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文

記憶有水的質地,它完成了我——專訪王盛弘《雪佛》

記憶有水的質地,它完成了我——專訪王盛弘《雪佛》

採訪當天,王盛弘帶了一個大包包,裡頭塞滿了紙張、書本、筆記本甚至還有一台筆電。他說,自己怕忘詞,這些東西都是提醒用的小抄。但採訪的過程中,他幾乎沒有碰觸袋子,讓裏頭的東西繼續安放著,彷彿被書寫的記憶也是如此,妥善安置在某處,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王盛弘徐緩地述說著,彷彿要讓腦中一顆又一顆的記憶細胞彼此連結,為我們構築一幅巨大的生活圖景。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上):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上):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

由廣電基金會(公共電視前身)與王小棣導演「民心工作室」(民心影視公司)合製的電視節目《百工圖》系列紀錄片總計85集,從1986年開始播映到1991年,翔實地紀錄當時代各行各業勞動者面貌,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職人紀實節目。在勞動紀實之外,當年參與《百工圖》紀錄片新銳導演──黃明川、高重黎,也分別在作品中注入具個人風格特色的音畫實驗,從中可窺見其日後在不同藝術領域創作的端倪。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百工圖》裡的勞動紀實與音畫實驗(下):高重黎《漫畫人》

由廣電基金會與王小棣導演「民心工作室」,在1986年至1991年合製的電視節目《百工圖》系列紀錄片,翔實地紀錄當時代各行各業勞動者面貌,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職人紀實節目。《百工圖》系列中,不只有黃明川《採石為生的部族──石礦工人》,這種大眾認知中較為熟悉的勞工階層,高重黎《漫畫人》裡的漫畫家,雖然可以稱其為藝術家,其實也是一種勞工。相較於石礦工主要為住在東岸的原住民,《漫畫人》裡的漫畫家,則幾乎都是西岸、都市裡、戴了眼鏡的漢人。

其實不是「廢文」:攝影師汪正翔對影像文化的「碎碎念」

其實不是「廢文」:攝影師汪正翔對影像文化的「碎碎念」

攝影師汪正翔於3月出版新書《旁觀的方式》是文化界最近重要的話題書。副書名為「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不僅紀錄他在拍攝現場的各種觀察,也是與攝影理論進行一場對話辯證。說是絮語,更像一套觀看台灣的新論述,而所謂的旁觀是什麼?書寫廢文比經營攝影作品來得更認真的汪正翔,正在用文字走出一條新的攝影實踐之路。

ISM主義甜時:大提琴家陳世霖以甜點扣問藝術的可能性

ISM主義甜時:大提琴家陳世霖以甜點扣問藝術的可能性

音樂家陳世霖以灣聲樂團大提琴客座首席為人所知,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同時也是天母甜點名店「ISM主義甜時」的主理人。九年前,他放下全職音樂家的身分,遠赴日本甜點名店當學徒,返回台灣創業後,不僅將甜點店經營得有聲有色,也重拾琴弓繼續演奏音樂。透過ISM,陳世霖想說的不只是甜點,還有更多他對於藝術可能性的想像與思辨。

設計師李宜軒:持續創作才能體現設計師的價值

設計師李宜軒:持續創作才能體現設計師的價值

打開匯聚著全球各路視覺創意好手的線上平台Behance,進入設計師「李宜軒」的個人頁面,呈現在眼前的是一連串漂亮數字——自2014年起發布61項專案作品、44面由Adobe官方授予「優秀精選作品」認證旗子,以及台灣前三高、累積逾114萬次的總閱覽量。仔細探尋李宜軒的設計旅程會發現,在這一位新銳設計師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一場以設計為名、對自由的追尋。

EP55|工頭堅:擴展旅遊的多元想像

「保持探險精神,就能發現更多旅行的方式。」旅遊達人工頭堅,也是台灣資深部落客,擁有豐富自助旅行與超過20年的帶團經驗,代表作有《時代的風:四段人生與半個世界 》及《遇見幸福的地方,放掉憂愁的旅程》。工頭堅認為,旅遊不僅是由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處的過程,更是重新體驗生活的可能。本集,工頭堅將分享後疫情的旅遊新模式,以及旅行帶給自身的意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