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台灣圖書室:在民主聖地長出青春的花朵

台灣圖書室:在民主聖地長出青春的花朵

「你若真心疼台灣,請你由雙腳所踏ê這塊土地開始!歡迎來坐,作陣來讀冊。」1995年,醫師張宏榮在嘉義市設立了台灣圖書室,是全台第一座以「台灣」為主題的公共圖書室。台灣圖書室在經過張宏榮過世與2011年重啟後,如今已交棒給新一代少年人,持續以閱讀和講座形塑大眾對於台灣的想像與期待。

座落於嘉義市中心的台灣圖書室。

「你若真心疼台灣,請你由雙腳所踏ê這塊土地開始!歡迎來坐,作陣來讀冊。」1995年,醫師張宏榮在嘉義市設立了台灣圖書室,是全台第一座以「台灣」為主題的公共圖書室。台灣圖書室在經過張宏榮過世與2011年重啟後,如今已交棒給新一代少年人,持續以閱讀和講座形塑大眾對於台灣的想像與期待。

「少年人ê時代到了!」走進台灣圖書室,可以看見創辦人張宏榮畫像掛在圖書室一角,上面寫著他生前最常說的一句話──未來的台灣,將是年輕人的時代。

「這是30年前張醫師對這塊土地深切的盼望,也是台灣圖書室重啟後,我們對於自己、嘉義及台灣的期許。」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理事長林詩涵表示。

「少年人ê時代到了!」是創辦台灣圖書室的張宏榮生前最常說的一句話。

怪傑醫師創立台灣圖書室

堂哥為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出生於醫生世家的張宏榮,在社會地位崇高的醫界中,無疑是個特殊的存在。他外表粗獷、個性豪邁,常口嚼檳榔、腳踩拖鞋,不汲汲於醫院升遷,反而熱烈關懷台灣本土文化。

當時張宏榮在嘉義署立醫院擔任骨科主任醫師,他有感台灣解嚴之後,本土意識仍處於萌芽階段,於是與一群志同道合夥伴在嘉義成立「嘉義文化工作陣」,討論本土文化政治。

張宏榮不僅活躍於工作陣中,還擔任嘉義電台主持人,積極投入台灣民主化運動,並於1995年捐出上千本關於台灣主題的藏書,在友人何嘉雄所開立的協志牙醫地下室中,成立全台第一座以「台灣」為主題的圖書室,免費開放民眾閱覽。

圖書室不僅有《美麗島》等政治相關的黨外雜誌,也有許多關於台灣山林自然、動植物、環境主題的書籍。「當時市面上台灣主題的書籍皆相當缺乏,我們對於腳下土地的知識幾乎是空白的。」林詩涵說明。

台灣圖書室收藏《美麗島》、《台灣時代週刊》等黨外雜誌。

張宏榮希望藉由圖書室的形式,啟蒙更多年輕人關注台灣本土議題。當年圖書室的文宣如此寫著:「你若真心疼台灣,請你由雙腳所踏ê這塊土地開始!歡迎來坐,作陣來讀冊。」

兩年後張宏榮被調派至屏東枋山鄉衛生所,台灣圖書室因而結束營運。隨著張宏榮在2011年因病去世,他的遺孀鄭書勉,以及其他仍在嘉義的夥伴──包括當年就讀嘉義高工,受到台灣圖書室啟發、如今在嘉義經營洪雅書房的余國信,積極奔走籌募,希望能重啟台灣圖書室,承繼張宏榮的遺志。

相當認同張宏榮理念的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蘇育德,得知消息後,無償提供家族位於嘉義市中山路上,原為律師事務所的老屋,作為台灣圖書室重啟空間。

陽交大教授蘇育德無償提供家族原為律師事務所的老屋給台灣圖書室使用。

為了讓圖書室能長期且具制度化的運作下去,2015年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成立,由鄭書勉擔任第一任及第二任的理事長。「張媽媽希望台圖不僅是閱讀空間,也能延續張醫師當年的期許,將關懷台灣的意識傳承給下一代,成為嘉義年輕人的據點,為台灣及在地民主文化發聲。」林詩涵表示。

鄭書勉長期關心台灣文化、扶持年輕人,但隨著自己及同世代的夥伴戰友年歲漸長,她期待這股關懷台灣的熱情,交由下一代傳承下去,因而將理事長一職,交棒給1980世代的林詩涵。

318之後,因台灣圖書室凝聚起來的年輕力量

本身並非嘉義人的林詩涵,因為過去曾在嘉義工作而喜歡上當地生活氛圍,之後雖然前往台北工作,心中一直醞釀回到嘉義的嚮往。2014年3月18日,在林詩涵決定搬回嘉義的路途上,台北正好爆發318太陽花運動,這對本就從事社會運動的她來,是一個猶豫是否要返回台北,與夥伴站在同一陣線抗爭的兩難掙扎。

