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南設計獎:以「簡法」喚醒臺南街弄的老靈魂
2021臺南設計獎「簡法臺南:老巷新弄」,共選出1個首獎、3個佳作,期望喚醒巷弄中的老臺南魅力。
自1624年荷人入臺、熱蘭遮城建立,臺南的城市發展至今將滿400年,古都隨處可見房屋建築中迷人的歷史紋理。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十年來推動「歷史街區振興計畫」,不斷透過整理、維護老舊空間與建築,讓許多陳舊空間保留自身特色,並以新的面貌重新扎根府城。
2021年,文化局更主辦臺南設計獎「簡法臺南:老巷新弄」,早前徵件聚焦在單一物件,今年則擴大至整個街區的設計,共選出一個首獎、三個佳作,期望喚醒巷弄中的老臺南魅力。
在這蝸牛巷的巷頭買了老屋居住,貪的是這巷路位於府城西門町最繁華熱鬧的宮古座戲院後頭,是鬧區中幽靜的山谷的關係。——葉石濤,〈往事如雲〉
位在臺南中西區的蝸牛巷是一條住商共用的老巷,因臺灣文學家葉石濤的著作〈往事如雲〉而得其名,沿著狹窄彎曲的巷弄,常見旅人在此尋覓大大小小的蝸牛裝置藝術。本次設計獎首獎地方園叮《蝸蝸落地認養行動》便鎖定蝸牛巷街區,同時結合線上與線下的形式來維護、介紹蝸牛巷的文學地景。
自線下出發,地方園叮團隊從裝置藝術的修復、維護工作開始做起,並以數位遊戲平台為媒介,推動「認養」制度。在這個平台,店家、居民、遊客皆能透過「認養」的方式為街區付出,街區的修復將不會只成為一次性質的事件,而是發展成一段長期的互動關係。團隊期望平台亦能成為有意願維護老街巷的人們與社區公共議題發聲的橋樑。
聚焦兩件入選的佳作,《虛實之間》與《南島聲存—巷弄live podcast》皆選以「聲音」來呈現、保存臺南巷弄的故事。
有著「米街」、「進士街」之稱的新美街,其身影早在嘉慶12年(1807年)時,便出現於《續修臺灣縣志》記載中。早年,米街因米商、碾米米廠林立而成為貿易商的聚集地,可見整條街齊聚曬米的樣貌。
近年,雖然米街因行政區重劃而改稱為新美街,然而政府考量因街區富有歷史意義,而決議不進行道路拓寬,狹小但商店林立的新美街至今仍保有百年前的原始輪廓。
出自老臺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設計,《虛實之間》選定新美街,以「街道即是博物館,藝術品就是在那生活的人、故事與聲音」為概念,期望打造一座「巷弄聲音博物館」,藉由VR技術融合街區空間與圖像創作,使老巷充滿奇幻感。
而作品《南島聲存—巷弄live podcast》目標則是建構出屬於臺南巷弄的聲音資料庫。
「聲音地景不僅包含了『大自然聲響』,也囊括了『歷史聲音、建築聲響、古蹟環境聲音、社會與交通聲響。』目目文創認為聲音地景總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生活型態,團隊預計採集臺南12條巷弄的口述歷史與地方環境的聲音,並透過實際體驗,帶領居民、遊客走入街區至巷弄中的聆聽點,以聲音來認識城市。
離開臺南市區,第三件佳作《漫游麻豆的文青小徑》選擇放眼臺南麻豆區。
「家家小園林蔭護,一畝檳榔衣草堂。」周芬斗如此形容1749年的麻豆宅園景觀。麻豆的總爺庄內小巷交錯,多以各家族姓氏命名,如鄭家巷、張家巷、胡家巷等,且許多巷子互不相通,數百年來的聚落發展軌跡完好的被保存著。
佳作《漫游麻豆的文青小徑》便希望透過鄉間常見的水泥板、舊屋瓦等素材進行美化設計,並置放在社區的開放空間,期望以開放場域「打通」巷弄,讓居民在日常中因為有更多共同的開放場域,產生更多的對話與互動。
https://www.facebook.com/TDAEVENT/posts/976785156243596
除了臺南設計獎的徵件揭曉,文化局亦策劃了系列活動,分為「城市設計論壇」、「巷新力─35老屋品牌互動體驗」、「設計奬城市展覽」三部分等,12日晚間設計師之夜則邀請獨立樂團SoulFa靈魂沙發及臺南在地金曲獎得主謝銘祐演出。
「城市設計論壇」以「城市設計」、「跨界整合」、「產業展望」為題,探討如何以新的設計賦予臺南新的面貌,同時留存歷史底蘊,達到永續發展;「巷新力─35老屋品牌互動體驗」則串連35處老屋店鋪,民眾可與老屋店家互動,感受老屋如何再生;
「設計奬城市展覽」分別在蝸牛巷、信義街、新美街以「簡法設計」、「老巷新弄」二大主軸來呈現,「簡法設計」以設計獎首獎作品蝸牛巷為示範場域,重新修復蝸牛裝置藝術,「老巷新弄」策劃巷弄聲音地景走讀,透過走讀互動五感體驗,感受巷弄新舊的差異,聆聽臺南生活的脈動。
在臺南歷史即將邁入400年之際,2022年臺南設計獎將持續透過徵件,邀請各界將對臺南的關注,轉化成多樣形式、加以設計,不論是保存消逝的工藝技術、探尋古蹟與現代建築的共生方式,或者讓荒廢的角落重拾昔日光彩,臺南的人與情都將因為新的設計,以更獨一無二的姿態,與人們相遇。
臺南設計獎系列活動|自12月11日至12月26日止,臺南設計獎系列活動包含城市設計論壇、設計師之夜、「簡法臺南。老巷新弄」城市展覽與週邊串聯展,報名詳情請見臉書及官網。
陳葶芸
文字工作者。曾就讀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大心理所。試圖以寫作,留住生活中賴以過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