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文化Culture

解密故宮70萬件國寶的家!24小時最高警戒,溫濕度、地震防護機制大公開

解密故宮70萬件國寶的家!24小時最高警戒,溫濕度、地震防護機制大公開

從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落成時的山洞庫房,到今日配備數位科技的現代化保存設施,時代的演進與新技術的導入,讓文物保存愈發系統化與精細化。故宮庫房不只是收納古籍、書畫、器物與織品的地方,更是一座守護國家文明的隱形堡壘。當觀眾在展廳裡駐足於翠玉白菜或〈谿山行旅圖〉前讚嘆古人的智慧時,背後有一群人以最嚴謹的態度與方法,默默守護著這些文化瑰寶,使它們長久留存於世。

2300件作品競逐!攜手打開台北,2025 YellowKorner攝影大賽揭曉:夾娃娃機、漁港、職人故事奪金

2300件作品競逐!攜手打開台北,2025 YellowKorner攝影大賽揭曉:夾娃娃機、漁港、職人故事奪金

法國國際攝影藝廊 YellowKorner 首度攜手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推出首屆「2025 YellowKorner Awards 攝影大賽」,以台灣城市為舞台、以影像為語言,掀起一場屬於當代的攝影盛事。本次比賽吸引超過 2,300 多件作品投稿,聚集眾多關注建築、城市與人文的攝影創作者共襄盛舉,透過鏡頭書寫時代的空間記憶,詮釋當代城市文化的美學語彙。

從《火燒紅蓮寺》到法國藝術片:日治時期台灣菁英的觀影品味如何轉變?

從《火燒紅蓮寺》到法國藝術片:日治時期台灣菁英的觀影品味如何轉變?

《台灣光與影:日治時期電影史》詳實爬梳了1895年至戰終的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從殖民宣傳、吳鳳神話的塑造,到上海電影熱、有聲電影的興起,以及戰爭動員與大東亞共榮圈的影響,全面揭示電影如何作為帝國工具與在地文化交織的產物,形塑台灣社會與世代認同。本文摘錄自該書第十章〈1930年代教養階層的洋畫至上主義〉。

買得起的國寶!故宮11款必收文創:馬年限定、名畫冰箱、百年特仕版機車、墨玉貓冰石⋯跨界國寶走入日常

買得起的國寶!故宮11款必收文創:馬年限定、名畫冰箱、百年特仕版機車、墨玉貓冰石⋯跨界國寶走入日常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近70萬件跨越宋、元、明、清四朝的文物,近年來,更透過與不同品牌、產業、設計師的合作,將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經典文物藉由創意設計,成為生活裡觸手可及的美學體驗,且這些合作早已不只是所謂文創商品,甚至包括機車、飲水機、冰箱、充電樁等,打開各種想像的可能。

「祭典」如何形塑日本人的思想、道德與社會秩序?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談「百姓讀書無用」背後的階級密碼

「祭典」如何形塑日本人的思想、道德與社會秩序?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談「百姓讀書無用」背後的階級密碼

祭典,是日本人生活中最具象徵性的日常儀式,深植於四季更迭與土地脈動之中,承載著古老信仰、社群關係與民族精神的深層記憶。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深入探討日本祭典,揭示其不僅是熱鬧的儀式,更是深植於四季與土地中的集體文化記憶。本書描繪祭典從信仰、儀式到神職的諸多細節,引領讀者一同深入探索日本人思想與社會秩序的根源。〈學生生活與祭典〉收錄自柳田國男的演講稿,他強調研究歷史是為了釐清社會混亂的根源,並認為現代人應坦率面對自身對歷史理解的不足,才能為未來做出更深思熟慮的規劃。

你在看展,還是展在看你?基隆美術館年末大展《WE ARE ME──我(們)到此一遊》,10國藝術家探問數位時代的身份迷思

你在看展,還是展在看你?基隆美術館年末大展《WE ARE ME──我(們)到此一遊》,10國藝術家探問數位時代的身份迷思

當海港的霧氣遇上美術館的白牆,凝視本身成為一場無聲的演出。基隆美術館二〇二五年度國際大展《WE ARE ME──我(們)到此一遊》,匯集英國、法國、日本、泰國及台灣十位當代藝術家的二十八組作品,透過虛擬策展人法咪咪的視角,探問一個時代的核心命題:在演算法與社群媒體的包圍中,「我」與「我們」的界線究竟如何被建構、又如何消解?