當時嘉義有一群年輕人聚集於台灣圖書室附近的嘉義郡役所拆除後空地,以日本「素人之亂」非正規抗議形式──吃火鍋、跳舞等,響應台北立法院的抗議行動。林詩涵來到嘉義後也加入這場行動,進而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過去對於嘉義社會運動的認知完全空白,因為318運動的契機,才知道嘉義原來有台灣圖書室這個場域,聚集了一群關懷台灣政治文化的年輕人。」

這群年輕人大多跟林詩涵一樣,出生於1980世代,包括在嘉義念書的學生、本在北部工作後來返鄉的嘉義人,以及像林詩涵一樣,因為喜歡嘉義而搬來居住的外地人⋯⋯他們各自擁有不同身分背景,因為一致的理念在台灣圖書室相遇。

林詩涵因為318的契機認識以台灣圖書室為據點的夥伴。

在此之前,嘉義其實一直存在著關懷在地文化及社會運動的聲音。例如爭取本為市定古蹟的嘉義舊監獄升格為國定古蹟、保留嘉義郡役所,以及廢核行腳嘉義串連等社會運動。這些力量在過去沒有固定的據點與組織,隨著台灣圖書室重啟,以及當中重要推手、活躍於各種社會運動議題余國信的影響,逐漸吸引一群年輕人停留在嘉義,並以台灣圖書室為據點,匯聚成地方重要能量。

林詩涵表示,台灣圖書室凝聚的能量,打破了許多南部年輕人「社會運動只能在台北進行」的想像。「十年前在南部念書的學生,不知道有哪些管道可以參與及了解台灣社會議題,台灣圖書室的出現,成為這群人聚集的中心。」

特別是在2014年之後,一群受到318太陽花運動啟發,在台灣政治文化意識覺醒的年輕人,紛紛返回自己的家鄉,從事關懷地方的工作與相關議題倡議。林詩涵因為來嘉義生活的契機,結識這群以台灣圖書室為據點的同世代夥伴,帶領她深入認識嘉義這座城市。

2014年底,林詩涵代表「人民民主陣線」投入嘉義市長選戰,「我是從外地搬來嘉義的人,希望藉由我的參選,替許多跟我同樣在嘉義生活的年輕人,談我們對於這座城市的想像與願景──不是只有如同台北的都市化想像,嘉義有自己城市的面貌與性格。」

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boss.chiayi/photos/a.442519755890895/481823668627170/

這是一場從開始就知道必然落選的參選,但對於林詩涵來說,這次經驗讓她獲得了扎根在嘉義的豐厚養分,除了讓大眾知道嘉義有不同於藍綠兩大政黨的聲音之外,「大家也看見嘉義的年輕人有想法及熱情,希望讓這座城市更好,許多在外地工作念書的年輕人,也因此被激勵,重新看見並認識自己的家鄉──他們不是對於自己生活的城市無感,而是過去沒有管道與空間發聲。」

「民主聖地」在歲月中缺漏的世代拼圖

「大家常說嘉義是『民主聖地』,但其實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林詩涵感嘆道。

1968年,無黨籍的許世賢當選嘉義市長,開創嘉義許家班先聲,她是台灣第一位女性首長,也是台灣第一位民選市長,為黨國專政時期的嘉義搏得「民主聖地」的美名。

過往歷史淵源,形塑出嘉義獨特的民主政治氛圍,不僅在局勢上跳脫傳統藍綠兩黨政治角力,在尚未解嚴的1980年代中,嘉義民間也有嘉義文化工作陣、張宏榮等有志之士組織關懷台灣政治文化團體,推動台灣民主政治前行。

「但從張醫師那一代、到太陽花世代之間,中間似乎有了世代斷層。」林詩涵表示,這中間的斷層或許是因為二二八、白色恐怖的過往,深刻地烙印在上一代嘉義市民記憶中,即便解嚴,他們在政治上大多選擇沉默,對下一代也閉口不談,因而形成世代斷層。

王怡力為嘉義朴子人,本在外地工作的她,也因為返鄉的契機在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擔任祕書,進而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家鄉。

千禧年以降,非農業觀光大縣、距離首都遙遠、夾在台中高雄兩大城市中間的嘉義市,像是一座安靜的城市,除了每次選舉前固定會在中央噴水池圓環前舉辦熱鬧交鋒的「選前之夜」之外,時至今日的「民主聖地」似乎變得有些面貌模糊。

