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之人系列報導03
《人選之人—造浪者》編劇簡莉穎✕厭世姬——當我們把故事還給角色和對白
《人選之人—造浪者》讓各路觀眾驚訝的,是過去台劇常為人詬病的尷尬台詞從未出現,以及各個精彩的角色。無論是誰,都能從劇裡的這群黨工身上找到讓自己動容的段落。而塑造出這些台詞與角色的關鍵,是劇場出身的編劇簡莉穎及曾擔任政治幕僚工作的創作者厭世姬。
《人選之人—造浪者》讓各路觀眾驚訝的,是過去台劇常為人詬病的尷尬台詞從未出現,以及各個精彩的角色。無論是誰,都能從劇裡的這群黨工身上找到讓自己動容的段落。而塑造出這些台詞與角色的關鍵,是劇場出身的編劇簡莉穎及曾擔任政治幕僚工作的創作者厭世姬。
打造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一向獨具慧眼的製作人林昱伶說她一直期待,能有一個可以為台劇帶來不同能量的編劇——簡莉穎。
打造出《春眠》、《服妖之鑑》等多齣精彩舞台劇的簡莉穎,筆下的對白總是自然,裏著對於性別的思索,撥動觀眾腦海角落裡的記憶,不時還會蹦出些幽默,令人莞爾,不時回味。如此的她讓林昱伶等了五年,劇場的工作才告一段落,來到影視的世界進行劇本開發、創作。
簡莉穎首先被林昱伶詢問的,是想做怎麼樣的故事。正巧,她剛與厭世姬聊了不少政治幕僚的趣味經驗、看了些關於選戰的書籍,再加上台灣的政治樣貌有其獨特性,又鮮少以戲劇方式被述說,便提出了製作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下簡稱《人選》)的構想,並在林昱伶的支持下,與厭世姬一同撰寫劇本。
不比拳頭,比權衡
厭世姬曾以文宣幕僚的身分參與選戰,簡莉穎則有家人朋友從事過政治工作,兩人也皆曾參與過學生運動,對於選舉、政治都不陌生,但在田野調查上依然花費長達兩年的時間進行。「一開始比較發散,問了立委、市議會、打過不同選戰的幕僚,廣蒐各種經驗。」簡莉穎說道。
而在參考了影集《白宮風雲》、《紙牌屋》等政治題材作品後,兩人曾想述說總統身邊核心幕僚的故事,「田調的過程中發現這很難做到,因為真正的高階幕僚其實很難認識,他們也不太能說真實的狀況。」厭世姬指出,真實政治上的資源交換、「喬事情」的手腕皆難以調查,為此她們將故事核心轉向,專注在基層幕僚——一群更少被注視的小人物。
無論歐美或日韓,許多政治劇會將視角鎖定於上位者,闡述其中的權力鬥爭或政治謀略,如近期同樣在Netflix造成熱議的影集《造后者》,便述說一位人權律師競選首爾市長,擊潰邪惡財閥候選人的故事。但在真實世界,勝選不代表勝利,掌權也並非能為所欲為,「我們比較想呈現的,是為了得到權利,得要犧牲或是權衡很多東西,我覺得政治就是一直在權衡。」簡莉穎說。
因此《人選》裡有著黨工們的日常,讓觀眾看見他們所做的艱難抉擇:謝盈萱飾演的翁文方為了保護女友而議員連任敗選,她的立法委員父親為了鞏固選票而包容歧視女兒的里長,讓父女間出了芥蒂;賴佩霞飾演的公正黨主席林月真為了競選總統,必須對許多事情緘默;就連潘綱大所飾演剛畢業入黨的蔡易安,也因為工作必須遠離曾一同走過學運及抗爭現場的好友。
之所以鎖定文宣部,一方面除了避免花費過多的篇幅說明組織運作及派系關係,另一方面則因他們的工作接近行銷及公關,無論是候選人出了多芝麻綠豆的小事,或網路出現了什麼新風向,文宣部便須機動出擊,這些在社群上輿論及議題的操作,對於觀眾更具親切感。
簡莉穎舉例,《人選》第一集中林月真被狗咬而展開維安、寵物等討論風波,是參考了《白宮風雲》裡總統出場前就先摔斷腿的戲碼,讓林月真這個總統候選人更貼近群眾,也讓觀眾在首集就能感受到台灣的政治風氣,能從一件小事展開攻防。
壁壘分明的戰場並非兩位編劇想述說的,她們想點出的是更為模糊,更具討論空間的議題:新住民、死刑、環境及性別等,「這些並非現有哪個政黨的專屬議題,對我們來講,在創作上也比較有辦法發揮。」厭世姬說。
