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2今天,我想來點蔬食 »
Jul.03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文化. 漫畫. 電影
由廣電基金會與王小棣導演「民心工作室」,在1986年至1991年合製的電視節目《百工圖》系列紀錄片,翔實地紀錄當時代各行各業勞動者面貌,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職人紀實節目。《百工圖》系列中,不只有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這種大眾認知中較為熟悉的勞工階層,高重黎《漫畫人》裡的漫畫家,雖然可以稱其為藝術家,其實也是一種勞工。相較於石礦工主要為住在東岸的原住民,《漫畫人》裡的漫畫家,則幾乎都是西岸、都市裡、戴了眼鏡的漢人。
文化. 漫畫 Promotion
臺博館今年以《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獲第12屆金漫獎政府漫畫獎肯定,作者透過展現創意,介引起大眾對博物館與臺灣的好奇。
文學. 漫畫. 生活
「讀朱天心〈李家寶〉而不墮淚者,非貓奴也。」改編成漫畫更接近群眾,打動另一族群堅硬的心,讓更多人能體恤流浪動物的處境。
文化. 漫畫
「你只要懂海,海就會幫你」,網路雖然對紙本的銷售造成了打擊,但仍有不少人藉由在網路上曝光而出道。
專題. 漫畫
在以紙本為主閱讀漫畫的年代,使用電腦作畫、在網路上發表,不是普通的做法,想成為正式的漫畫家,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時間回溯到 90 年代(對,就像天能那樣倒帶),那可是台灣漫畫才剛開始萌芽的時代,正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有可能!(來自某座島的謎之音)
網路影響了世界很多層面,漫畫也是,希望可以把這段經驗畫出來供現代人和未來人考查。
年幼時期的我,覺得台漫一點都不輸給日漫,並且對於台漫和日漫同時刊載一本雜誌的這個情景,認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