但林詩涵也表示,張宏榮及其那一世代先行者,當年所灑下關懷台灣的種子,其實仍藏在這座城市中,靜靜地等待萌芽時機。

2011年,台灣圖書室即將重啟消息曝光後,從各界湧入的協助與關懷聲浪不絕,包含當年因為政治風氣選擇噤聲的長輩。「台圖的重啟與運作,有很大一部分是靠這些長輩捐款與支持。」林詩涵表示,這些長輩大多已是安享晚年的年歲,本沒必要再做這些事,「但他們願意在此時站出來,出錢出力支持台圖,某部分也是在完成年輕時沒能達成的夢想與理念。」

曾經有長輩散步經過位於市中心的台灣圖書室,進來參觀後感慨地說:「原來現在還有這樣的地方,傳承我們過去所關注的事情。」

「我們這群因為台圖而聚集起來的1980世代年輕人,像是補上了那段斷層的世代。」林詩涵說。

民主聖地在歲月流逝中缺漏的那塊拼圖,在台灣圖書室重啟之後,默默地被拼接起來。

書是無聲的語言,歡迎隨時走進台圖

張宏榮當年開創台灣圖書室,是希望在取得本土知識不易的時代中,啟迪更多人關懷台灣。時空流轉,如今時代自由開放,無論是台灣主題的書籍,或者取得資訊的管道皆已多元廣泛,重開台灣圖書室的意義何在?「圖書館最大的意義在於『公共性』,這也是我們始終堅持以『圖書館』形式經營的原因之一──無論你是什麼身分背景,都可以自由走進、免費閱覽。」林詩涵表示。

書是無聲的語言,當一本書在架上展示陳列時,表彰某種欲傳達給大眾的理念,相較於選書包羅萬象、以普及性為主的公共圖書館,「作為『台灣』圖書室,我們選書、舉辦的活動講座當然具有特定取向──期待大眾透過台圖,能以不同角度看見台灣,不只政治歷史,還包含新住民、性別、農業、環境等各種層面議題。」

台灣圖書室隔壁為小兒科診所,她們特別將兒童繪本書籍放置在較低矮的書櫃層架,歡迎等待看診的家長帶著孩子進來閱覽,期待在打發時間之餘,能將關懷台灣的種子,扎根於這些小小讀者心中。

台灣圖書室將兒童繪本書籍放在較低矮的層架,並放置小板凳供父母帶著孩子坐下閱覽。

林詩涵說:「台灣不僅是島嶼名稱,更是一個正在建構、成長的文化,需要共同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我們,一起去好好定義及思辨,包括政治、民主、文學,甚至是環境自然的價值,共同形塑對於台灣的想像與期待。」

她表示,台灣圖書室所收藏的圖書、舉辦的活動,就是希望邀請大家走進來,共同對話討論,「台圖是一個可以連結過去、現在、未來的場域空間,也許你對台灣、嘉義這座城市不了解,但如果有機會走進台圖,看看我們的藏書展覽,就會發現這些都是台灣過去曾發生的重要事情,並深切地影響現在的我們。」

經過創立、關閉、重啟的台灣圖書室,承載張宏榮那一世代先行者對於台灣未來的企盼,如今,這份熱情與使命將傳遞給下一代「少年人」,繼續為台灣及嘉義民主文化發聲。

台灣圖書室
地址|嘉義市東區中山路255號
電話|05-2228831
開放時間|周三至周五:16:00-21:00;周六至周日:14:00-21:00

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秘書王怡力選書


我佇黃昏的水邊等你|人稱「顧二姐」的嘉義女作家顧德莎,是台灣圖書室第一屆及第二屆理事,出身於眷村家庭的她,努力自學台語、推動兒童台語文學教育。她抗癌十年,生前最後著作為台語詩集,將嘉義風景、人文、植物以台語入詩,引領讀者藉由悠美的詩句,看見嘉南平原四季靜好的生活風景。

文化的先行者:嘉義文協青年的運動與實踐|日治時期台灣文化協會不僅在台北、台南、高雄等地活躍,嘉義也是相當重要的據點。作者爬梳文協嘉義支部的成立與發展,記錄嘉義青年在時代潮流中,如何以自身能量實踐政治文化運動。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1 封面故事「愛上圖書館」,更多關於圖書館的報導請購買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梁雯晶 攝影/馬雨辰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梁雯晶 攝影/馬雨辰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梁雯晶 攝影/馬雨辰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梁雯晶 攝影/馬雨辰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梁雯晶 攝影/馬雨辰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回到專題:非典型圖書館

VERSE VOL. 21 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在發生VERSE VOL. 21 日本,嶄新的文化創意正在發生
  • 文字/梁雯晶
  • 攝影/馬雨辰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郭振宇
梁雯晶

梁雯晶

高雄人,學歷史,除了編輯之外,也做過企畫,曾任《VERSE》雜誌主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