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文

倫敦雜誌專賣店magCulture:建構一個雜誌工作者信任的烏托邦

倫敦雜誌專賣店magCulture:建構一個雜誌工作者信任的烏托邦

全球獨立雜誌圈知名人物Jeremy Leslie,曾任雜誌設計總監,而後在線上撰寫雜誌介紹與評論,再走入線下舉辦雜誌愛好者聚會,最後落腳倫敦St. John街區開設雜誌專賣店magCulture。經營六年至今,magCulture不只是一間書店,更已儼然是歐美獨立雜誌的訊息中心。在報墨積極轉型數位的時代、在紙張成為電路顆粒的閱讀器世紀,一本本飛越洲際來自各地的有趣雜誌在潔淨架櫃仍有一席地位,在舒適店鋪的燈光下閃閃發亮,等待著眷戀墨印的人們將它們帶回家珍藏。

PTT「創世神」杜奕瑾:從 PTT 到 AI ,他一直走向未來

PTT「創世神」杜奕瑾:從 PTT 到 AI ,他一直走向未來

他是「PTT」本人也是創世神,BBS站PTT自他宿舍中的486電腦創立起,伴了多少人的青春。杜奕瑾是台灣數位發展史上的一則傳奇,他離開過台灣,在世界發光發亮,而終究眷戀起自己的家,回台創立非政府導向的Taiwan AI Labs,也是亞洲第一個非營利的AI研究機構。杜奕瑾認為台灣的敏捷式創新和軟體人才不輸外國,就像土生土長的PTT早了Facebook整整12年。他抗拒「成功」二字,認為太熟悉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反而停滯了未來的可能性。

HMM ╳ W Glass Project:從 0 到 100 淬煉容納多元的台灣精神

HMM ╳ W Glass Project:從 0 到 100 淬煉容納多元的台灣精神

一項作品的無到有,不僅是從 0 到 1 的設計創造,更要加上從1到100的職人製造,才算完整。「 W 春池計畫」(W Glass Project)主理人吳庭安說,「讓國際看到其實台灣的循環經濟(註1)和工業設計加起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是扎扎實實地被喜歡、被運用。」於是,W 春池計畫與台灣設計品牌 HMM 攜手合作,試圖將台灣的實力帶往更遠的地方。

只要人類持續閱讀,圖書館就會存在

只要人類持續閱讀,圖書館就會存在

對許多人來說,圖書館或許是一個早已陌生的場所。然而這裡已不是你記憶中老舊安靜的所在,而是新時代的朝聖之地。藏書從實體擴至數位,空間從封閉變得透通,影音室、簡報室、討論區之外,部分圖書館甚至有廚房和創客空間(maker space),讓大眾可以把腦袋裡所想的實作出來。不論怎麼變化,圖書館始終是一個知識流動的公共場所。

回到身體的原點:蔣勳談《欲愛書》二十年與肉身的孤獨

回到身體的原點:蔣勳談《欲愛書》二十年與肉身的孤獨

盛夏末了,劃分舊昔街庄的埔心溪堤岸,一座廠房內甫改建成的排練場。這個週一午後,既為蔣勳排定雜誌攝影與受訪日,也是他在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自社子島搬遷至桃園蘆竹後,初次造訪新基地與團長林智偉等年輕朋友們。但見他在表演者隨攝影閃光明滅的動態中,沉靜趺坐中央,有時也仿傚著、比劃如表演者羽翅般的手臂,並因此朗朗笑著。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夜-攝影文化沙龍」:跨世代八位攝影師,重新凝視自己創作
Promotion 攝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夜-攝影文化沙龍」:跨世代八位攝影師,重新凝視自己創作

