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11愛上圖書館 »
May.28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國際. 文化. 閱讀
全球獨立雜誌圈知名人物Jeremy Leslie,曾任雜誌設計總監,而後在線上撰寫雜誌介紹與評論,再走入線下舉辦雜誌愛好者聚會,最後落腳倫敦St. John街區開設雜誌專賣店magCulture。經營六年至今,magCulture不只是一間書店,更已儼然是歐美獨立雜誌的訊息中心。在報墨積極轉型數位的時代、在紙張成為電路顆粒的閱讀器世紀,一本本飛越洲際來自各地的有趣雜誌在潔淨架櫃仍有一席地位,在舒適店鋪的燈光下閃閃發亮,等待著眷戀墨印的人們將它們帶回家珍藏。
國際. 影劇. 觀念
美國獨立製片的語言將成為未來的影展、甚至商業主流,台灣電影也會持續汲取其中養分,慢慢煉成屬於台灣影壇更新、更特別的語言與美學。
國際. 專題. 戲劇. 文化 Promotion
一座劇場要從節目、教育、社區關係到創新等各方面都推向最大能量、不斷創造事件,才能轉化我們的生活。
國際. 文化
Filmosa期待終日文化部能夠設立海外專案計畫,定期在巴黎舉辦帶狀一定規模的台灣影展,延續讓台灣的精采電影文化持續被世界看見。
國際. 觀念
法國哲學月刊2006年於法國創立,致力將「哲學」帶入日常,從疫情到戰爭,嘗試用哲學方法找出最好解答。
阿潑認為一場理想的旅行,既是要生出問題,也要追尋答案,將自己「置放」在該地的群體裡,嘗試用當地人的視角來看陌生之地。
國際. 生活. 飲食
過年前香港本已擁擠的街道變得更擁擠。家家戶戶開始趕著辦年貨,清單上離不開山珍海味、賀年糖果、糕點小吃、拜年禮盒⋯⋯
人物. 國際. 專題
作家劉克襄帶領大家深入探訪香港山林,看看中環的玻璃大廈、九龍的熙攘之外不被熟悉的那部分香港,也細數一路上走出的那一處處與台灣山林不為人知、卻十分緊密的連結。
國際. 專題. 建築
VERSE香港文化學講座「香港建築關鍵詞」邀請香港建築師馮國安導覽香港城市的建築文化與港人真實的生活現場,由建築學者龔書章主持。
國際. 專題. 影劇
港台電影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下開創出各異的產業模式與風格,以關本良、卓男及王師於產業中不同的角度帶領聽眾走進香港電影世界。
國際. 專題
國際關係研究學者沈旭暉帶領大家透過香港電影回看香港政治與歷史的刻痕,電影也能成為一種表達與參與時代的方式。
國際. 專題. 生活. 飲食
對蔡珠兒而言,飲食是最易親近,也易被忽視的文化載體。無論是家中廚房、高檔餐廳或路邊小吃攤,都帶有她難以忘懷的香港氣氛。
國際. 專題. 設計
香港文化學講座「台港流行文化與設計美學」邀請香港與台灣設計師線上對話,聊香港與台灣的文化如何相互牽引,並影響兩地設計思維。
香港媒體工作者張潔平認為,香港是多方力量交會的地方,但大家身在其中和平共處,各自經營自己的關係、對自己的圈層說話。
香港資深廣告創作人畢明,帶領大家回顧從1980年至2000年間的八則香港經典廣告,感受時代變遷下的文化形式。
國際. 生活. 閱讀
UNIQLO旗下雜誌《LifeWear magazine》創意總監木下孝浩認為,在疫情時期,我們依然可以重新認識生活周遭環境以及身邊的親朋好友。
國際. 生活
今年137歲的檳城植物園,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植物公園。一代又一代人在這裏吸收群山裡的百年樹木芬多精,和這一塊城市綠肺相依偎。
各國封城的作法都不太一樣,以荷蘭為例,過去這一年經歷不同程度的限縮與鬆綁。台灣或也能從他國經驗,看見疫情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國際. 精選書摘. 觀念
「打掃龍」成立於2002年,成員全都是「柏林城市清潔」的員工,這些城市無名英雄每年到處參加龍舟比賽。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