一隱照明設計創辦人朱文英、劉炳毅:從台灣起步,拿下13座國際大獎,用光影說出空間的靈魂

一隱照明設計創辦人朱文英、劉炳毅:從台灣起步,拿下13座國際大獎,用光影說出空間的靈魂

榮獲無數國內外設計大獎的「一隱照明設計」,從台灣設計研究院廊道「光的軌跡:無盡想像」、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的景觀照明,到公共藝術燈光「點亮十三層/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光影描畫環境特質,轉譯空間精神,並喚起觀者內在的情感連結。創辦人朱文英、劉炳毅最新出版《光影過渡之間:一隱照明設計作品集》收錄生涯13件代表性作品,深度分享設計理念,映射出台灣當代照明的實踐與深遠影響。

祖靈在稻田裡唱歌:優人神鼓×桑布伊「2025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起聽見自然靈魂的聲音

祖靈在稻田裡唱歌:優人神鼓×桑布伊「2025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起聽見自然靈魂的聲音

「2025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邁入17年,優人神鼓與原住民歌手桑布伊共同演出全新製作《我回來了──做一部作品給自己的靈魂!》。透過桑布伊的吟唱、優人神鼓的鼓與藝,演出台灣原住民族的少年勇士成年禮故事,讓觀者在金黃稻浪間,感受與萬物對話,重新連結自然與自我。在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眼中,這場跨界合作是團隊歷經38年後回歸創團初衷的一次深刻旅程。

原來我們餓的不是食物,是愛——費雪《我的飲食歲月》:一本超越美食書的人生之書

原來我們餓的不是食物,是愛——費雪《我的飲食歲月》:一本超越美食書的人生之書

M.F.K.費雪的經典自傳《我的飲食歲月》,以感官慧黠的散文,將飲食提升至生活與藝術的層次。她從童年寫起,透過難忘的餐食記憶,記錄個人口味的成長,交織著動盪年代的經歷、愛情的失落與生存的掙扎。費雪認為對食物的渴望,實為對愛與安全感的追求,書寫的不僅是美食,更是透過認真吃喝,腳踏實地活著的人生提醒。

用「光」說台灣故事:一隱照明設計作品集《光影過渡之間》——松菸廊道、1895乙未公園、寶元紀之丘三大經典

用「光」說台灣故事:一隱照明設計作品集《光影過渡之間》——松菸廊道、1895乙未公園、寶元紀之丘三大經典

照明設計透過明暗的流轉,光與影的映襯,誘引出空間最迷人的姿態。榮獲無數國內外設計大獎的「一隱照明設計」,十多年來專心致志創造照明的可能,從景觀、建築到公共藝術創作,既描畫環境的特質,更轉譯空間的精神。本文分享一隱照明設計三個經典照明作品,一同欣賞一隱照明設計的兩位主理人朱文英及劉炳毅如何用「光」點亮台灣這座島嶼。

《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的妻子是誰?艾琳・歐肖內西:被文學史遺忘的幕後推手

《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的妻子是誰?艾琳・歐肖內西:被文學史遺忘的幕後推手

你知道《一九八四》背後還有一位「隱形作者」嗎?喬治・歐威爾的首任妻子艾琳・歐肖內西,不僅是才華洋溢的知識分子,更啟發並編輯了歐威爾的經典作品,與他共度西班牙內戰的戰火歲月。然而,她的名字卻幾乎從文學史中消失。澳洲作家安娜・方德的新書《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形人生》,透過史料與文學想像,首度完整揭露這位「無名功臣」的真實人生,質問父權體制下女性的失聲與被抹除的貢獻。

誠品吳清友紀念展《相遇・相知・相疼惜》:江賢二、劉小東、呂璞石等藝術家49件作品,揭開誠品創辦人收藏故事

誠品吳清友紀念展《相遇・相知・相疼惜》:江賢二、劉小東、呂璞石等藝術家49件作品,揭開誠品創辦人收藏故事

吳清友創辦誠品書店形塑華人世界獨有的美學與生活風格,誠品畫廊則展現出他戮力推動華人當代藝術的職志。在吳清友離世八年之際,台灣好基金會策辦《相遇.相知.相疼惜──吳清友先生紀念展》即日起至2026年4月5日於池上穀倉藝術館開展。透過49件藝術作品引領觀眾走入吳清友與人、與藝術、與土地之間的相遇,細讀那份理解與溫柔如何成為他獨特的生命軌跡。

男人為什麼愛打仗?演化心理學揭密:從斯巴達300壯士到維京戰士的好戰基因

男人為什麼愛打仗?演化心理學揭密:從斯巴達300壯士到維京戰士的好戰基因

為什麼歷史上的戰爭幾乎都由男性主導?從古希臘斯巴達的300壯士到北歐維京戰士,這些視死如歸的戰士文化究竟從何而來?演化心理學提出「男性戰士假說」,認為男性在漫長演化過程中發展出集體暴力的心理機制,以應對外在威脅。然而這種好戰傾向究竟是生物演化的產物,還是文化傳遞的結果?

故宮100+/從帝王收藏到全民文化平台,新故宮如何走向下一個百年?

故宮100+/從帝王收藏到全民文化平台,新故宮如何走向下一個百年?

故宮院長蕭宗煌與兩位副院長──政務副院長黃永泰、常務副院長余佩瑾──一同回顧這座百年博物館的歷程與未來。三人分工不同,卻像同一個大樂章裡的三個聲部:院長定調方向,思考故宮的定位與願景;政務副院長則守護硬體工程,為下一個世紀的空間奠基;常務副院長專注於策展與推廣,讓典藏走進更多人的日常。他們的話語交織,構築出「新故宮」的全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