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若時光倒轉十年,提及炎亞綸,或許只是與時代眼淚之一的團體「飛輪海」畫上等號,那個外貌無懈可擊,卻又於男子偶像團體中有些格格不入的男孩。而今,面對台劇《我願意》,他開始思索這個藝名之於自己,以及真名「吳庚霖」間的關係。

炎亞綸面對台劇《我願意》時,開始思索這個藝名之於自己,以及真名「吳庚霖」間的關係。(攝影/蔡傑曦)

若時光倒轉十年,提及炎亞綸,或許只是與時代眼淚之一的團體「飛輪海」畫上等號,那個外貌無懈可擊,卻又於男子偶像團體中有些格格不入的男孩;十年過後,飛輪海已不在,但炎亞綸三個字儼然成為立體多面、幽默直率、滿是驚喜與生命力的代名詞。而今,面對台劇《我願意》,他開始思索這個藝名之於自己,以及真名「吳庚霖」間的關係。

隨著社群佔據人們的日常生活,炎亞綸拋開傳統模式的「偶像包袱」,鮮明人格特質也漸漸浮現在眾人面前,敢怒敢言,敢做敢當,習慣留心時事,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近期實境節目《來吧!營業中》為他博得高EQ的普遍讚譽,加上一支異常洗腦的冰鋒衣影片再度顛覆過往的公眾形象,許多人訝異問他為什麼會拍那樣的廣告,他笑得開懷——「那才是我,那才是真實的我啊!」

重新認識自我

在明星、歌手、演員、主持人持續切換的過程中,這個「我」及「自我」,已是炎亞綸不容動搖的立足點,得有重量,得有故事,得重新認識。這也是他接演《我願意》所得到的體悟,於是,眾人相對陌生、他卻無比熟悉的「吳庚霖」,正式走進鎂光燈的閃爍處。

「炎亞綸這個名字沒有根,一個突然跑到我生命裡的名字,附加其中的是舞台上、演藝圈裡的一切,沒有從小時候阿公阿嬤叫你、老師同學叫你、你的初戀叫你、你的敵人叫你。」

回想在演藝圈一路跌跌撞撞的經歷,似乎多年來愧對了父母賦予的名字,曾被自己遺棄、忽略,一股腦躲在藝名後面試圖過著兩種人生。偏偏表演即生活,久而久之,失去本名的日子彷彿飄浮在空中,帶著致命吸引力,同時如臨深淵般成為一個失根的軀殼。

對吳庚霖來說,炎亞綸這個名字沒有根。(攝影/蔡傑曦)

更準確來說,吳庚霖與炎亞綸之於他,就如米蘭‧昆德拉的輕與重,生命貼近地面需要重量,才會真實,沒有負擔雖然自由自在,卻無足輕重。而名字一旦被奪走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明星光環背後的「我」漸漸變得似真非真,宛若《神隱少女》裡千尋與白龍重新找回力量,是「吳庚霖」將他拉回了地面。

言談至此,他的目光望向遠方。對他而言,「炎亞綸」一度只是個虛有其表的代名詞,現在回過頭來看,是《我願意》給予了他自處的機會,開始放寬心接納過去的一切,重新調整自己的步伐,輕與重、藝名與真名得以連結,如此一來,他才能夠繼續面對屬於吳庚霖,也屬於炎亞綸的人生。

與《我願意》的邂逅

「如果我能夠再一次碰到吳洛纓老師的劇本,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它。」

炎亞綸於《我願意》中飾演巨星費慕淇。(圖片/絡思本娛樂提供)

提及金鐘編劇吳洛纓老師的劇本,語氣彷彿談論著錯過才知珍惜的初戀。對炎亞綸而言,2012年《給愛麗絲的奇蹟》時,尚難理解劇本優劣之間的差異,但陸續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角色與偶像劇後,他才體會到何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進而暗自下定決心,若有第二次與其劇本相遇的機會,一定會盡力爭取,全力以赴。

世上任何與人有關的事,得有緣份方能水到渠成。因此,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我願意》的出現形同對現階段的炎亞綸做出回應,那陣子,他剛好結束了一系列的課程,在經歷生老病死後,試著認識自我,面對恐懼、膽小與視而不見的事物,而令他感到頭皮發麻的,是隨後來到手中的這部劇本,「幸福慈光動力會」的虛構就如此巧妙地映照自己的真實生活,宛若對他靈魂的聲聲呼喚。

縱使《我願意》被定位為台灣第一部以「邪教」為題材的犯罪影集,整齣故事的本質卻不如大家想像中驚世駭俗,並未試圖蠱惑人心,或灌輸邪惡思想;相反地,主動來到動力會的迷途羔羊們,幾乎皆深陷人生的低谷停滯不前,需要信仰指引,需要精神寄託。

對此,完整吸收了劇本的炎亞綸,也真正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對這樣的狀態進行思考。許多人曾對我們身處的民主法治社會規則深信不疑,卻換得被欺壓、漠視、虧待的下場,轉而走入這個看似公平對待每一位信徒的團體。而人在脆弱低潮時,最容易受到乍聽之下充滿希望與正能量言論吸引,即使如此空洞、溢美,也會為他們帶來力量。

他語重心長地微微一笑,所謂「仰賴他人的肯定來自我滿足」,凡稍有社會歷練的人皆明白那是一條不歸路,來自周遭的掌聲與鼓勵或許是真的,可我們內在的深層空洞,只能從理解、面對、愛惜自己開始填補。

炎亞綸飾演的費慕淇於《我願意》中加入了「幸福慈光動力會」。(圖片/絡思本娛樂提供)