2021年4月正式開館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於2022年4月27日主辦開館一週年館慶典禮,由VERSE協助策劃執行,以「歲月鏡好,影耀今昔」為主題推出一系列活動,其中「攝影之夜-攝影文化講座」邀請八位跨世代攝影師擔任主講者,分享對自己而言最有意義的攝影作品,是一個非常動人的夜晚。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藝-攝影文化講座」:從多元觀點看見攝影藝術的魅力
Promotion 攝影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攝影之藝-攝影文化講座」:從多元觀點看見攝影藝術的魅力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總監David Griffin曾說過:「攝影作品具有一種力量,可以讓我們在媒體資訊泛濫的世界裡支撐下去,因為攝影模擬了我們心靈記錄某些重要時刻的方式。」他的話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共同感受,然而攝影技藝的內涵不僅止於此。為慶祝臺灣首座國家級攝影機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開幕一週年,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主辦,VERSE策劃執行多場感動人心的影像講座,期待將臺灣影像藝術的豐厚底蘊,傳遞給更多人認識。

從策展老將到餐飲新星,時藝多媒體正在浴火重生

從策展老將到餐飲新星,時藝多媒體正在浴火重生

一個社會需要不斷有新的思潮攪動,才能在時代更迭中走向更好的未來,「內容策展」無疑是最有效的一種溝通。過去台灣的大型商業策展主要由中國時報和聯合報系兩大媒體集團在經營,2020年底,隸屬於旺旺中時的時藝多媒體脫離原集團,以全新的股東架構組合獨立營運,依然企圖兇猛,將經營觸角伸向實體餐飲空間。當一方面展覽市場日趨競爭,另一方面觀看展演也逐漸成為休閒生活,時藝的轉型代表了台灣展覽界什麼樣的新未來呢?

鄭宜農專欄:未來人詞曲課

鄭宜農專欄:未來人詞曲課

4月中旬,南下參與了某音樂學習營的系列教學,負責和學員分享「詞曲創作」的技巧和經驗。每次遇到這類型的教學邀約,我無不是誠惶誠恐、猶豫再三,「創作」曾經是那麼動物性的出發,要不是被動地去面對,我想創作者們很少有這個心思去解自己的脈絡,更何況,「動物性」算是比較冷靜、中性的說法,如果你問創作者們怎麼開始?又為何而創?其實大家常常是眉頭一皺,憶起那個想要找一個角落,安放存在本身痛苦與不堪的,浮動的自己。

插畫家鄒駿昇:親「綠」而生的浪漫

插畫家鄒駿昇:親「綠」而生的浪漫

鄒駿昇,跨域插畫家、視覺藝術家,來自藍天常駐的台中豐原,善用科學式手法描繪出植物深藏不露的浪漫,喜歡山比海多一些。作品曾獲義大利波隆納插畫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曾與國際精品品牌Gucci、Johnnie Walker等國際品牌合作。身為親「綠」的人,他認為綠並非刻意找尋而來,不一定能時刻感受到它們存在,但需要時卻發現它們始終陪伴著自己,長年來與植物發展出一種共生共榮的情感,今日的他,喜歡微觀生機、記錄盎然。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與時間賽跑,為瀕危植物建造綠色方舟

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與時間賽跑,為瀕危植物建造綠色方舟

日治時期,政府開始有系統地進行植物調查,試圖認識同在這座島嶼上的生物。一百多年之後,相較於野生動物保育意識逐漸抬頭,許多植物同樣正在受脅甚至瀕臨滅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2019年啟動了「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以下簡稱方舟計畫),展開對原生瀕危植物的搶救,並移至全台植物園等保種場所進行分散式保種;台北植物園更有建築師黃聲遠團隊正在建造的溫室,希望讓人們更認識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綠色寶藏。

EP56|欸你這週要幹嘛:旅途的風景是家人

「透過旅行讓大家相聚,能創造很大的漣漪效應,也有觀眾因為我們的影片,嘗試把家人聚在一起。」點開YouTube頻道「欸你這週要幹嘛」,總有多位風格鮮明的家人和朋友,在不同的旅遊場景間悠遊。頻道創辦人Ariel拍下與家人出遊的影像,鏡頭下不只是旅遊景點的紀錄,更重要的是親友們在旅遊中凝聚情感。本集,Ariel和妹妹Shine將分享頻道經營的心路歷程,以及旅行的對她們的重要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