔術師,還是要舞者啊?」大學開始受邀上綜藝節目,他發現魔術可以維生,才開始覺得這條路好像也可以。

外人看他是早早踏上成名山頭的有為少年,可是他卻越發在追求快速與新奇的表演中迷惘,他想用魔術表達思想,想為魔術建立文本,他覺得魔術還可以說得更多更多,最後,劇場成為安身之地。

大人比小孩子更需要魔術

2014到2016年間,他固定每週到醫院為癌末病童演出,有天半夜接到護士來電,有位長期臥床於的病童可能會於兩天內離世,詢問周瑞祥能不能表演他最喜歡的「巴格拉斯效果」(註:觀眾給出一張牌和一個數字,一副牌數到那個數字就是那張牌。),從來沒有鑽研過這項魔術的他,為此串通了護士與女友,只為讓孩童不留遺憾。「孩子的全身插滿儀器,但是當魔術完成時,那閃閃發亮的眼神,我看到小時候的自己。」而奇蹟似的,那晚後孩子的病情好轉回到普通病房,或許他利用魔術讓孩子再一次相信,自己可以不認輸。周瑞祥理解了,當下珍貴的魔幻為他所渴望。

「有沒有可能,你看完我的表演,開始相信人生不是只有一種解答?」周瑞祥笑著問。

而後在松菸LAB的作品《Animator》與兩年後的《Animator2.0》便是以此經歷做延伸創作,透過劇場特有的空間關係,穿梭流動在觀眾席間,用一只硬幣連結他對生命的體悟,邀請觀眾進入他創造的意境,並運用魔術將觀眾的想像具體實現。人們鮮少相信魔術是真的,但在這座黑盒子裡面周瑞祥將想像幻化為真,讓數百位觀眾臣服於美麗幻境。

「有許多人說,魔術是給孩子看的把戲,但我認為大人比小孩更需要魔術。我自己也有一個學齡前孩子,他是連按下遙控器,電視就會播放影音,都覺得新奇,我們覺得習以為常的小事,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體驗。大人過著被秩序的日子,好像被剝奪了探索的玩心,不允許任何破格。」

新人類也是舊人類,找尋人類失落的能力

經過了十幾年的魔術表演探索,周瑞祥剖析自己是個不安現狀的人,樂於挑戰他人不曾做過的嘗試。2019年接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表演邀請,這次他決定回到魔術的起點,找尋遠古時代失落的巫術,發掘人類本來擁有但失傳的超能力。

有別於過往魔術與劇情結合的表演,他展現截然不同的文本,循著古書鑽研十六世紀的神秘學,流傳在怪奇馬戲團中,以長針穿過手掌,避開神經、血管、骨頭,便能不流一滴血;或過目不忘的速讀記憶術。「我每天要求自己插一根針,背一副洗亂的牌,想像過去的人沒有網路、沒有現代醫學,他們怎麼運用表演說服別人。」帶領觀眾一起探尋真與假的界線,讓魔術進化(也或者是退化)成當代無法想像的模樣,甚至在白晝之夜時,邀請觀眾上台在手上插針,「沒想到,大家滿踴躍的。」走到第三部曲《新人類計劃:降◎會》甚至導入意識流等元素,在舞台上藉由物件的消存,進而一同探討消失與存在的意義。

他想要給觀眾什麼?「或許有人是驚奇,有人是感動,有人困惑這是魔術嗎?是什麼,都好。或許有一天在某個平凡的瞬間,能想起這個表演,讓生活發生化學變化,這就是藝術的神秘力量。」

他也提到,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自首部曲以來給予極大的空間與支持,就算提案如此前衛也不曾否定,並提供了表演藝術家寶貴的建議,建立難得緊密且信任的關係。「很難得會在同一個場館陪伴藝術家這麼久,感覺就是一個會站在藝術家背後安定的存在。」

最後,周瑞翔自嘲自己的表演風格是「很容易爆掉」,但他不覺那是失敗,又如第三部曲結束後,收到許多觀眾無法進入意識流的反饋,他渴望非典型的表演,也理解這條路充滿荊棘,他願意一直走進未知森林拓荒。

未來,他想再次從百人的劇場表演回到小型演出,更直接地面對觀眾,魔術又會再一次在他手中長成什麼樣子,此刻尚未有答案,但於他而言,魔術不僅僅是把東西變不見,或是做出超出人體極限所能,有時可以帶他穿越時空,有時讓萍水相逢有了意義,也是推著他不斷探問人生哲學的神奇魔法。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Gill Li 攝影/陳智賢 編輯/ 核稿/郭璈、郭振宇
文字/Gill Li 攝影/陳智賢 編輯/Gill 核稿/郭璈、郭振宇
文字/Gill Li 攝影/陳智賢 編輯/Gill 核稿/郭璈、郭振宇
文字/Gill Li 攝影/陳智賢 編輯/Gill Li 核稿/郭振宇
文字/Gill Li 攝影/陳智賢 編輯/Gill Li 核稿/郭振宇
文字/Gill Li 攝影/陳智賢 編輯/Gill Li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Gill Li
  • 攝影/陳智賢
  • 編輯/Gill Li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