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文化Culture

抵抗主流巨頭:一窺獨立字體設計浪潮,看見文字背後強大的自由靈魂

抵抗主流巨頭:一窺獨立字體設計浪潮,看見文字背後強大的自由靈魂

每一天,我們都不自覺地浸潤在文字的洪流之中,從早晨手機彈出的訊息,到通勤路上商店招牌的設計,文字是構成我們認知世界最基礎的元素之一 。然而正因為它如此地稀鬆平常,人們往往只關注到文字的語義,卻忽略了其背後具有強大設計力量的「字體排印 Typography」(又稱排版設計、文字設計)。

「夢與修羅」盧芛襲園個展,從個人生命到女性多重身份的旅程

「夢與修羅」盧芛襲園個展,從個人生命到女性多重身份的旅程

藝術家盧芛(Lu Wei)於襲園美術館推出全新個展《夢與修羅 Asura in Dreams》,集結了她近五年來的作品,包含水墨、錄像、屏風與書寫等多重形式。展覽核心概念,圍繞著她身為女性藝術家和母親的雙重身份,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構築出一場介於夢境與現實的視覺詩篇。本展同時為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平行展。

「故宮曾是台灣最強文化品牌!」日本作家野島剛《故宮百話》書寫百年故宮觀察

「故宮曾是台灣最強文化品牌!」日本作家野島剛《故宮百話》書寫百年故宮觀察

日本資深媒體人暨作家,野島剛以超過15年的時間研究與書寫故宮。從2011年的《兩個故宮的離合》、2015年的《故宮九十話》,到最新出版的《故宮百話》,他長年關注故宮的發展,蒐集資料、深入訪談,並將這些觀察與見解寫成書籍。對他而言,故宮的價值不僅止於文物典藏,更應該從政治、歷史的角度理解。

台灣次文化年度朝聖地:2025草率季「無限柔軟 Soft POW」正式登場!用9年打造另類藝術書展

台灣次文化年度朝聖地:2025草率季「無限柔軟 Soft POW」正式登場!用9年打造另類藝術書展

相較於國際上正規藝術書展的嚴謹規範與工整形式,「草率季」(Taipei Art Book Fair 臺北藝術書展)始終站在次文化的第一線。邁入第九屆,這場年度盛會將於 11 月 21 日至 23 日在華山 1914 文創園區登場,今年以「無限柔軟 Soft POW」為題——刻意拿掉「power」的「er」,象徵一股能消融尖銳、在摩擦中築起柔軟堡壘的力量。

跟著名人逛故宮/吳鳳:「如果一個人對中華歷史有興趣,他不可能不去故宮!」

跟著名人逛故宮/吳鳳:「如果一個人對中華歷史有興趣,他不可能不去故宮!」

從土耳其來到台灣、在師大政治所專攻清末歷史的吳鳳,不只是金鐘獎主持人,更是用獨特視角看台灣的文化觀察者。對他來說,故宮不僅是博物館,更是理解中華文化的關鍵鑰匙。這位曾為了吃燒賣專程跑故宮、也會帶女兒認識歷史的跨文化推廣者,如何看待故宮南院?又會怎麼向世界介紹這座寶庫?

解密故宮70萬件國寶的家!24小時最高警戒,溫濕度、地震防護機制大公開

解密故宮70萬件國寶的家!24小時最高警戒,溫濕度、地震防護機制大公開

從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落成時的山洞庫房,到今日配備數位科技的現代化保存設施,時代的演進與新技術的導入,讓文物保存愈發系統化與精細化。故宮庫房不只是收納古籍、書畫、器物與織品的地方,更是一座守護國家文明的隱形堡壘。當觀眾在展廳裡駐足於翠玉白菜或〈谿山行旅圖〉前讚嘆古人的智慧時,背後有一群人以最嚴謹的態度與方法,默默守護著這些文化瑰寶,使它們長久留存於世。

跟著名人逛故宮/大久保麻梨子:「故宮是我向家人介紹台灣的第一站!」

跟著名人逛故宮/大久保麻梨子:「故宮是我向家人介紹台灣的第一站!」

對大久保麻梨子而言,故宮不只是觀光景點,更是她向日本家人介紹台灣的第一站。從初次來台被壯麗建築震撼,到如今成為台灣媳婦,她眼中的故宮連結著台日文化交流與家庭傳承的意義。無論是帶媽媽妹妹參觀,還是想像用青花瓷盤盛裝和風料理,故宮對她來說既是歷史殿堂,也是生活靈感的來源。跟著這位台日文化橋樑,一起逛故宮吧!

2300件作品競逐!攜手打開台北,2025 YellowKorner攝影大賽揭曉:夾娃娃機、漁港、職人故事奪金

2300件作品競逐!攜手打開台北,2025 YellowKorner攝影大賽揭曉:夾娃娃機、漁港、職人故事奪金

法國國際攝影藝廊 YellowKorner 首度攜手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推出首屆「2025 YellowKorner Awards 攝影大賽」,以台灣城市為舞台、以影像為語言,掀起一場屬於當代的攝影盛事。本次比賽吸引超過 2,300 多件作品投稿,聚集眾多關注建築、城市與人文的攝影創作者共襄盛舉,透過鏡頭書寫時代的空間記憶,詮釋當代城市文化的美學語彙。

從《火燒紅蓮寺》到法國藝術片:日治時期台灣菁英的觀影品味如何轉變?

從《火燒紅蓮寺》到法國藝術片:日治時期台灣菁英的觀影品味如何轉變?

《台灣光與影:日治時期電影史》詳實爬梳了1895年至戰終的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從殖民宣傳、吳鳳神話的塑造,到上海電影熱、有聲電影的興起,以及戰爭動員與大東亞共榮圈的影響,全面揭示電影如何作為帝國工具與在地文化交織的產物,形塑台灣社會與世代認同。本文摘錄自該書第十章〈1930年代教養階層的洋畫至上主義〉。

買得起的國寶!故宮11款必收文創:馬年限定、名畫冰箱、百年特仕版機車、墨玉貓冰石⋯跨界國寶走入日常

買得起的國寶!故宮11款必收文創:馬年限定、名畫冰箱、百年特仕版機車、墨玉貓冰石⋯跨界國寶走入日常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近70萬件跨越宋、元、明、清四朝的文物,近年來,更透過與不同品牌、產業、設計師的合作,將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經典文物藉由創意設計,成為生活裡觸手可及的美學體驗,且這些合作早已不只是所謂文創商品,甚至包括機車、飲水機、冰箱、充電樁等,打開各種想像的可能。

「祭典」如何形塑日本人的思想、道德與社會秩序?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談「百姓讀書無用」背後的階級密碼

「祭典」如何形塑日本人的思想、道德與社會秩序?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談「百姓讀書無用」背後的階級密碼

祭典,是日本人生活中最具象徵性的日常儀式,深植於四季更迭與土地脈動之中,承載著古老信仰、社群關係與民族精神的深層記憶。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深入探討日本祭典,揭示其不僅是熱鬧的儀式,更是深植於四季與土地中的集體文化記憶。本書描繪祭典從信仰、儀式到神職的諸多細節,引領讀者一同深入探索日本人思想與社會秩序的根源。〈學生生活與祭典〉收錄自柳田國男的演講稿,他強調研究歷史是為了釐清社會混亂的根源,並認為現代人應坦率面對自身對歷史理解的不足,才能為未來做出更深思熟慮的規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