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藝術修復師蔡舜任:追溯時光足跡,修復藝術文物

藝術修復師蔡舜任:追溯時光足跡,修復藝術文物

藝術修復師蔡舜任回國十年,他帶回嶄新的修復觀念與技術,專攻廟宇彩繪文物,為台灣藝術修復注入新活水。並推出文資修復平台「百廟門企劃」,期待為台灣打造修復廟宇門神的國家隊。

藝術修復師蔡舜任。

2022年是藝術修復師蔡舜任回國後的第十年,他從國外帶回嶄新的修復觀念與技術,專攻較少人關注的廟宇彩繪文物,不僅為台灣藝術修復注入新活水,也試圖衝撞保守的業界體制。在和市場來回交手的磨合中,他逐漸收斂起一身鋒芒,被時光打磨出更沉穩的質地,推出與大眾公開對話的文資修復平台「百廟門企劃」,期待為台灣打造修復廟宇門神的國家隊。

走進位於府城南區的「蔡舜任藝術修復工事」(TSJ Art Restoration)工作室,寬敞的室內空間內沒有其他光線,只有留下工作用的棚燈打照在文物上。

唯一有自然光的角落,是南部暖陽通過玻璃空心磚灑入,溫柔地灑落在歷經歲月淬鍊的門神臉龐上,映現當初藝師一筆一畫細緻描摩的肌理。「門神修復得在有陽光的地方進行,」蔡舜任說,「因為要看色澤在自然光下的呈現。」

窗明几淨的工作室維持著四年前剛搬來時的光景,但時間並非未在此留下痕跡,一件件原本黯淡蒙塵的文物送入工作室後,在修復師細心打磨下,重新以光采的面貌送返原主,見證台灣藝術修復環境的改變與推移。

不輸歐洲文藝復興名作的台灣廟宇彩繪

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的蔡舜任,因對修復畫作產生興趣,25歲時決定至義大利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Palazzo Spinelli, Florence, Italy)學習藝術修復,追隨修復大師史蒂芬諾.史卡佩里(Stefano Scarpelli)深造,順利畢業並取得油畫修復師執照後,他陸續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荷蘭林堡省修復中心(SRAL)等藝術機構工作,累積豐富的經驗。

對於藝術修復抱持著理想的蔡舜任,2011年決定返台,在府城台南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然而當時等待他的,卻是台灣藝術修復環境仍在起步階段,不僅未有符合國際規範的標準修復流程,甚至對於修復概念、藝術文物的重要性一知半解,尤其是被視為常民文化的廟宇彩繪文物。

蔡舜任曾在世界修復殿堂闖蕩,親炙過文藝復興時期各式大師級的藝術作品,他深知台灣也有不輸歐洲的藝術品,這些作品藏身於市井巷弄的大小寺廟中,它們是被鼎盛香火燻黑、被無數信徒以虔敬的心,佇足凝視過的的壁畫、門神、畫棟等廟宇彩繪文物。

蔡舜任表示:「宗教場域是常民信仰的中心,匯聚許多金錢、人力與物力打造而成,如同歐洲教堂的宗教畫、歷史畫大多出自於當代名家之手,台灣廟宇也是如此,廟宇彩繪就是台灣最珍貴的藝術品。」

特別是門神彩繪,更是廟宇的核心所在。廟門為面向信眾的出入口,具備鎮守及門面的意義,門神彩繪因此成為頂尖藝師比拚技藝的主力戰場,繁複的工筆、細膩的神情,展現藝師的技藝品味,以及當代美學價值,門神彩繪猶如時空膠囊,成為記錄台灣常民文化與藝術發展的縮影。

以技藝讓文物重現美麗的一面

「回台灣後,我就發現當時大家並不重視廟宇彩繪文物的修復,我應該要做這件事。」蔡舜任以篤定的語氣說著。

「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Gioconda)誕生至今五百多年,如果它沒有被修復,如今會是什麼樣子?全黑、破爛、龜裂、脫色、暗沉,這樣的作品,絕對不會被認為是世界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蔡舜任認為,如果要讓世人重視廟宇彩繪文物的藝術價值,進行修復、重現光彩便是首要的第一步。

但十年前的台灣對於文資保存觀念、專業修復技藝尚且不足,一旦廟宇彩繪文物毀損,不是請藝師重繪,取代過去的作品,就是在「修舊如舊」還是「修舊如新」的歧見中僵持不下,即便修復好了也失去作品原有的神采。

「『修復』為什麼不能是既保有時間歲月痕跡,又能讓作品重現當時的光采?」蔡舜任拋出疑問。對他來說,修復是一門與時光對話的技藝,藝術修復師就是時光修復師,以技藝讓蒙塵的文物重新展現最初「美麗」的那一面。

修復師正在進行門神修復作業。

無法隨便的工作

2016年,蔡舜任團隊交出歷時兩年、以美術館概念完成的全棟彩繪修復作品——台南市「八吉境道署關帝廳」,讓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精緻的廟宇彩繪,重現世人眼前。特別是潘麗水筆下栩栩如生、細緻生動的門神,讓大眾開始重視台灣的廟宇門神文化。

