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Culture
2300件作品競逐!攜手打開台北,2025 YellowKorner攝影大賽揭曉:夾娃娃機、漁港、職人故事奪金
野島剛/故宮的新使命:從文物倉庫到生活風格目的地!打造台灣的羅浮宮需要什麼?
國立故宮博物院承載著中華文化的歷史底蘊與政治象徵,也曾是台灣觀光業的搖錢樹。然而,隨著時代更迭,觀光模式改變,這座百年博物館正面臨哪些新的挑戰與轉型契機?
跟著名人逛故宮/鳳小岳:「故宮是最好的約會地點!」
從《火燒紅蓮寺》到法國藝術片:日治時期台灣菁英的觀影品味如何轉變?
買得起的國寶!故宮11款必收文創:馬年限定、名畫冰箱、百年特仕版機車、墨玉貓冰石⋯跨界國寶走入日常
「祭典」如何形塑日本人的思想、道德與社會秩序?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談「百姓讀書無用」背後的階級密碼
「貓幫了我很大的忙」:蔣勳談新書《池上 萬安 龍仔尾貓》
蔣勳在疫情期間在台東池上生活,與家貓、流浪貓的相遇,開啟了一段關於生命、自然與眾生的全新體會。新書《池上 萬安 龍仔尾貓》與蔣勳書房的新展覽「眾生平安皆大歡喜」,溫柔紀錄這段被貓與土地療癒的時光。
你在看展,還是展在看你?基隆美術館年末大展《WE ARE ME──我(們)到此一遊》,10國藝術家探問數位時代的身份迷思
一隱照明設計創辦人朱文英、劉炳毅:從台灣起步,拿下13座國際大獎,用光影說出空間的靈魂
祖靈在稻田裡唱歌:優人神鼓×桑布伊「2025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一起聽見自然靈魂的聲音
原來我們餓的不是食物,是愛——費雪《我的飲食歲月》:一本超越美食書的人生之書
用「光」說台灣故事:一隱照明設計作品集《光影過渡之間》——松菸廊道、1895乙未公園、寶元紀之丘三大經典
故宮國寶怎麼修?修復師洪順興、林永欽:22年修復古畫佛像幕後揭秘
《一九八四》作者歐威爾的妻子是誰?艾琳・歐肖內西:被文學史遺忘的幕後推手
誠品吳清友紀念展《相遇・相知・相疼惜》:江賢二、劉小東、呂璞石等藝術家49件作品,揭開誠品創辦人收藏故事
奔向眷村!2025桃園眷村文化節:70場活動吸引8萬人次,桃園眷村鐵三角跨世代文化創生
第25屆「桃園眷村文化節」以「奔向眷村」為題,把記憶當作起點:九天、超過七十場活動、八萬人次的現場回聲,讓眷村不只是保存的標本,而是一場正在發聲、被改寫的當代敘事。
男人為什麼愛打仗?演化心理學揭密:從斯巴達300壯士到維京戰士的好戰基因
坂本龍一1998年訪港肖像首度完整曝光|香港攝影師何耀燊珍藏27年影像,展出音樂大師的「間」之美學
故宮100+/從帝王收藏到全民文化平台,新故宮如何走向下一個百年?
《QUEER》的孤獨、慾望與救贖——從威廉・布洛斯的小說到盧卡・格達戈尼諾的電影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埃及展!奇美博物館《埃及之王:法老》|大英博物館280件文物、56位法老文物、50件黃金珠寶、28噸巨型石雕一次來台
一個只有台灣人能說的故事:《零日攻擊:改編小說》真實探討台海戰爭威脅下的人性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