職場上的政治——權勢問題
《人選》中最深入的議題,是辦公室裡的「政治問題」。王淨飾演的張亞靜因過去在感情上被戴立忍飾演的趙昌澤所辜負,憤而從民和黨轉入公正黨工作,然而在職期間卻又遭遇資深同事的性騷擾,申訴過程遭逢許多刁難。
厭世姬說,她們並非議題先行,而是以角色為主的創作者。張亞靜這個角色,一開始僅先確立了因私人原因而轉入公正黨的設定,田調的過程裡發覺不管是大或小的政黨,若發生性騷擾都難以被解決,加上簡莉穎也認為 #MeToo 關於權力及性別的問題在台灣還較少被探討,因而將這些議題放在張亞靜身上,「台灣可能在性別議題上走得滿前面的,但拉回到戲劇來討論的話,就覺得它還可以再增加更多元的聲音。」
無論是電影《重磅腥聞》、《花漾女子》或影集《晨間直播秀》,許多探討權勢及性騷擾議題的影視作品,常將其以驚悚、獵奇的方式呈現,吸引觀眾的注目。而在《人選》中的處理方式卻顯得溫柔,翁文方一句「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讓張亞靜孤獨的復仇之旅,有了點依靠。
不以驚悚或獵奇的方式呈現,厭世姬說她們想彰顯的是日常性,「身為女生,大概十之八九都會遇過嚴重或輕微的性騷擾。如果用獵奇的方式處理會顯得這是單一的特殊事件,但它不是,你可能在每天走的路上遇到,你可能在上班的時候遇到,它很日常。」
簡莉穎則認為「溫柔」的感受,可能來自於翁文方的「抉擇」,「黨內發生她看不下去的事情,但她同時是黨發言人,她希望公正黨獲勝,不能直接跳出來說:『你是錯的,毀了一個少女的前程!』」
而劇中作為總統候選人的林月真在得知此事件後,第一個反應是震怒、打算公開處理,即便最終為了選戰妥協選擇私下處理,也足具誠意親手寫了信給遭受性騷擾的女性職員,讓人不禁思索如此角色的設定是否會太好、太乾淨?
「我並不覺得她好」,厭世姬說道:「乍看下覺得她好像沒什麼缺點,但她還是做不到啊,最後還是採取了一個較保守的方式。」透過翁文方及林月真的處理方式,編劇們想展現的,是她們處在其位階上的兩難。至於她們的選擇是否已足夠圓融,或依然有所不足,就交由觀眾自己去思索。
讓故事回到角色、對白
談到未來想製作什麼樣的內容?簡莉穎提出接下來想嘗試的,是規模較小、以對白及室內景為主的情境劇,讓台劇不只是拼場面,也可以更回到角色身上。「以台灣的創作量能,都拍一些大劇很累,也不可能每間公司都以燃燒殆盡的方式去做劇。」
她近一步分析,要讓國外的平台買單常需提出較大的場面,但如今台灣的場面難以與韓國抗衡,若每部台劇皆需大規模、高成本的製作,便難有容錯的空間,也較難讓新的製作人才及演員去嘗試。
簡莉穎所設想的方向,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所製作,一集約半小時的中小型劇。而她曾與王安琪合作的舞台劇《愛在年老色衰前》正在改編為電視劇,可能就會往這樣的方向邁進。
而厭世姬則表示,原本《人選》裡有許多荒誕的設定皆因爲與故事主軸有所距離而被捨棄。若有機會,她想將政治及選舉裡的荒唐撰寫成情境喜劇。
台灣是否準備好接受喜劇、諷刺類型的政治劇?兩位編劇皆還無法確定,「美國做政治劇很爽的是,他們可以直接用共和黨及民主黨在架空的舞台來撰寫故事。但在台灣非常困難,你一貼近某個黨,討論就會失焦。」簡莉穎說。
無論簡莉穎和厭世姬的下一個故事在何方,《人選》已成為台劇立新的標竿,證實政治題材並非不可觸碰,台劇的台詞也可以自然生動。更重要的是,一個經過細緻田調、專注於角色經營的劇本,不需要灑狗血的轉折,就能真實地引起觀眾的共鳴。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Mion
讀的是食物設計,寫的是影劇,做的是Podcast。曾任《VERSE》聲音部編輯,畢業於米蘭工設學院。嘗試著各種說故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