受到各界肯定後,蔡舜任團隊開始為台灣藝術修復環境建立嚴謹且符合國際標準的標準步驟:清潔、加固、填補、全色、上保護層,步驟之間設置檢驗機制,一人完成加固步驟後,就要有另一人去確認加固是否整平黏合,若未達標準,則必須返回重來。例如修復門神前,必須以一比一的比例將線稿描摹於透明賽璐璐片上製成試版。藉由試版的步驟讓修復師熟悉線條,並依此臨摹筆法和顏色,有時一個部位甚至會製作八到十個試版,最終由團隊挑出最適合的兩塊試版,交由評審委員會和廟方開會決選出最終版本,才在文物上正式施作。所有的修復流程不僅會被如實記錄下來,在細瑣的步驟間,也都規劃了可以「返回」的停留點。這樣的流程該被稱為「龜毛」嗎?「畢竟我們在做的是一個急不得,也無法隨便的工作。」蔡舜任笑了笑,語氣堅定。

修復時使用的棉棒,以及門神線稿試版。

打造公開對話的保存平台:百廟門企劃

走進台南市「六合境馬公廟」,會看到兩副共12扇的新舊門神共存於一廟的景觀,其中位於大殿兩側展示的舊門神,為蔡舜任團隊最新修復的潘麗水作品,為2022年開展的「百廟門企劃」首發第一例。

馬公廟門神為潘麗水在1970年代繪製,中門為尉遲恭、秦叔寶,次間四扇門神則是現今世間僅存以24節氣為主題的門神。馬公廟門神守護廟宇半世紀,歷經風霜,本應功成身退,廟方亦已邀請潘麗水的徒弟王妙舜依原圖重新繪製門神,蔡舜任得知後便前去接觸,遊說廟方修復保存舊作。

廟宇彩繪文物大多依循《文化資產保存法》機制申請經費進行修復,但一來政府補助經費有限,受到單一專案的限制,難以提升修復規模;二來不是所有廟宇都具備文資身分,自行修復經費將是一大難題。

潘麗水親繪的24節氣門神作品是當今世上僅存的瑰寶,但馬公廟不具《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認定的歷史建築或古蹟資格,要如何在現有機制中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百廟門企劃」便是蔡舜任提出的解方:「讓贊助者(企業)出現,解決資金的問題。」永續當道,企業需要建立企業社會責任(CSR),對於企業而言,贊助常民文化的廟宇彩繪文物修復,就是實踐CSR最好的方式之一。

蔡舜任與台南六合境馬公廟。

「百廟門」的字義上易使人聯想到修復100扇廟宇門神,但蔡舜任所構思的不只是單純的修復,而是打造一個串連廟宇、企業、人才、第三方監督機制,以及社會大眾公開對話的平台,藉此平台喚起大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台灣藝術修復需要跨領域及群策群力的合作,才能突破現有市場制度瓶頸。」

百廟門打造媒合企業資源與廟宇彩繪文物的平台,邀請地方政府作為第三方監督指導,向大眾說明修復計畫、進度與成果願景。前幾件案例將以TSJ團隊執行成果為範例,接下來便可以交由國內外修復好手團隊來接棒,而百廟門企劃作為開放且透明的平台,提供國際水準的修復經費,能讓更多專業團隊有施展拳腳的空間,藉此培育修復人才。

在各方牽線之下,馬公廟順利募集到企業贊助資金,交由蔡舜任團隊進行修復,並由台南市政府擔任指導。2022年末,配合馬公廟建醮大典,百廟門企劃首發、潘麗水繪製的六扇門神修復完成,圓滿復位。在TSJ團隊的細心修復下,春夏秋冬、24節氣門神的風采在半世紀後重現世人眼前,各個角色姿態靈動,依不同季節擁有對應的冷暖色調。

台灣就是國際

百廟門企劃取得熱烈迴響,為台灣文資保存另闢新的途徑。問蔡舜任是什麼事觸動了計畫的起心動念?「就是在市場上踢到鐵板吧。」蔡舜任苦笑,直言不諱地答道。

回想剛回國的那幾年,蔡舜任滿懷抱負想要盡情施展,卻碰到保守的市場、僵化的標案制度,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此消逝,令他沮喪不已,「當時我唯一能掌握的只有技術,既然在原有結構裡無法施展手腳,那我就創造新的途徑,擴大市場!」曾在一流修復機構工作經驗,讓他理解國際標準為何,「把東西做到好,就會有人埋單,我們應該要更有自信一點,台灣就是國際啊!」蔡舜任自信地笑道。

他帶領團隊逐步樹立與國際相應的標準流程及硬體設備,每年參與國外相關研討會發表成果,足跡踏遍瑞典、美國、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蔡舜任口中的「國際」,除了要對台灣文化資產價值,以及修復技術有信心之外,更要將目標放眼世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賺大錢。什麼意思?做國際的案子,讓大家看到台灣修復技術的能力,再回頭改變現有市場體制。」他大笑,一如過去對於體制與環境有任何不滿時,蔡舜任的態度從來不是溫良恭儉讓,而是試圖去改變與衝撞。

但再怎麼「國際」,蔡舜任最終心繫的仍是這塊土地。因此他在十年前毅然離開歐洲的耶穌、聖馬太、馬利亞,返回故鄉走入地方廟宇。

進廟第一件事,蔡舜任絕對是虔誠合十祝禱,笑說自己運氣奇差、買樂透都不會中的他,唯有修復廟宇文物,虔誠祈求神明的應允時,幾乎都會得到允筊的回應,「心誠則靈,做哪裡,就拜哪裡。」

所謂修復,不是人定勝天的技術,而是抱著至誠的心意,以技藝向上天多借一點時間,延續藝術文物生命。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6封面故事「新台灣之味」,更多關於新台灣料理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文字/邱睦容 攝影/Emma SY Wang 編輯/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邱睦容
  • 攝影/Emma SY Wang
  • 編輯/梁雯晶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