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用建築傳達謙遜態度:紀念圖書館設計之母王秋華

2021回顧:致那些逝去的文化播種者

用建築傳達謙遜態度:紀念圖書館設計之母王秋華

優雅,但不受世俗約束,且勇於突破,應該是建築師王秋華留給世人最重要的印象,也是她帶給建築人最重要的啟發。

(插畫/無疑亭)

優雅,但不受世俗約束,且勇於突破,應是建築師王秋華留給世人最重要的印象,也是她帶給建築人最重要的啟發。高齡96歲辭世,大家仍記得她始終熱愛運動、打網球,邀請朋友來家裡看電影,聚會討論,四處旅行,探訪建築。

人們總是津津樂道於王秋華優雅獨立的生活態度,以及她不忘跟上社會變化的腳步。

她隨時敏察世界的變化,看到社會的發展趨勢,身體力行、以身為度,善用建築專業的訓練與眼界,為人們尋找安居於世最為美麗的姿態。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視為日常生活的態度,她翻譯古德曼建築師的著作:《看見理想國-一位建築師的夢想國度遊記》,清楚地傳達出這樣的價值觀。

王秋華的專業生涯早期都在美國,抗戰期間在重慶中央大學建築系就讀;戰後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先後在華盛頓大學建築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她也是赴哥大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學習的第一批亞洲女學生之一,於1949年取得碩士學位。

其專業生涯以紐約為基地,於1950年進入古德曼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於1975年成為事務所共同主持人,一直到1979年返回台灣,在美國建築專業領域工作30年,累積豐富專業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E6%AF%8F%E6%97%A5%E9%81%87%E8%A6%8B%E7%8E%8B%E7%A7%8B%E8%8F%AF-103739755295583/photos/pcb.126667269669498/126666736336218

曾經有人問過王秋華,1950至1970年代,一位亞裔女性建築師在美國工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她回答:「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因為這樣的緣故,會讓人變得更為謙虛,也會更盡量要把事情做好。她把環境對自身在族裔與性別的限制,轉換為給自己更艱深的磨練。

這段期間,因為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建築師的猶太裔背景,王秋華參與設計了許多猶太教堂(synagogue)。古德曼教授本身即為猶太教堂設計的專家,特別是採用現代主義建築的設計形式來轉化傳統的猶太教堂,其在美國設計逾五十座現代猶太教堂。

古德曼深信猶太教堂的社會與教育功能,故在他的設計裡,這些教堂的主堂都可以透過彈性隔間的方式,變成教室或是社區的集會場。或許也因此,王秋華深信建築所蘊含的深刻社會理想價值。例如,她曾經提過,作為設計者,應該最優先考慮社會大眾的集體福祉,而非只關心有錢人的利益。

懷抱著這樣的理想價值,王秋華於1979年返台,開始參與中研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的建築設計工作以來,始終投身於公共建築的設計。這不僅跟現代建築深層淑世的理想不謀而合,其設計理念更是以其始終簡潔的形式,傳遞出關切建築與周邊環境的倫理觀。

https://www.facebook.com/%E6%AF%8F%E6%97%A5%E9%81%87%E8%A6%8B%E7%8E%8B%E7%A7%8B%E8%8F%AF-103739755295583/photos/pcb.112739654395593/112754854394073/

1979年的中研院美國研究所即為王秋華回台後初試啼聲之作。將當時美國具風土建築特徵的現代主義元素,展現於建築風格,且善用各種物理環境條件技術。這棟主要以二層與三層樓構成的小巧建築,立面採取紅磚與斬石子的,既呼應在地材料,也展現現代主義建築簡潔的走向。

因應建築基地周邊地勢低,易淹水,建築主入口位於基地西北部分,一樓採取挑空處理,下方則提供停車空間。而為了克服台灣濕熱的氣候,則是以雙層牆與屋頂的方式隔熱,以及斜屋頂來增加空氣對流與散熱。至於西曬面增以斜面磚牆,一方面構成立面的韻律表情,但又具有遮陽的效果。實為台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優秀作品之一。

1985年,中原大學張靜愚圖書館的落成,為台灣專業圖書館的設計開創新猷,也因此讓王建築師被敬稱為「台灣圖書館設計之母」。

於今來檢視這棟建築仍是具有時代性價值──造型低調簡潔、藏書空間、自習室,國際會議廳等空間機能完備,室內戶外視覺穿透的綠意盎然、光線流動,創造出有利於人們互動交流的場域空間。

沒有太多囉唆的建築宣言要說,沒有太多狂妄的造型炫耀,只是平實地、仔細地整理好人與書的關係、人和環境物件的關係、人在空間中穿越流動的秩序關係。每位使用者能平和地在這個空間中,找到自己跟物件的互動,覓得自身的環境秩序。

以這樣的理解來觀察老師其他的建築設計,諸如國科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彰化教育大學圖書館、台中榮總研究大樓、中原大學體育館等等,同樣傳遞出這種低調、靜謐,讓自身融入周邊環境中的謙遜態度,以成就於人和環境的共生。

王秋華建築師將近百歲的人生,於此際劃下句點,的確令人不捨。而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也逐漸凋零逝去。前人留下典型夙昔,懷念老師與前輩的風範之際,亦提醒著我們,建築專業實踐與社會責任,伴隨著現代主義主張而來的改革理想,依然是我們從前人手中接棒的任務,點滴在心、不可或忘。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回到專題:致那些逝去的文化播種者

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VERSE VOL. 26 歡迎來到美術館
  • 文字/殷寶寧
  • 插畫/無疑亭
  • 編輯/蘇曉凡
  • 核稿/梁雯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