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五漁村搬到華山!「頭城五漁鐵」藝術家駐村成果展,帶來東北海岸的人文脈動
「藝起漫遊五漁村-頭城五漁鐵藝術家駐村成果展」結合十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駐村創作,帶領民眾深入探索五漁村獨有的生活風貌與文化特色。
「藝起漫遊五漁村-頭城五漁鐵藝術家駐村成果展」結合十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駐村創作,帶領民眾深入探索五漁村獨有的生活風貌與文化特色。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共17組入圍者角逐年度「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三大獎項。
在後疫情時代、數位化加速發展的趨勢上,臺南市美術館今年突破以往觀展形式,攜手線上看展平台ARTOGO推出線上美術館,完成台灣藝文場館在數位轉型歷程中的前瞻創舉。
「慢熟工作室」由藝術家黃湘與設計師楊少鈞共同創立,從平面設計、藝術插畫到展覽策劃,跨越領域不設限,期望透過藝術創作與商業結合,讓藝術走入生活。
「光彩絮語Luminous Whispers」藝術展於台北101辦公大樓場域展出,透過藝術家們對日常光景的觀察及生活想像,折射出豐沛多樣、五彩繽紛的視覺意象。
能源鏈領導品牌大亞集團歡慶68周年,攜手金工藝術家李昕打造「Energy:Point, Line and Plane」能源藝術展。
生為百年糊紙老店的第四代,張徐展見證糊紙文化隨著時代潮流走向凋零,但他大膽地透過當代藝術和實驗動畫,讓糊紙文化和自我的身分認同都更加強壯。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第二屆「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將於 2023年11月2日至5日舉行,作為東京最具野心、覆蓋全市的當代藝術企劃,聯手東京市內共50間藝廊和藝術空間,展現日本藝壇的深度與活力。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年迎來15周年,也適逢雲門舞集50歲生日,舞團特地重返池上,藝術總監鄭宗龍特別呈獻池上專屬版的《天光・霞》,更邀請由林懷民老師親自指導的池上孩童們復刻《薪傳》〈耕種與豐收〉。
一場聚焦在「聲音藝術」的藝術節應該是什麼樣子?對「臺東聲音藝術節」策展人張溥騰來說,看不見的東西有時候更重要,至少,要讓大家聽見地球的呼吸脈動。
不可否認,幾米早已是台灣繪本界的巨大IP和icon。作品的對象與其說是孩子,更精準的說是每個人心中的「內在小孩」,幾歲讀都能有不同感觸。
繪本是充滿魔力的書,而每一間繪本館都是小小霍格華茲,帶領讀者走入書中的魔幻國度。此次編輯團隊前往北中南三間不同的繪本館,它們以各自的方式,揮灑繪本的魔法,帶領成人及兒童觀眾走入圖文交織的故事。
無論書店或展覽,繪本作家黃一文的畫作總是一眼就令人著迷。看似童趣的揮灑,埋藏了許多巧思於其中。讓人好奇,她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談論「死亡」的繪本總是少數,但如《活了100萬次的貓》及《在我被吃掉以前》,每每推出總會引起討論,甚至成為深植人心的經典。
「2023臺北白晝之夜」今年將在10月7日晚上6點至10月8日上午6點,於信義區國父紀念館、台北市議會與台北市政府三大場館與周邊場域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