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
六款緩解苦夏不適的天然野草茶:來自島嶼先人的生活智慧
20歲的那盤明太子紫蘇義大利麵——不務正業男子Ayo的家常食譜
20歲那年,是翻轉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時光。時間回到12年前的夏天。那年是升大三的暑假,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剛開完自發性氣胸的刀,一邊聽著媽媽跟我說我被學校二一的事,媽媽跟我都哭了。
威石東酒莊執行長楊仁亞:不畏嘗試,釀造最真誠的台灣葡萄酒
陳小曼專欄:食物與未來,When Food is Bigger than the Plate
看到標題是不是想說,食物太多我就多拿一個盤子裝啊。倒不是字面上的意思,不如說,我們要面對的,可能是相反的問題。如果未來,盤子裡沒有食物可以裝了呢?
張惠菁專欄:受傷的神獸在山裡呼吸
王君琦專欄:你賀歲,我賣錢
不只為過去,更為「未來」創造一種可能性:復刻《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專輯
1977年由洪建全基金會出版的唱片《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已絕版45年,2022年洪健全基金會計畫復刻這張絕版黑膠唱片。
王盛弘:適合仰望的距離,關於琦君
記憶有水的質地,它完成了我——專訪王盛弘《雪佛》
電影《少年》:返回運動、重啟運動、不斷運動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上):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時代的容貌:從《百工圖》看台灣社會的意識型態轉變
職業無分貴賤,但有分性別:《百工圖》裡的「女性問題」
聆聽她們的聲音:TIDF「台灣切片——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
2022年TIDF影展「台灣切片」單元策畫「真實的呢喃:1990s以降的女性私電影」主題,引領觀眾在一部部女性創作的作品中,聆聽1990年代的她們發出的呢喃述說。
其實不是「廢文」:攝影師汪正翔對影像文化的「碎碎念」
Wo Gwong 禾炚:開在深山裡的香港圖書館
學校午餐不只是填飽肚子?一場生命與文化的學習
天才的煩惱:拒絕無聊的 YELLOW 黃宣
《售命》導演鄧仲謀:我用九年的生命,換來這部電影
拍攝過許多廣告及短片的導演鄧仲謀,藉由首部自編自導的電影長片《售命》,及男主角傅孟柏所飾演的阿良,探討生命的價值、「賣命」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