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豆漿大王:從白天到黑夜,飄香一甲子的永和味
擁有超過一甲子歷史的「世界豆漿大王」,如今成為永和地區的象徵,溫暖無數飢腸轆轆的永和人。
提到永和,「豆漿」是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事物,而「永和豆漿」的名號由來,源自於坐落在永和中正橋頭、擁有超過一甲子歷史的「世界豆漿大王」。從攤車起家,到如今成為永和地區的象徵,不僅見證在地多年來的變與不變,也持續以傳統及創新的小吃,溫暖無數飢腸轆轆的永和人。
從頂溪捷運站沿著車水馬龍的永和路步行兩分鐘,斗大的「世界豆漿大王」招牌映入眼簾。此時已近下午2點,寬敞的客座區內,仍有三三兩兩的客人正在大啖眼前的豆漿、油條、燒餅、小籠煎包、豬肉餡餅等各式各樣的中式餐點;頃刻間,讓人忽然有些疑惑:「這個時間來豆漿店,到底是吃早餐、午餐、還是下午茶?」
首創24小時營業先例的豆漿店
1955年,來自中國山東的李雲增與同樣來自北方的退伍袍澤弟兄,選擇在永和這座城市落腳。彼時的台灣還是農業社會,就業機會相當少,因此他們憑藉著對家鄉味的眷戀,推著小攤車在外省老兵所聚集的永和中正橋附近,叫賣著手工熬煮、自製的豆漿和燒餅油條,展開世界豆漿大王事業的第一步。
1970年代,台灣少棒比賽風行全島,李雲增發現,許多人熬夜看完球賽後,會想吃點小東西暖暖胃再睡覺,於是看準商機,從1975年起,改為24小時營業。一時之間,竟讓原先被視為外省口味的豆漿、油條風靡起來,更使得晚上看棒球轉播、清晨相約吃豆漿與油條,成為那些年台灣人的共同回憶。
考驗真功夫的炭香豆漿
第一次到訪世界豆漿大王的人,勢必會對其帶有炭焦味的豆漿感到驚訝。第二代接班人暨現任董事長李慶餘笑著說明:「很多人會以為店裡的師傅偷懶,沒有翻動正在熬煮的豆漿才會有焦味,但事實上,要喝到這樣濃郁又帶有微焦風味的豆漿,其實更需要嚴謹地掌控火候與溫度。」
李慶餘表示,與市面上常喝到的豆漿相比,世界豆漿大王的豆漿使用更大量的非基改黃豆現磨現煮,而為了呈現剛剛好的炭香,高濃度的新鮮黃豆研磨入鍋後,師傅必須拿出真功夫用最大火力快燒快煮,才能讓鍋底豆渣煮出焦香、鍋邊卻不沾黏焦痕。
以創新與傳統,回應在地飲食文化
世界豆漿大王的傳統風味,除了炭香豆漿,還有堅持每天新鮮現炸一次、以保證絕對不過油的酥香油條;而傳統之外,他們也不斷追求口味上的創新與品質提升,如燒餅系列便開創了牛肉與酸菜口味,拓展人們對於「燒餅」的新想像。
回顧在永和所經歷的一切,李慶餘說,永和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區,並且先後因為各種原因,聚集了大批外省人、韓國華僑,以及從中南部北上的異鄉人,不僅為永和形塑出獨特的人文風情,更豐富了在地的飲食文化,「為了回應這樣難能可貴的狀態,我們要更努力把這份屬於永和在地的好味道發揚光大,也期待大家造訪永和時,也跟我們一樣愛上這座城市。」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