當炎亞綸遇上費慕淇

在《我願意》中,費慕淇設定為外表俊美、能唱能演的當紅巨星,自然而然與炎亞綸的外在形象產生連結,甚至直覺認為這個角色是為他而寫,就連他也曾忍不住向導演與製作人提出疑問。縱使答案始終是否定的,炎亞綸與費慕淇於戲裡戲外的重疊處仍多得驚人,一度需要刻意區隔。或許可以說,費慕淇宛若過去的炎亞綸,缺乏動力、患得患失,活得像在現實社會進行宇宙飄浮,渴望改變卻遍尋不獲著力點,只能被動接受一切,而這對許多明星藝人來說是一條必經之路。

「這是很寂寞的,你只能接受被賦予的事物。服裝是別人幫我決定的,舞台是別人幫我設計的,演唱會的排序是導演幫我排的,戲是經紀人幫我挑的 —— 那我到底是誰?」如此質疑,同時也是費慕淇身處的巨大漩渦。

黎明前的夜晚往往最為黑暗,絕大多數的人在漸入佳境之前的低谷會萌生求救的念頭,好比算命、廟裡求籤。費慕淇亦可能處於這樣的狀態,渴望真理,渴望重新認識自我,進而接觸到了本生老師,並從這位講話擲地有聲的行銷專家身上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肯定、安全感、愛情的投射,以及一個願意理解自己的人。

費慕淇一角設定為外表俊美、能唱能演的當紅巨星,自然而然與炎亞綸的外在形象產生連結。(攝影/蔡傑曦)

對比自己當時參與的心靈成長課程,就像一場身歷其境的田野調查,炎亞綸清楚區分兩者的差異,身體力行遠比光說不練來的有助益,真正受用的道理不見得是信仰所提供的,而是必須先親身經歷,無論痛苦、快樂、恐懼、喜悅或幸福,方能於呼嘯而過的風景得到屬於自己的體悟,因為答案往往在嘗試之中。

以真誠回敬世界

詮釋費慕淇的過程,炎亞綸下足苦心,第一次學著放鬆,第一次將劇本完全吸收,第一次認真成為一名演員。

出道十幾年,演藝生涯相對複雜,多種身分不停切換,昔日的他不知放鬆為何物,慣性緊張,也難以喜歡表演,下了舞台之後往往腦袋一片空白。直到《我願意》,他才理出些許脈絡,明白應如何清空自我,去互動、聆聽和感受,將每一個角色的故事烙印在腦海,路過他們的路,苦過他們的苦,徹底投入並真正享受身為表演者的悸動。

除了放鬆,放空也是他習得的新技能,心靜的時候才能聽到更多聲音,放空的時候才能任由周遭事物進入身體,這也是一位演員得以穿梭於各種角色的方式之一。但此時他又笑道,主持是截然不同的,必須立即反應所有狀況,他也曾試過放空主持,卻立刻被製作人關切;反觀《來吧!營業中》則更生活化,處於忙碌的放空狀態適合調劑身心,此起彼落的幹話又能舒緩緊繃情緒,所以即使工作再累,他也想在實境節目繼續「玩」下去。

炎亞綸如今於演藝生涯中,學會了放鬆與放空。(攝影/蔡傑曦)

「我現在很欣然接受用美貌行走世界,以前會覺得該擺脫花瓶,但要長得好看不容易,所以就用它吧,老天給的為什麼要去排斥?有段時間我相當掙扎、矛盾,一定要做很奇怪的音樂,一定要演很奇怪的戲,來證明我不是只有外表。可這很累,要花十萬倍的力氣才能被別人認可,然後我看到了李奧納多,布萊德彼特,演戲有帥幫你確實是好事,後來我也就接受了。」

稱炎亞綸也好,是吳庚霖也罷,眼前這位談笑風生、泰然自若的身影,看起來已經覓得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也接納了這個「我」的一切。他喜歡聆聽周遭的讚美,更大方肯定自己的天賦與努力;他看見以前種種的不成熟,更願意將銀幕前後的兩個自我合在一起,帶到眾人眼前,並以真誠回敬這個世界拋擲而來的善意與惡意,痛苦和成長。

(攝影/蔡傑曦)

FASHION by GUCCI
STYLING by Kris Lin
MAKEUP by 王威翔(顏值學社)
HAIR by 小Ben(hip hair culture)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致力於挖掘台灣文化,請支持我們正在進行的第三年訂閱計畫,一起記錄與參與台灣的文化改變。

文字/一頁華爾滋Kristin 攝影/蔡傑曦 劇照/絡思本娛樂提供(劇照師李孟庭) 編輯/Mion
文字/一頁華爾滋Kristin 攝影/蔡傑曦 劇照/絡思本娛樂提供(劇照師李孟庭) 編輯/Mion
文字/一頁華爾滋Kristin 攝影/蔡傑曦 劇照/絡思本娛樂提供(劇照師李孟庭) 編輯/Mion
文字/一頁華爾滋Kristin 攝影/蔡傑曦 劇照/絡思本娛樂提供(劇照師李孟庭) 編輯/Mion
文字/一頁華爾滋Kristin 攝影/蔡傑曦 劇照/絡思本娛樂提供(劇照師李孟庭) 編輯/Mion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一頁華爾滋Kristin
  • 攝影/蔡傑曦
  • 劇照/絡思本娛樂提供(劇照師李孟庭)
  • 編輯/Mion
一頁華爾滋Kristin

一頁華爾滋Kristin

創有粉絲專頁「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東吳中文畢業,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著有電影文集《光影華爾滋》, 文章散見各網路媒體,喜愛透過觀影、 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